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可以挖掘人性,但永遠別去考驗人性

近日重溫《史記》,再次讀到了張耳和陳余的故事,心中無限唏噓。

張耳和陳余曾是生死之交,情若父子,後來卻反目成仇,不共戴天,以至於要麼魚死,要麼網破,最終給後世挑撥離間的說客留下了「張耳陳余亦刎頸之交也」的絕佳範例,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除了痛哉惜哉,更不能不好好總結與反思!

張耳和陳余算鐵杆老鄉,都是大梁人,都在魏國大有名氣。秦滅六國後,大肆徵召六國的名人,能用就用之,不能用則殺之。張耳和陳余不願意為秦國所用,只能逃亡。兩個人先前就很好,逃亡過程中歷經磨難,更是成為了生死之交。

有一次,秦國的地方小官自己犯錯了,不僅自己不承認,還故意鞭打陳余,讓他跪在地上、承認錯誤,其實就是當替罪羊,代自己受過。當時,張耳和陳余為了活命,隱姓埋名,在一個縣城做看門人,被官吏欺壓是常事。但這一次,忍無可忍的陳余準備奮起反抗了。這時,張耳死死按住他的背,跟他一起受罰,才壓滅了陳余的怒火。

事後,張耳找到一塊沒人的桑樹田,把陳余狠狠罵了一頓:「我們當初不是說好了要做大事的么?如今受到這點侮辱都不能容忍,難道你就甘心這麼死去嗎?」陳余聽後非常慚愧,對張耳充滿了感激。兩人的關係,又進了一步。

後來,陳勝振臂一呼,天下群雄紛紛起事。張耳和陳余終於找到大展身手的機會了。他們攻城略地,不久就平定了幾十座城池,復立趙國。此時,緩過神來的秦朝,也開始反撲。秦軍在章邯、王離統率下,攻破了趙國的很多地方,最後包圍了巨鹿城。

此時,張耳正在巨鹿城內堅守,陳余在巨鹿城外搜集援軍。原本親密無間的兩人,關係逐漸出現了裂縫。

秦軍人多勢眾,兵力強大,基本策略是圍城打援。張耳困守孤城,勢單力薄,並且糧食不足,時時危在旦夕。陳余在城外,有幾萬人,但一直按兵不動,沒有動作。張耳失望之餘,屢次派人出城勸陳余出兵,但陳余就是不為所動。

張耳越想越氣憤,最後派出了最親信的兩個使者,再一次向陳余帶出親筆信,向陳余求援。信中說,「我們之前是生死之交,如今我危在旦夕,而你擁兵數萬,坐視不管,於心何忍?就算秦軍勢力強大,為什麼不能搏一把呢?大不了一起去死!更何況還有十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活下來!」

這是張耳在考驗陳余!

可能在張耳看來,兩個人先前關係那麼好,如今我朝夕就要死,正是考驗你的時候了!要死一起死吧!

可是,他不知道,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陳余,也可以選擇不死的!

畢竟,在那種情況下,貿然出擊,無異于飛蛾撲火!所以,張耳此時考驗陳余,相當不明智。巨鹿城外聚集了不少援軍,但誰也不敢出手,其中,就包括了張耳的兒子——他嫡親的兒子張敖也有一萬人在城外,但一樣不敢出擊!

面對考驗,陳余說:「我並不是怕死,但要死得其所。如今出擊,只是白白送死,我如果活著,還可以留著青山在,以後為張耳報仇!」但張耳的使者根本聽不進去,反而一再催促他出擊。無奈之下,陳余只好分給使者五千人。使者帶著五千人出擊,全部戰死,一個不剩。

後來,項羽率領八千子弟兵趕到,破釜沉舟,一舉擊潰秦軍,解了巨鹿之圍。張耳出來感謝友軍,又見到了陳余。此時,陳余對張耳依然尊敬,但張耳卻對陳余怨氣衝天。當問到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使者的下落時,陳余如實以對,但張耳並不相信,反而懷疑是被陳余殺掉了。陳餘一怒之下,把自己的兵符扔到了桌上,還借口內急,跑到廁所去了!

這是陳余在考驗張耳!

在那個亂世,有兵就有名聲地位,沒兵則可能性命都難保。麾下的幾萬人,是陳余辛辛苦苦拉起來的,既是他安家立命的資本,也是他建功立業的基礎。現在,他已經把它拱手拿出來,要不要,就看張耳的取捨了。

可能,在陳余眼中,雖然張耳很生氣,但他依然是那個有過生死之交的兄長。作為忠厚長者,應該經得起這次考驗!

但陳余錯了,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張耳猶豫了一下,很快就在謀士的勸說下,欣然笑納,收下了陳余的兵符。

陳余從廁所出來,臉色大變,第一時間帶著一些親隨跑掉了。至此,兩人先前的友誼,一刀兩斷!

張耳收了陳余的兵權後,人多勢眾,跟著項羽向西進兵,攻滅了秦朝。項羽論功行賞,給張耳封王,卻只給陳余封侯——理由是陳余沒有帶兵跟著項羽出征!

張耳默認了,也沒有出來替陳余說話!

陳余的憤懣可想而知了,他當然也想帶兵建功立業,但前提是手上要有兵!為此,他深怨項羽賞罰不公,更恨張耳篡奪自己的兵權,獨居大功!

不久,有人起兵造反,陳余立馬響應,兵鋒所指,頭一個還不是項羽,而是張耳!這當然是一種現實考慮,項羽離得遠,兵力強大,而張耳挨著近,且相對弱小,但是,我們決不能忽略那種由愛生恨後的瘋狂情緒!

張耳戰敗,倉皇出逃,經過權衡,最後選擇投奔曾經的老朋友——劉邦!

後來,劉邦聯合各路諸侯,一起對付項羽。陳余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一個條件!

你劉邦什麼時候把張耳的人頭送過來,我陳余就什麼時候跟你出兵!

劉邦一聽,二話不說就「同意」了——找了一個長得很像張耳的人殺了,把人頭送給了陳余!

陳余剛開始信了,跟著劉邦去打項羽。後來發現,張耳還活著,立馬叛變,帶著人從前線撤回來了。

劉邦非常生氣,此時,張耳也主動請纓,要求帶著人馬跟陳余決一死戰!

經過慎重考慮,劉邦同意了,而且給張耳配備了一個幫手,他也知道,但憑張耳,十個也打不過陳余。但有了這個幫手,十個陳余也不是張耳的對手。

這個幫手就是不世出的名將——韓信。井陘一戰,張耳和韓信大破趙軍,擊殺了陳余。至此,這一對曾經的生死之交,如今的不共戴天的仇敵,終於了卻了畢生恩怨——用一種「余」死「耳」活的方式!

試想,當初張耳若能不考驗陳余,又怎麼會友誼破裂呢?如果陳余不去考驗張耳,何至於反目成仇?這個世界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最涼不過人心,最冷不過人性,可以通過讀書明理、感悟世情去挖掘人性,但永遠別去考驗人性。

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人性在本質上是自私自利的。人只有在自己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別人的需求——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倘若挾持道德品質的名義,去考驗人的本性,那麼,最終看到的,一定是骯髒無比的黑色畫面!

作者:我是李寨主

鏈接:jianshu.com/p/26bb0d72d


推薦閱讀:

富裕和貧窮哪種狀態更容易滋生醜惡?
小孩子天生就會撒謊嗎?為什麼?
怎樣理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句話?
為什麼中國至今沒有出台動物保護法?以目前發展速度十年內可能頒布嗎?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