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夢三生,正乙祠戲樓的百年往事

北京前門的一條小衚衕兒里,隱藏著一座有三百年歷史的古戲樓。這戲樓,是京劇的誕生之地,也跟隨著京劇的沉浮而歷經滄桑。它如同一位歷史老人,見證著京劇的前世今生。

正乙祠戲樓是何人所建?

時間回到300年前的北京城。那時,浙江紹興人頗有經商才幹,在京城做買賣的人很多,據說正陽門大街的住戶有一半是浙江紹興人。依靠精明的頭腦,紹興人有了錢以後,開始涉足京城的地產界。起初,正乙祠的老闆只買了三間房,康熙五十一年財大氣粗後,便修建了正乙祠戲樓。起初是浙江人聚會的場所,後來便成為上演崑曲的戲園。

-三百年的正乙祠戲樓/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中國第一座室內劇場

古人有聽戲的習慣,但多為露天劇場。《辭海》對露天劇場作了追述:「中國兩漢演出百戲的廣場已具有露天的雛形。唐代寺院中的戲場,為後代『廟台』的前身。宋元時稱劇場為『邀棚』或『勾欄』。清代宮廷劇場的舞台裝有機械設備,民間劇場習稱茶樓或茶園。」中國第一座室內劇場就是正乙祠戲樓。康熙年間,北京建的正乙祠,是正式把演出台和看台連在一起的建築。

-正乙祠戲樓全貌一覽/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正乙祠戲樓的舞台極有特色。戲台較小,僅有36平方米,去掉勾欄,也就32平方米。台前有兩根柱子,柱子後面各有一個水缸,演出時裝滿了清水,演員發出的聲音經過反射,更加清晰宏亮。

戲樓分為兩層,看樓中心為馬蹄型,上有罩棚,戲台為三面開放式。戲台正前方和兩開闢為上下兩層的高級敞開式包廂,另外面對台前邊約有百餘平方米的看池,可同時容納二百人左右。

-正乙祠戲樓全貌一覽/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京劇在這裡誕生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演出,此後的嘉慶、道光年間各大戲班匯聚北京,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京劇就此誕生。

徽班進京後,除了給皇宮唱戲,還在京城的會館演出。據考證,當時的會館主要有平陽會館、三進會館和正乙祠三家,徽班正是在正乙祠戲樓等會館的演出中,兼容並蓄了包括崑曲在內的各劇種的精華,形成了京劇藝術風格,因此可以認為,正乙祠戲樓是京劇誕生的見證。

-正乙祠戲樓內京劇戲服展覽/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正乙祠的香爐有故事

正乙祠戲樓的歷史中,名角兒、大腕兒在此留下過最輝煌的記憶:

乾隆七十大壽時的四大徽班進京,據說徽班演員米應先有一次在正乙祠演出《戰長沙》的關二爺,一出場,面如重棗,聽戲的官員和百姓跪下一大片,以為關二爺顯聖;

同治四年,程長庚率「三慶班」、梅巧玲為班底的「四喜班」等在此演出,歷史上「同光十三絕」中的多數演員都在正乙祠演出過;

1919年名伶余叔岩在此為母親祝壽辦堂會,名角雲集,盛況空前,名伶反串,妙趣橫生;

三十年代,言菊朋、張伯駒、鮑丹庭、陳墨香等在此演出,盛極一時……

-正乙祠戲樓內的庭院/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尤其是京劇始祖程長庚,還在正乙祠戲樓留下一段典故——

正乙祠戲樓有一座目前尚存的香爐,傳說程長庚在唱堂會時得罪了一位滿清得高官,這高官點名要程長庚一人唱戲,程長庚生性倔輩、不畏權貴,堅持不唱。那位高官聽了大怒,派人把程長庚抓來,綁在香爐上,險些喪命。

三次修復見證京劇興衰

正乙祠第一次修復在乾隆年間,也就是「三慶班」入京的第三年,迎來了徽班進京,京劇誕生。第二次修復在同治四年,也就是四大徽班進京以後京劇形成時期。兩次大修復,迎來戲曲史上的兩次鼎盛。

第三次在民國二年,這次修復後,京師名票房《熙春社》在此活動七年之久。那時,民間在此舉行祭祀活動,農曆七月十四日舉辦孟蘭盆節,演出社火和目連戲等,京劇名角粉墨登場,熱鬧異常。

-今日正乙祠/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七·七事變」以後 , 日本侵略者佔領北京,正乙祠戲樓也隨著國運的衰微而破敗。正乙祠先後做過倉庫、兵營,開過煤鋪,也建過學校。1954 年戲樓被改成了招待所。直到 1994 年,一位浙江企業家偶然來到這裡,看到岌岌可危的正乙祠,決定出資修繕,為正乙祠續上中斷了 60 年的戲弦。

今天的正乙祠戲樓,戲台前方的兩根圓柱上,寫著這樣一副對聯:「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就是這短短 24 個字,令戲樓 300 年的滄桑往事躍然浮現在眼前。

正乙祠戲樓見證了京劇從形成到衰落的整個過程,真可謂「中華戲樓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錄音師李大康老師坐在戲樓內整理錄音設備/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2014年,瑞鳴音樂攜手數十位京劇藝術家,在三百年的正乙祠戲樓實地拾音,製作人葉雲川擔綱製作,由中國錄音大師李大康先生攜團隊親力錄製,藝術總監池浚傾情監造,錄製了一張原汁原味的京劇專輯《生旦凈丑》。十數位當代京劇名家,各行當的經典唱念,三百年全木質古戲樓賦予專輯天然的時間味道,同期實地錄音更有穿越時空之感。

- 專輯《生旦凈丑》錄音花絮/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當繁華遠去,今天的京劇正面臨曲高和寡的落寞。但生活不息,藝術不止,我們需要京劇,需要這歷盡風霜的大美。

所以我們錄製的不僅是一張唱片,更是中華民族代代相承的情感慰藉。生旦凈丑的演繹,如歷史的戲夢,永不停止。

——本文整合自論文及網路

瑞鳴音樂《生旦凈丑》專輯封面

(圖片來自瑞鳴)

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哪家日本汽車品牌曾被諷刺為「騎搖籃的日本人」?
70歲老藝術家怒懟工作人員?從細節看《傳承中國》的良心之處
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

TAG:京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