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關於競品分析的思路
競品分析,全稱「競爭產品分析」。即基於「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通過對比自家產品和競爭產品在各個維度上的指標,明確自身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SWOT),為產品設計、運營活動、戰略規劃等提供市場參考和行動建議。
註:用戶需求和不同產品之間的關係
競品可以分為直接競品和間接競品,前者在主要功能(業務、用戶群等)上有較高的重合度,後者則在次要業務上有重疊。
e.g. 網易嚴選和小米有品都是做自營電商,兩者構成直接競爭關係,雖然天貓、唯品會也推出淘寶心選、唯品生活,但不是主營業務,故網易嚴選和後面兩位是間接競爭關係。
註:實線表示主要業務(功能、用戶群等)
虛線表示次要業務(功能、用戶群等)
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
- 產品策劃時,要驗證產品方案是否有市場(紅海、藍海還是死海)、競爭力如何、盈利模式是否可行等;
- 產品結構的參考,例如功能、設計、交互、流程等;
- 產品運營的借鑒,例如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等;
- 了解市場情況,調研市場熱點、看市場競爭格局、看產品業務模式等;
競品分析可以伴隨產品從0->1(建立)、從1->N(擴張)、從N->N+1(革新)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
如何做競品分析,4步走:
- 都有誰?市場這個大林子里都有什麼鳥?
- 和誰比?哪些是競爭者?
- 比什麼?和競爭者在那些維度進行對比?
- 怎麼辦?對比分析得到的結論是啥?後續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以下分點簡述每個步驟。
1. 都有誰?
找到那些和我們做相同或類似事情的企業或產品。
情報搜集最快速的方式是到「信息集中地」,e.g. 行業論壇、專業調研機構出版的報告、參加行業會議等(更多可參考如何快速獲取信息).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產品大都以app的形式呈現,本文也主要以app為例來說明競品分析的流程。
ASO(App Search Optimization ,應用商店優化)平台一般有app的信息整理,常見網站如下:
- 蟬大師 https://www.chandashi.com/
- ASO100 https://aso100.com/
- 更多可以參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64746
當然,找app原始的信息,得去應用市場,不過,要批量搞到數據,需要一些技術手段,比如網路爬蟲。
應用市場主要分為兩類:
- 手機廠商應用市場,主要關注前幾名的手機廠商應用市場即可,e.g. 蘋果應用市場、小米應用商店、華為應用市場等;
- 非手機廠商市場,e.g. 騰訊應用寶、豌豆莢、百度手機助手等。
一般來說,除了蘋果應用市場外,不建議使用手機廠商提供的應用統計數據,這個數據已經是「篩選過的樣本」了,不具有代表性,不同手機的用戶群體不一樣,建議參考下權威調研機構分析的不同手機廠商的用戶畫像,說不定某手機廠商覆蓋的人群和產品定位的人群基本沒什麼重合。
app主流分為ios和android兩大系統,如果app是瞄準有iphone、ipad的用戶,那麼必然得去蘋果應用市場收集數據,而國內的應用市場大都是android系統的app。
除了競爭產品本身,還需要了解產品的生產方——企業的信息,企業的實力是產品質量的後盾。
查企業信息的途徑:
- 企業背景:企業信息調查工具,e.g. 天眼查、企查查等;
- 融資記錄:IT桔子、投資界等;
- 人員信息:招聘網站、脈脈、linkedin等;
確定市場的參與者都有誰之後,接下來則要分清「是敵是友」。
2. 和誰比?
