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海軍條約》的噸位比究竟是怎麼來的?

戰爭大片《敦刻爾克》即將上映,雲北回想起了徜徉在海軍知識里的那段時光,於是就回去重溫了一下海軍史。然後.....,震驚了!!!雲北發現有些書上的數據寫錯了,以前可能學了段假歷史。

1922年2月6日,一戰的硝煙剛剛散去,各國經過一番唇槍舌劍,終於簽訂了世界現代史上大國之間的第一個裁軍協議《五國海軍條約》。條約規定了各國主力艦的噸位,即通常所傳的

5:5:3:1.75:1.75

但事實上條約所規定的是英美各52.5萬噸、日本31.5萬噸、法意17.5萬噸,根據簡單的換算後應當是

5.25:5.25:3.15:1.75:1.75

或是

5:5:3:1.67:1.67

那麼這一「微小」的誤差究竟是歐美人數學不好?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下面我們就一起探究一番。

▲《五國海軍條約》第四章關於主力艦噸位的限制

一戰結束後,美國上至國會下至民眾普遍認為,正是戰前各國無限制的擴軍備戰才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因此,美國國會要求政府以外交手段在保證美國安全的同時,尋求裁軍以避免新的戰爭

彼時,英、法經歷一戰元氣大傷,其海軍維持原有規模尚且困難,更不用提下一輪軍備競賽。而義大利和日本國力羸弱也無力進一步擴軍,因此在海軍裁軍問題上各國一拍即合,於1921年11月12日齊聚美國,召開華盛頓會議

▲華盛頓會議的會場

「五國海軍會議里的三巨頭」

當時,各國雖然抱著裁減軍備的初衷而去,但是都希望在裁軍中多裁別人一點少裁自己一點,以維持自己的海軍優勢,這其中尤以英、美、日三國最甚。

會議的第一天 ,作為東道主的美國國務卿休斯就海軍軍備問題,向大會提交了一份報告 ,主張取消所有主力艦建造計劃 ,並就美、英、日三國的主力艦的噸位削減、替換規則提出建議。在涉及到具體的噸位數時,美國設想在主力艦上英美各為50萬噸 ,日本為30萬噸,這就是5:5:3的來歷。

▲華盛頓會議上爭吵的美、英、日和吃瓜的法、意

至於法國和義大利的問題,美國在給大會的建議中第八條明確的寫出:「鑒於因戰爭給法國和義大利的現有海軍力量所造成的特殊狀況。美國認為 ,在此階段討論這些國家的噸位配額問題是不必要的。建議留到會議的後期階段再做考慮。」就這樣法國和義大利在會議一開始就被列為吃瓜群眾在一邊看戲,而五國參加的「裁軍會議」實際上成了「三巨頭」表演的舞台。

▔▔▔▔▔

在會議接下來的時間裡,美國始終堅持其原來的設想,並向英、日施壓。最終國力不敵美國的英、日被迫接受了美國的設想。當然其中也發生了一個重要的插曲,在討論拆解主力艦時,日本堅持要保留「陸奧」號,而美國則強烈反對。

日本提出陸奧號的建造資金中有一部分來自小學生的捐款,如果將其廢棄則無法向國民交代。美國報紙也「不失時機」的報道一下,說陸奧號的艦名與明治天皇的名字睦仁讀音相同,日本必定會全力爭取。由於日本的干擾,英美也未能抓住陸奧號尚未交付使用的證據。

▲西方媒體所說的讀音相近的睦仁(むつひと)天皇和陸奧(むつ)號戰列艦

最終日本被准許保留陸奧號,而美國得以繼續建造3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英國則繼續建造2艘納爾遜級戰列艦。正是由於這一小小的插曲,三國主力艦噸位做了些許改變,即英美各52.5萬噸、日本31.5萬噸,美國的主張已然得到了落實。為此休斯給法國總理白里安的信中不無得意的說:「您可以看出,這只是作了很小的調整」。

在英、美、日海軍主力艦噸位確定後,三國順道討論了法國和義大利的主力艦噸位問題,三國均認為給予法國和義大利17.5萬噸足矣,而英國人則表示要是法國不接受這一條件,英國就要繼續大建。

最終國力同樣不濟的法國人稍作掙扎後同意了這一條件,但要求法國在魚雷艇和潛艇等方面享受些許優待。至於義大利則更無懸念,因為根據條約所規定的噸位數,其他各國均需拆船,唯獨義大利需要大建才能達到17.5萬噸的水平(義大利全部的6戰列艦加一起也湊不夠噸位,只得將4艘前無畏艦也算上才勉強達標)。

「報紙忽略了細節」

依照之前所講,由於英、美、日三國主力艦噸位上做了些許的調整。因此,美國原本設想中的5:5:3:1.75:1.75早已不復存在,那麼為何這一比例又傳承至今?

這個原因部分的出在媒體上,另一部分大概就只能怪美國人數學不好了。如前邊所提到的,一戰後美國民眾十分關心軍備與裁軍問題,而海軍的裁軍會議又剛好在美國召開,如此熱點美國報紙自然不會放過。

依照美國原先的設想各國的噸位應當是英美各50萬噸、日本30萬噸、法意17.5萬噸。但數學不好的美國人並不喜歡這些一長串的數字,在他們看來其難度大概跟高等數學差不多,所以報紙就按照原噸位簡化成了比例。

後來儘管美、英、日三國海軍噸位進行了小調整,但調整之後的噸位為英美各52.5萬噸、日本31.5萬噸,其比例仍為5:5:3,因此當英、美、日三國達成協議後,報紙所指出的此種比例並無不妥之處。但當法意接受了17.5萬噸的條件後,美國報紙為方便大眾理解,就習慣性提出了1.75這一比例數字,卻未註明究竟是按5:5:3的標準,還是5.25:5.25:3.15的標準,因此造成了民眾混淆

▲《五國海軍條約》對船隻總噸位的分配及原文

▲《五國海軍條約》對於主力艦的規定及原文

由於美國人對英、日的重視,5:5:3使這一比例已經深入人心,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5:5:3:1.75:1.75的觀點就為大家所普遍接受。也由此我們在很多書上看到的是5:5:3:1.75:1.75這一存在「細小」誤差的比例。

本文文獻參考:

《美國海軍史》

華盛頓會議《五國海軍條約》主力艦噸位比例考

《美英法意日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 「LIMITATION OF NAVAL ARMAMENT (FIVE POWER TREATY OR WASHINGTON TREATY)」

更多相似文章閱讀

  • 繞飛這詞火了,來說說「六爺」的前世今生
  • 聽聞印度在七夕節撤軍......
  • 武士竊國 | 日本軍部竊國史 序章
  • 中國的「側衛天團」
  • 《軍事編輯部STORY》乖,過來!意麵給你吃
  • 開掛摔機1000多架,中國不動手印度都得掛!

—————————————————————————————————————————

本文原創自微信公眾號【軍事編輯部】

歡迎多多關注喲!~~~


推薦閱讀:

現在1小時打遍全球的美國,曾是忘恩負義的「豬隊友」
紀念3.14海戰三十周年
神風之外,蒙古對日本第一次入侵實錄(2)
改變歷史的時刻——宋蒙釣魚城之戰淺述(下)

TAG:海軍 | 軍事 | 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