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細節決定成敗
196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旨在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在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緻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可當他喝了杯咖啡後再看結果時,不由大吃一驚:差距很小的數據,運算結果卻偏離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後,他發現計算機並沒算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研究,洛倫茲發現: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即使是非常微小的一個誤差,隨著不斷推移也會造成巨大的後果。於是,他得出結論: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這個發現很多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誌都拒絕刊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人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
1979年12月,洛倫茲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使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使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從哲學上看,「蝴蝶效應」反映了萬事萬物都是聯繫、發展的這一真理。但是,我們也不要把「蝴蝶效應」看成是一種只會帶來負面效果的法則。其實,它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就有好結果;用壞了,就有壞結果。
把它應用到人生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細節決定成敗。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會讓你平步青雲,也可能把你打入地獄,不得翻身。
別讓細節阻礙你成功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改變人的一生。
《武漢晨報》有這樣一篇報道,江漢大學畢業生陳某因為一份簡歷而使他在應聘時栽了跟頭。事情是這樣的:
參加招聘會那天早上,小陳碰翻了水杯,將放在桌上的簡歷浸濕了。
為儘快趕到會場,他只將簡歷簡單地晾了一下,便匆匆塞進背包。
在招聘現場,小陳看中了深圳一家公司的廣告策劃主管職位,就擠上去與主考官交談。招聘人員問了小陳三個問題後,便向他要簡歷。小陳掏出簡歷時發現上面不光有一大片水漬,還因為在背包里揉搓,已經不成樣子了。小陳努力將它弄平整,遞了過去。看著這份簡歷,招聘人員皺了皺眉頭。
3天後,小陳參加了面試。無論是現場操作Photoshop,還是為虛擬產品做口頭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錯。當他結束面試時,一位面試官對他說:「你是今天面試者中最出色的。」
然而,面試過去一周後,小陳依然沒得到回復。他急了,忍不住打電話詢問。對方沉默了一會兒,告訴他:「其實招聘負責人對你是很滿意的,但你敗在了簡歷上。老總說,一個連簡歷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個部門的。」
小陳的失敗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那份糟糕的簡歷從側面反映出他平時的習慣:漫不經心,巡里巡遇。如今的社會,人才競爭愈演愈烈,競爭者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藝統統展現出來。像小陳這樣,吹拉彈唱樣樣都行,卻獨獨不在乎小小的簡歷,從而引起招聘人員對他能力的懷疑,最終導致應聘失敗——這一系列的「蝴賺效應」對他來說真可調得不償失。
別讓蝴蝶扇倒「大廈」
批視研究「蝴蝶效應」,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許多細節對企業的生死存亡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例子。口重大的影響作用。曾名瞬一時的三林集團的腹滅,就是典型的三株集團曾在短短的3年內使銷售額提高了64倍。高達80億元人民幣的總資產,打造了輝煌耀眼的保健品帝國。
1996年,湖南常德老漢服用三株口服液後死亡。老漢家人索賠,遭到三株集團拒絕。雙方對簿公堂,最終法院判決三株勝訴。但是與此同時,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個老漢》的報道被諸多媒體轉載,致使三株的品牌信譽一落千丈。緊接著,三株的月銷售額從原來的上億元下降到幾百萬元,15萬人的銷售大軍被削減到不足2萬,生產陷人停頓。三株這座大廈頃刻間轟然倒下。
一個小問題,竟然擊垮了偌大的一個企業!「三株」倒下的根由是一篇文章的發表,引起大量媒體的炒作,最終形成「人人喊打」之勢。這難道不是「蝴蝶效應」的一個表現嗎?
企業在經營中,應該建立健全各種機制,加強危險防範和公關應急意識。無論發現多小的問題,都應該迅速反應,及時解決,將災禍消滅於萌芽之中。而不是等問題蔓延開來,啃噬掉自己的整座大廈。
總之,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今天,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管理者,都應該高度重視「蝴蝶效應」,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既可化解風險,又為未來的騰飛奠定基礎。
推薦閱讀:
※麥當勞的「第二杯半價」,究竟藏著多少細節?
※《尋秦記》里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有哪些愛情公寓4忽略掉的細節?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