首先要對自身產品有較明確的定位:
- 解決了用戶的哪些痛點(主要需求);
- 面向的用戶群體是哪些人;
然後從第1步找到的「選手」中篩選出在上面兩點有較大交集的產品,這些產品也就是競爭產品,競爭產品的一般特徵是——用戶用了他家的很可能就不用我家的,如同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
要對競爭產品進行分級,除了對第一步找到的產品中區分出直接競品和間接競品,還要對競品按等級進行排列,找到自家產品所在的「梯隊」,以確定「榜樣」和「同台競爭者」,這兩類也是競品分析的主要對象。
對競品分級排序的方式可以參考以下幾類:
- 按用戶規模,用戶規模直接代表市場佔有量;
- 按融資階段,上市>D輪>C輪>B輪>A輪>天使輪,融資階段綜合反映了業務模式是否成熟,以及被市場和投資方的認可程度;
既然要對比,就要保證可比性,這種可比性通常是建立需求以及對應的用戶上。
此處列舉幾點說明產品不可比的場景:
- 平台型產品和垂直類產品一般不具有可比性,e.g. 天貓商城是平台模式,小紅書是垂直領域;
- 用戶人群不一樣也不具有可比性,e.g. 同為視頻網站,優酷和B站的用戶定位不一樣;
- 商業形態不一樣也不可比,e.g. 本地小商鋪(便利店)和連鎖超市;
3.比什麼?
分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兩類。
橫向比較相對簡單,大部分的競品分析也基本是選用這種方法。
橫向對比的主要維度如下:
- 產品
結構:功能、設計、交互、流程等,e.g. 美顏相機的功能中人臉識別是必備的技術,而美顏的效果則和設計有關;
內容:產品提供的服務是啥,e.g. 電商類app的服務是售賣各樣的商品以及基於銷售的衍生服務(例如金融服務);
- 運營
形式:日常運營活動、關鍵時間運營活動(節假日、店慶日)、有大新聞事件時的活動;
目的:用戶生命周期管理,促新客,促活躍,促交易等;
- 用戶
獲客:獲客通道、合作夥伴、合作模式等;
規模:用戶量(裝機量、DAU、MAU等)、覆蓋範圍(人群、地區等);
畫像:用戶群體畫像,分靜態特徵和動態特徵;
盈利:盈利模式是啥?是否可持續;利潤如何?ARPU、利潤率、獲利周期、免費用戶和付費用戶佔比及數量等;
- 企業
資源:創始人的背景(行業經驗、創業經歷等),業務的主要負責人是誰,投資關係,融資階段等;
成本:產品成本(軟體、硬體、技術投入)、獲客成本、運營成本、人力成本等;
戰略:商業布局,衍生服務,當前有什麼,下一步怎麼做,e.g.電商都布局了金融(貸款、理財、保險等);
縱向對比相對複雜,主要針對幾個市場表現出色的「對標」產品進行深入分析,如果說橫向分析是求產品的廣度(產品數量多),縱向分析則在於求深度,對業務成熟的「前輩」產品進行復盤,回顧產品、運營等關鍵環節的發展細節。
縱向對比可以考慮將橫向對比的4方面的指標縱向展開,看歷史、看趨勢,例如:
- 產品
產品誕生的時間點和背景(為什麼要做,產品要達到的目標是啥,當時有什麼資源或機遇);
版本迭代情況,大版本的主要更新點,用戶反饋如何;
- 運營
歷史運營策略及市場反饋如何(交易量等);
產品運營上遇到的困難有哪些,如何度過?
- 用戶
最早期的種子用戶從哪裡來;
如何管理用戶生命周期,怎麼培養核心用戶;
在用戶發展到一定量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融資、合作、營銷、運營等);
- 企業
融資過程、金額、時間點、投資方,有必要的時候還要查看相應的新聞報道;
當然,也可以參考別的分類維度來進行對比分析,例如「商業模式畫布」(見下圖)。
註:圖片來自《商業模式新生代》
明確維度之後就要記錄每個競品的數據。
橫向對比常使用excel表格來分點記錄。
記錄分為3種:
- 文字描述:e.g. 技術實現方式、投資信息等;
註:筆者先前做過K12產品的競品分析(部分內容)
- 圖片記錄:e.g. 產品關鍵頁面截圖、手繪產品結構(流程)圖等;
- 項目打分:有無、評級(高、中、低)、打分(專家意見),e.g. 功能的有無、運營活動的效果等;
縱向對比則一般通過梳理的方式對關鍵歷史記錄進行梳理,關注4點:
- what 有什麼,或者做了些什麼;
- why 為什麼要做;
- how 怎麼做的,形式及策劃流程;
- how much 對產品的影響,對用戶的影響,投入及產出如何;
然後從幾個典型產品案例中提煉出通用的可以借鑒的點。
記錄之後,需要把自家產品和競爭產品放在一起進行各維度上的對比,找到自身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SWOT)。
對比結果的展示,可以考慮如下3種方法:
1.雷達圖,多維度量化對比
2. 象限圖,對產品進行分類,e.g.波士頓矩陣
註: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產品,橫縱坐標表示最核心的兩個指標
3. 列表格,貼上文字、圖片、分數等
註:筆者先前做過K12產品的競品分析(部分內容)
4. 怎麼辦?
