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小兒推拿,清內熱手法集錦,專治孩子各種上火!
孩子病不複雜,媽媽問的最多的問題總是這些,比如,睡覺翻來覆去不踏實,脾氣急燥愛發火,大便臭口裡有味真難聞,三五天不排便干著急,喉嚨紅嗓子疼,口腔潰瘍眼睛發紅等等,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寶寶又上火了,而所謂的「火」又分很多種,怎麼辦呢?
小兒的熱有虛熱和實熱之分,中醫又有「實熱」清之即退,「虛熱」愈清愈起之說,小兒推拿清熱原則: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在小兒推拿領域中,古書有《幼科鐵鏡》《小兒推拿廣意》等,有比較完善的體系,現整理分享給大家:
一、脾胃有熱
孩子內熱多為脾胃積熱、陰虛內熱型兩種。脾胃積熱的患兒往往都是吃多了,脾胃熱主要為實熱證,多是由於乳食停滯,或過食肥甘損傷脾胃造成積食內熱,時時自汗出以四肢較為明顯、口渴欲飲但飲水不多等,治療宜以消積導滯、清熱通便、健脾和胃、透熱外出為法,常有便通則盜汗止之效。
表現:腹脹,大便干,口氣重,中脘肚腹比較熱,不思飲食,睡眠不安,舌苔黃或厚等。
處方:清補脾、清胃、推四橫紋、清大腸、清天河水、順摩腹等。
二、陰虛內熱
陰虛內熱型的患兒,由於長期盜汗,體內津液耗損過多而出現陰虛現象。至於盜汗的患兒經常感冒,真正屬體虛的極少,其感冒多數由於睡覺時出汗踢被而受寒所致。中醫認為:陰虛無以制陽,虛火生焉,注意這個火是虛火,而不是實火,所以推拿的重點要在滋陰降火,引火歸元。
表現:盜汗、煩躁不安、舌形瘦紅、午後潮熱等。
處方:揉二馬、清天河水,倒捏脊或下推脊、揉湧泉引火以歸元。
三、肺熱
秋季天氣乾燥,受到秋燥的影響,最受罪的就是肺部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肺熱咳嗽。肺喜清肅,惡燥熱,小兒肺臟嬌嫩,很容易受到風熱之邪或內熱熏蒸,小兒推拿的重點是宣肺清熱、潤肺化痰。一般來講,可以配合食療的方法,比如,給寶寶喝銀耳百合蓮子粥。
表現:咳喘、肺炎、痰黃而粘,往往是肺火引起,多和脾胃有熱熏蒸上焦有關。
處方:平肝清肺、清大腸、清補脾,清天河水。
四、心熱
舌為心之苗,心火大的孩子舌尖是紅紅的,有的甚至會帶著刺!有的時候有一點苔,有的時候甚至上面乾乾淨淨的,沒有舌苔。有的時候,脾胃積熱,也會造成心火不降而出現心火旺,這個時候舌苔會比較厚,有的會是黃色的。
《小兒葯證直訣》:「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導赤散主之。」
《證治準繩·幼科》:「心熱者,額上先赤,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口穢,或壯熱飲水,巳午時益甚,宜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
表現:悸煩不寧,舌尖紅、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容易出現口腔潰瘍等症。
處方:清天河水、揉總筋、揉湧泉。
五、肝膽熱
肝膽有熱主要是濕熱造成肝膽疏泄失職,或者肝氣犯胃。肝膽熱多由情緒失調、飲食肥甘油膩而生,又多和腎虛有關,因為腎肝為母子關係,腎虛則腎水無法滋養肝木,如小兒久病傷陰或先天不足就可能導致肝膽生熱。另外也會造成脾胃虛寒,這就是肝木乘脾。小兒推拿的重點是疏肝調達,滋水涵木,健脾以防肝木沖犯。
癥狀:脅肋脹滿、舌邊紅、易怒、不願吃飯、口苦或微甜、大便粘等。
處方:平肝清肺、揉二馬、清胃、清天河水,按揉太沖。
六、表熱、冷熱不均
對於表熱症主要是風寒束表引起,發熱不重、惡寒、流清涕,重在發汗解表或疏風解表,而對於身體冷熱不均,比如頭身熱,四肢涼重在平衡陰陽、搓四肢、通經絡、行氣血、引火下行,陰陽平衡,熱自然而解。可以捏脊、搓手心腳心、泡腳、拔罐等。
溫馨提示,孩子上火期間,要特別注意飲食,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少吃牛肉、羊肉。牛肉、羊肉都屬於熱性食物,如果平時食用能夠起到溫補的效果,特別是寒冷的冬季。但在炎熱的夏季還是少吃為妙。
- 慎用調味量,八角、茴香、胡椒、桂皮等調味品都屬於熱性調料,在寶寶上火期間就要減少調味量,以免加重病情。
- 食物經過油炸或燒烤過後,脂肪的含量就會增高,就會成為易上火的食物,應減少對油炸、燒烤類食物的攝入。
各位寶媽奶爸,爺爺奶奶看看上圖答題,你家寶寶上火了嗎?
最後強調一點,母乳餵養的媽媽注意母子同調,飲食原則同寶寶一樣,防止母病及子。學習中醫育兒知識,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殿堂」,張家綱衷心地盼望更多家長用自己的雙手來守護孩子健康,讓寶寶可以快樂成長!
推薦閱讀:
※這些常見益生菌,國家規定不能給孩子用!你家可能就有
※孩子不想學習有很多理由,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回應!
※寶寶總吃手指怎麼辦?
※饒了我吧!Terrible two
※孩子感冒吃小兒氨酚黃那敏, 小心使用不當造成肝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