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與專業性
最近有兩件小事我一直覺得很有意思,想分享一下。
一件事情是我和一群新認識的朋友在聖安東尼奧的一家當地的網紅餐廳吃飯,等了好久的隊才把我們七八人安排到一個很小的圓桌上坐下來了,可以挪動的空間非常小,裡面的人要上個廁所,坐外面的人得全部起身散落到附近桌子邊去。點餐的時候waiter不帶紙筆(光線太暗也基本看不見字)記下了所有人點的餐,上餐的時候也是正確的遞給了每一人所點的食物。吃完以後,他來收盤子。因為我坐在拐角,(我覺得)盤子不太好收,於是把盤子端起來給他。他拒絕了,做了一個放下的手勢。我沒有領會到他的意思,堅持把盤子拿給他。他還是讓我把盤子放下,然後說:please, this is my job. I can take care of it. 我才意識到他覺得這是他的工作職責,我這樣的幫忙對他反而是一種侮辱,對他能力缺乏信心。
前幾天去中國超市買蝦,跟師傅說來一磅。以往師傅有時候會給的多了,所以這一次在自己感覺已經差不多的時候,就趕緊說「夠了夠了」。然後師傅有點不高興,他說「你說一磅,我就會給你稱一磅,多了拿出來,少了補上去。要不然你就不要說一磅,這樣夠了的時候就告訴我」。我立馬覺得不好意思了,說那你接著拿吧。我這樣的行為似乎暗示著我對他的專業性不信任。我當場跟他聊了幾句,解釋了一下這次我不想要太多,師傅才又高興起來。
這兩件小事印象蠻深的,因為它讓我意識到了在美國哪怕是我們以為不怎麼需要培訓的服務行業,他們每個人也是有清晰的工作職責,而他們本身也會捍衛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專業性,從而贏得別人的尊重。
在美國,換行業找工作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不同行業不同工種的門檻全都不一樣。你要當老師,你要修老師的課,然後去考教師資格證。你教幼兒園,小學,初中,還是高中資格證都不一樣。你要當諮詢師,修的是諮詢師的課程和學位,考的是諮詢師的證。當社工是社工的證。當護士是護士的證,護士的證裡面還分能不能獨立行醫的,可不可以開藥的。修水管的是修水管的證。理髮有理髮的證。行行業業都有自己的門檻,不是你隨便就能跨進去的。但是你一旦跨了這個門檻,你的工作也相對有保障一些,那就不是別人能隨隨便便欺負的行業和工作的了,因為上面有工會可以保護你,捍衛這個行業的權益。
見過很多國內很有經驗的人在美國不能從事原來工作的例子。有以前在協和醫院當醫生,到美國幾年後想當個護士還需要從大學的課修起的。有在國內開牙醫診所幾十年,到美國還要花好幾年時間來修課才能當牙醫開診所的。有在國有電廠工作幾十年到美國不能搞電工的。如果你想從事某一行業,完全可以,但是別人經歷過的培訓你一個也不能少。如果你做過一樣的事情,那請你拿出證明來做評估,看看是否可比。這就是我的同學讀完了心理諮詢,當了幾年社工,想轉行做學校心理的時候,又需要再重新讀一個學位來轉行的原因。這樣一種制度有利也有弊。利在保障了培訓水準,弊在浪費了一些人的時間。
有一些比較缺人的行業,會降低自己的招人標準來吸引人,比如當今大熱的計算機行業。即便如此,剛轉行在線計算機碩士項目一個學期的人也會比不在計算機專業的人要面試機會多一些。身邊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於是看到了很多人讀完了理科phD轉行去讀個計算機碩士,有時候純粹就是為了去換個名頭就可以開始找計算機工作了,要不然連面試機會都很少。
看到網上很多人討論過心理學學院派和非學院派的區別在哪裡。撇開心理諮詢,心理學學院派和非學院派其實差別還是相當大的,因為心理學要修心理學各方向的課,還要學習社會科學設計實驗, 數據分析,和研究方法的課,沒有接受過正統心理學教育的人一般是沒有這樣的科學素養的。但是就我個人經驗來看,對於諮詢師而言,真的沒有那麼大差別。因為哪怕是心理諮詢的博士項目對於做研究分析數據這些也不太看重,身邊同學的科學素養也是欠缺一些,因為他們的培訓本來就不看重這個。另一方面,這些同學與人交往方面對人的情緒觀察更加敏感和小心翼翼一些,專業技能的確更適合與人談話。有些人說這些東西我不在學校里學也能學會。知識層面的確是,但是技術層面若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你如何發現自己的問題並進行提高呢?
我一直覺得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獨特氣質,這些都是你的學習環境給你帶來的影響。比如我身邊讀MBA商科的那些人就話比較多,天下皆朋友的那種感覺,特別喜歡社交活動。我身邊的理科男,每一年都在變得更宅更沉默,卻一直自得其樂,不希望別人打擾。身邊的心理學同學要比一般文科同學要更加嚴謹一點。小範圍而言專業都有差別。比如說我們學校心理的同學更偏向推崇行為主義,而諮詢心理的同學更推崇人本主義。你讓我做心理諮詢我可能心理會有點抵觸和不耐煩,而且我個人性格比較古板非常以結果為重,不太能接受做沒有框架的事情。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希望從事一個職業,並以此為一輩子的職業,在那樣的學術環境下浸泡一下還是很有好處的,容易找到共鳴,也會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那樣與同學建立起來的專業網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推著你一起往前走,讓你走的沒那麼累。
很佩服日本的匠心精神的,覺得目前國內每個行業做事有理想有堅持的人並不多。但是中國隨著經濟發展,職業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的,這樣每個行業慢慢的就會被一些真正的專業領袖所帶領,市場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魚龍混雜了。
一個人的工作做得好,不一定需要專業科班出身。但是在任何一個崗位上,既然在其位,就需要有和這個職位相匹配的能力和素養,不管是哪一個工種,這樣才能贏得別人對於個人和這個職業的尊重。就像那位waiter和超市裡稱蝦的大叔一樣。
推薦閱讀:
※天文台每天的工作都是什麼?
※為什麼要努力奮鬥呢?
※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具體工作是什麼?
※「每天加班2小時,卻被老闆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