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與整理術、收納術有什麼不一樣

斷舍離與一般的整理收納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斷舍離並非絕對要以把房間弄乾凈為目的,而是要通過收拾的過程了解並喜歡上真實的自己,實現自我肯定感。總而言之,斷舍離並不強求非得把房間收拾得規規矩矩一塵不染,或者即便如此,也會獲得額外的好處。

其次,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慮的是「我自己」還需要不需要它。「扔了很可惜,還是留下來吧」這種想法,就是拿物品當主角。一般的整理收納術總是將著眼點放在如何保管物品上,而斷舍離則是以不斷地循環代謝為前提,讓居住空間永遠保持著變動流轉的狀態。當然,這並不表示你要去買新的收納工具去把東西分類保存起來,而是要減少物品,甚至是在一開始就把收納工具全都扔掉。其實,只要了解斷舍離的機制也就不需要再學習收納技巧了。只要常常自問「這件東西與我的關係還存在不存在」,不斷篩選物品的數量,這樣就可以了。

此外,「斷舍離」這三個字也讓我非常得意。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三個字是從瑜伽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中得來,比起「整理」、「收納」這種詞語,更能給人一種自我修行的印象。而且,「斷舍離」這三個字的發音本身似乎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吸引力,充滿了神奇的力量。我甚至覺得,這三個字本身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傳達了它所要實行的內容和所包含的意識了。

篩選物品帶來的自我察覺

一旦實行了斷舍離,物品和環境就會成為自己的戰友,而自己的心情也會變得快樂舒適起來,這些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雖然所做的僅僅是篩選物品的數量,但參加過我講座的學員卻紛紛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化。通過以自我為核心、著眼於當下的取捨物品的工作,也就是通過看得見的世界裡的行動,竟然令看不見的世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以前,我隱隱約約覺得,看得見的世界與看不見的世界之間存在著一條連接彼此的線,而現在的我則真真切切的感覺到了它們之間迅速的改變。這種改變的機制是這樣的:要得到「這種東西與當下的我很相稱,對當下的我來說是必需品」這樣的判斷,人就必須要清楚了解自己。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當下的自我就會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在自己地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斷出準確的自我想像。

打個比方說,作為回禮,有人送給你一套名牌杯子,你把它原封不動的裝在盒子里,放在櫥櫃的最裡面。假設對方送你的是一套麥森的杯子,而你當下在用的,只是買甜甜圈時的贈品——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杯子。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它啊」你會回答「太可惜了,這種好東西捨不得用啊」。換句話說,在你的潛意識裡,你認為「自己配不上麥森的杯子」。換句話說,在你的潛意識裡,你認為「自己配不上麥森的杯子,我沒有達到那個水準呢」。你的真實想法,就可以通過物品反映出來。

一個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夠反映出自我形象。認識到了自我形象,反過來就會開始想要把現在用的東西替換掉了。「這樣啊,其實我也可以用它的」。像這樣認可自己。一旦開始使用那隻杯子,自己就會和那件東西逐漸相稱,看東西的視角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允許自己使用高級的東西,這種機制一旦運轉起來,看待自己的方式就從過去的減分法變成了加分法。了解自己,放下過去的自己,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這些都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自認而然的實現的。

由於這些改變會直抵內心,所以很多人一旦有所察覺,便會高呼「斷舍離萬歲」。其實在看不見的世界背後,還有一個更加看不見的世界,你可以叫它神的領域,或是未知的偉大,總之就是命運一類涉及靈魂的次元,意料之外的偶然性、共時性也會在這一世界裡發生。把物品這一次元收拾乾淨了,以往一向阻礙視聽的東西沒有了,就能夠看得更清楚,就能開啟通往更神次元的通道。這一步我會在第五章詳細給大家介紹。

總而言之,在有所察覺之後,人就能漸漸的了解自己,也會逐漸喜歡上自己。我把這種狀態叫做快活。德國詩人、哲學家歌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最大的罪竟然不是殺人、恐嚇和暴力,而是不快活。殺人、恐嚇、暴力當然也是罪惡,不過那些基本也都是不快活所導致的結果。所以說,讓人變得快活是讓一切變好的先決條件。而且,不是他人快不快活,而是自己。「丈夫心情不快活,上司心情不快活·········要是他們心情能變好的話,我的心情也能變的快活起來了。」我們很容易就這樣讓自己隨著別人心情的起伏有所波動,讓自己陷進別人的引力圈。其實不該這樣,而是要先讓自己快活起來,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裡來,能有這樣的想法才是最棒的。要說斷舍離是從哪裡開始入手的,其實就是從住所、職場等近距離的環境開始,讓自己變得快活。換句話說,就是把不快活變成快活。所以,先就讓自己置身於快活的空間里吧!

奪回被佔據的空間和能量

一旦開始著手收拾了,那麼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物品雜亂的現狀。了解了解斷舍離,人就會發現,自己居住的地方一直以來竟然堆積了那麼多的垃圾和廢物。到底在這些廢物身上浪費了多少時間、空間和管理維護的能量,真是不可知。除此之外,恐怕沒少花錢。

斷舍離的任務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費掉的這一切。在最初階段,你要先分析自己到底被這些物品奪去了多少能量,然後通過篩選物品的行為,實現自我完善。這就是斷舍離的精髓——靠自己的判斷和行動就能做到。這就像是改善體質,拋掉以往那些治標不治本的療法,徹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利用住所這種與自己最親密的環境,從根本上完善自己。這麼一想的話,自然也就充滿行動的力量了。

先診斷出物品從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後通過篩選物品的行動,實現自我完善,這是斷舍離的精髓。

摘抄《斷舍離》

作者:山下英子

推薦閱讀:

簡叔(17)演講焦慮,一招教你斷舍離
什麼是斷舍離?我們為什麼要斷舍離?
生活這麼有趣,哪有時間去迷茫?
人生是一場洒脫的修行——《斷舍離》
斷舍離:你想要的!只需這7步!

TAG:收納整理 | 斷舍離 | 問答專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