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灣讀大學(五) 德語、英語,還有人

終於終於,正式開始上課了。

我們的德語課分為這幾門:讀本、作文、聽力、語法、會話。據說這是外語學院六系中課程最豐富的。除了德語課要上,我們還有英語、體育、國文和大學入門這幾門。

對了我們是不用軍訓的……所以最累的是周四全天滿課。不要在意七點和晚上的課,那只有雙主修的人才可能會上的。

剛開始學德語,就是學字母。德語有三十個字母。除了和英語一樣的二十六個外,還有四個是這樣的

抱歉鍵盤打不出這幾個字母…

這四個像O上加兩點這個音我就適應了幾天才完全發對。口型 做「O」形,聲音要發"Yu"音。

還有「R」是德語里著名的彈舌音,一般人都是在常練習的基礎上到大三才會,當然也有極少人一下子就會了。

接著,就要學習一些基本的用語。無非是「你好」、「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來」之類的。跟英語啟蒙異曲同工。所以第一個星期過得挺輕鬆,周圍好多地方我都逛了一遍。可到第二個星期,難度就上來了。德語里的名詞分陽陰中三性,就是名詞前加定冠詞der/die/das時要知道這個詞的詞性。可這個是沒有規律可循的。看到「紙」是中性,以為紙質的都是中性?結果報紙是陰性。所以只有少部分的詞,比如兒子和女兒,從性別看出陰陽之外,其他的,都!要!死!記!然後名詞的複數也不是加個s了事,可能會加es,n,en,e。不過這個可以看後綴來判斷,還是有那麼點規律的。

名詞完了是動詞。德語有六大人稱,我,你,他/她/它,我們,你們,您/您們。動詞有一個原形,然後要根據前面的人稱來變化…同樣有一些是有規律的(那也得記哪些是有規律的),有些沒規律的還得死記。問題是,我現在學的只是直陳式的變化,然後還有三種時態下的變化又是不一樣的。學到這,我已經開始感嘆:學英語的日子真的像天堂一般,無論是語法還是單詞都沒德語那麼複雜。所以有幾天英語課上講英語覺得特幸福,終於不用想著發德語里那些奇怪的音了。

俗話說:出門靠朋友。我在台灣遇到的台灣人都是很不錯的,沒有「深綠」的人(有陸生的室友是)。先來說我的室友。一見面我說我大陸來的,一個就說「哦你是中國人啊」。另外一個室友聽我的口音也問了句"你中國來的?」說實話,剛聽到時我很不舒服,可我後面發現這不是他們有意而為之,他們對我沒有歧視或敵意,只是從小的教育熏陶造成的潛意識使他們習慣於叫大陸人為中國人。所以,和台灣人打交道的朋友們不要聽到一些不合適的話就翻臉,要耐心的觀察下對方是否是故意諷刺歧視。以前在知乎上看到過大陸人因為類似的狀況懟台灣人。真的要冷靜一點。

這兒有個插曲。有天晚上我們一群陸生,五個人,和一個台生去吃飯。路上聊著宿舍里的事,然後那個台生說「我發現宿舍里住了好多外國人」,我們腦子裡自動理解是在說那些非洲學生,沒想其他的。結果突然帶歉意的加了句「我不是在說你們」。聽到這我們幾個陸生都忍俊不禁,連忙揮手說沒事沒事。

我的三個台灣室友,兩個是狂熱的遊戲玩家,各有一台帶主機的電腦。每天都玩到凌晨。而且我們興趣不相投,共同話題很少。但我們宿舍相處的很好,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互相尊重。就算不喜歡對方的習慣,只要沒影響到自己,就不要過多干涉。同樣,自己也要懂得一些習慣有時會影響到別人,都隨時注意下。比如我比他們都睡得早,每次我說要睡覺,他們都會自覺關大燈,然後關掉遊戲音響,戴上耳機。平時誰見垃圾多了就順手倒一倒。有東西都互相借一借。平常就算我不喜歡別人在我的空間里開音響打遊戲,我也不會制止,要學習就去圖書館。我想這可以為有宿舍問題的朋友有借鑒意義。

總結下,我所遇到的(重點)台灣人呈現的互相尊重和秩序性(下次講)使我越來越愛這個地方。雖然不能用電子貨幣,外賣很不方便,網購更不方便,沒有辣條,沒有涼茶…但我真的愛上了這個地方。當我跟室友說我以後有機會會在台灣生活時,他們露出驚詫的表情,說道:「我們都想去大陸生活哎,台灣有什麼好。

推薦閱讀:

PolitiScales 題目翻譯^_^最終弾
德語口語:德語常用口語30句
德國風情展-亞歷山大廣場
薦書|階段性德語聽力書籍推薦
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德語前綴第七季

TAG:德語學習 | 宿舍關係 | 大學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