缺安全感、缺愛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下篇)

養了44年猴子後,史蒂芬·索米(Stephen J Suomi )接到了通知,他的實驗室要被關閉,實驗室里的300隻恆河猴,將在3年內被送往其他研究所。

1

恆河猴是我們的靈長目兄弟,與人類基因的相同之處超過90%。比起果蠅小鼠,恆河猴更接近人類;比起人類,它們觀察起來又節省時間(恆河猴長1年≈人類長4年),因此常被用於科學實驗。

恆河猴的一生是這樣的:①出生在母系猴群里,由生母撫養,有時生母的女性親戚也會幫忙。②「嬰兒階段」,第一個月與生母寸步不離,從2個月大到6個月大時,會以生母為「安全基地」慢慢向外探索,研究環境或與其他猴子互動,探索完再回到母親身邊。③「上學階段」,從6個月大到4歲性成熟,小猴子們會花大部分時間與同齡的夥伴玩耍。④「成年階段」,性成熟後,母猴一直留在原生猴群里生養子女;公猴則離開原生猴群,先短暫地結成全是公猴的「純男幫」,然後再陸陸續續分別加入其他母系猴群。這樣的「留女不留男」策略,可以防止近親交配。

恆河猴身上,存在著天生的「稟性」。

有猴攻擊性強,有猴溫順謙恭,有猴樂於交際,有猴只喜歡一個猴靜靜坐在牆角。

和人一樣,恆河猴也有「高反應」和「低反應」。猴群里大概有20%的高反應恆河猴。先天基因讓它們的交感神經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 過度活躍,它們更恐懼新事物,在遇到陌生猴時,心跳更快,血液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皮質醇濃度更高。高反應公猴往往會拖到歲數老大,才不情不願地離開原生猴群,然後試探再三,才猶猶豫豫地加入新猴群。留在家裡的高反應母猴則容易因為恐懼和保守,導致對自己孩子照料不足。

另外,猴群里還有5-10%的「衝動型」(impulsive)猴。抽取腦脊液發現,衝動猴大腦里的血清素濃度不足。這讓衝動猴們更焦慮,更酗酒,更難以調節情緒,一時衝動就跟別的猴大打出手。衝動公猴常常還沒到性成熟期,就被原生猴群趕出家門,然後往往離群獨居,活不過5歲(恆河猴正常壽命可達25歲)。衝動母猴雖然不會被驅逐,但難以結交盟友,於是基本處於猴群里的最低等級,另外,她們往往對親生孩子照料不足。

2

索米做的恆河猴實驗里,最著名的有兩個:

一,沒有母親照顧,只有小夥伴依偎,小猴子會長成什麼樣?

這些小猴子一出生就被從母親身邊帶走,跟同齡的其他小猴一起長到6個月「嬰兒階段」結束,然後回歸猴群。

這些「同伴養大」猴,對同伴們有著極強的依戀。然而,由於幼年時,不成熟的同伴們無法及時地安撫彼此,導致了它們之間是一種不安全依戀。

比起「生母養大」猴,「同伴養大」猴更膽怯,更迴避陌生猴。不止如此,它們的血清素濃度也不足,這讓它們更衝動,更容易落到猴群等級里的底部。被同伴養大的母猴,長大後更疏於照料親生孩子。

它們,是「人造版高反應+衝動猴」。

二,天生的高反應猴,如果遇到了特別有愛的母親,又會怎樣?

高反應有遺傳因素。因此,專門雜交高反應猴子,就可以培育出「特別高反應」的後代。這些「超高反應猴」和另外一些普通小猴一起,在出生4天內就被帶離生母交給養母。

養母又分兩種:正常養母,特別有愛的養母。

和養母一起度過6個月嬰兒期後,這些小猴子同樣回歸猴群。

結果顯示,無論是被正常養母養大,還是被特別有愛的養母養大,普通小猴都成長得差不多,跟其他被生母養大的猴子一樣正常。

被正常養母養大的高反應猴,則正常展現出了它們的高反應稟性——容易恐懼,不願探索新環境。

出乎意料的是那些被特別有愛的養母養大的高反應猴,它們比普通猴子還要低反應!它們更樂於探索,在斷奶階段也過渡得更平順。它們與養母之間的依戀,屬於超級安全的依戀。

來自母親的充沛之愛,居然能克服先天的「基因缺陷」。在遇到好的撫養者時,看似「劣等」的基因就會轉換為優勢。

索米還發現,所有母猴都繼承了養母的養育風格——她曾經歷過什麼,就會怎麼養育自己的孩子。

(雖然恆河猴實驗沒有涉及到遺傳基因的問題,實際上母親的照料水平對遺傳表達的改變是有生理學依據的,請看文章:知識分子:新奇:母愛可改寫寶寶大腦基因組?| 前沿)

3

索米據此發表了許多論文,在學界也極受關注。在神經科學/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里,當談到「早期經驗如何影響未來,後天經驗如何調控基因表達」時,往往會提到索米的研究。

就在索米躊躇滿志時,PETA,出現了……

2014年秋,PETA開始在報紙、在地鐵上發廣告,譴責索米在幼猴身上做的生母剝奪實驗「殘忍」,聲稱這些實驗對人類並無益處,要研究早期經歷對後來的影響,完全可以直接觀察人類,不需要在猴子身上實驗。

索米辯解:用猴子的好處有二:①所需時間更短,②容易排除混淆因素。

科學界里支持索米的也不少,美國心理學會(APA)的Howard Kurtzman就發信說,「索米的研究對於理解基因和環境如何相互作用很重要,而這有助於我們理解並治療抑鬱、上癮、自閉等精神疾病」。

然而,在PETA抗議一年後,NIH還是中止了對索米的研究經費支持。

NIH聲明,這完全是因為經濟因素——索米的動物房花費太大——不是因為動物福利因素,雖然時間上確實巧合了點……但是再強調一次,是因為經濟無力承擔,才要關閉索米開了23年的動物房。他的300隻猴子將在2018年前被陸續送往其他機構,繼續供科研使用。

PETA歡慶勝利,PETA的Justin Goodman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敲響了那些剝奪母親的可怕實驗的喪鐘。

索米與猴子的故事,到此結束。

最後一件事,索米的博士學位,是在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拿的。索米的博士導師,名叫……哈利.哈洛 ……

本文為下篇,欲知來龍去脈,且看上回分解:

遠方的田野: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肯定沒有安全感!(上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母親的照料影響焦慮水平和社交能力是有生理學依據的,請看文章:

知識分子:新奇:母愛可改寫寶寶大腦基因組?| 前沿?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不幸的是,童年缺愛,可能導致抑鬱症:

遠方的田野:抑鬱症癥狀這麼多,你屬於那種類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本文為下篇,欲知來龍去脈,且看上回分解:

遠方的田野: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肯定沒有安全感!(上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同樣經典文章還有,保證不會讓你失望——

遠方的田野:生命起源(上)結構篇——細胞膜結構?

zhuanlan.zhihu.com圖標遠方的田野:人工智慧-阿爾法狗背後的簡單原理:貝葉斯公式?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經典文章忍心不順手點贊頂上去?(づ??)づ~~~

推薦閱讀:

昨天做了一個超級噁心的夢,該如何進行心理調節?
在最難過的時候是什麼東西支持著你挺過來的?
測測你幸福么?很準的哦~
一個人是不是越缺什麼越愛表現什麼?
心理醫生三觀都是正的嗎?

TAG:安全感 | 心理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