競品分析的結論是什麼?帶來的啟示是什麼?有什麼行動建議?
下結論前,一定要確保數據的效度和信度:
- 效度,就是分析的思路、關注點、結論和分析目標、產品定位是切合的。另外,需要多方驗證數據的準確性,通過各個信息渠道收集到數據來交叉驗證(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信度,除了要選擇穩定可靠、代表性強的關鍵指標外,還要保證分析操作過程的穩定性,最好是建立一套迭代的競品分析流程,規範分析環節中的操作,保證數據質量。
分析結論可有以下3點:
- 分維度論述競爭產品的共性、優劣、可借鑒點;
- 對競爭產品的功能按KANO模型分類,基本功能、期望功能、興奮功能(創新功能)各有哪些點。自家產品覆蓋了哪些點,哪些沒覆蓋的點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 SWOT總結,分SO,ST,WO,WT四個方面分析,不同條件下採用不同的產品策略;
行動建議可有以下3點:
- 提建議的原則是切合自家產品定位,且可以實施(考慮自身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
- 分多個維度提方案,e.g. 功能、設計、交互、運營等;
- 說明每個方案的2W2H:what(做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以及how much(預期結果)
下結論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一個錯誤的建議甚至可能害死一個產品,另一方面,提行動建議的時候,還要考慮可能出現的最壞後果,以及產品開發或者改版好後要小規模測試(灰度,ABtest等),看新版本的產品效果如何,效果好且穩定後再逐步全量放開。
小結:
- 雖然可以從多個維度對競爭產品進行全面分析,但實際情況可能只考慮某一個或幾個維度(或者產品環節),e.g.對比各大電商的收銀台的產品設計,或者只考慮現金貸產品的運營模式;
- 競品分析可以選擇比自己厲害的產品,也可以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對象,具體還要看分析的目的是什麼,e.g. 產品策劃或者驗證一個想法時,那麼基本會選擇市場上發展比較成熟的產品來分析,同時也要考慮新生產品是否已經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 產品要從市場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差異化競爭,e.g. 天貓、京東、唯品會,雖然都是電商,但各自的模式和用戶群體還是有差異的,同為知識付費app,得到、喜馬拉雅、蜻蜓提供的內容就有明顯差異;
- HR對候選人常問的問題之一是「和其他候選人相比,你的優勢是什麼,是什麼讓你可以比別人更好地適合這份工作」,競品分析也可以用於對個人能力和市場所需要的能力進行對比(也可以對標行業牛人),以發現自己的SWOT,然後有針對性地對職業能力進行補充和調整,甚至可以用來做長遠的職業規劃;
- 競品分析的角度可以理解為「生產者」視角,即自家產品如何從競爭中獲得用戶青睞,實際上,當我們作為「消費者」選擇產品和服務時會「貨比三家」,我們也在對不同的產品進行多個維度進行對比,e.g. 一款衣服要考慮的因素可能有價格、風格、款式(是否好搭)、女(男)朋友是否喜歡等等。
本文來源:關於競品分析的思路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入門數據分析
※對於入侵檢測,貝葉斯推理異常檢測方法與模式預測異常檢測方法的區別?
※數據部門如何給銷售部門制定銷售目標(上)
※翻譯《R for Data Science》-chapter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