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量子力學與皇極經世的關係

量子力學無疑是人類沿。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或稱量子纏結,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1935年由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提出的一種波,其量子態表達式是:x1,x2分別代表了兩個粒子的坐標,這樣一個量子態的基本特徵是,在任何錶象下,它都不可以寫成兩個子系統的量子態的直積的形式。也就是複合系統不可以描述成具有兩個以上成員系統的各個成員系統的張量積。

愛因斯坦將量子糾纏稱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但這並不僅僅是個詭異的預測,而是已經在實驗中獲得的現象。

在物理學中,量子糾纏是指存在這樣一些態:

一、A,B,C,…

在t<

時,這些態之間不存在任何相互作用;

二、當t>

時,它們的狀態由Hilbert空間(希爾伯特空間)HA,HB,HC...,中的矢量| Ψ(t)>A,| Ψ(t)>B,| Ψ(t)>C,…所描述,由A,B,C空間構成的量子系統ABC則由Hilbert空間HABC...=.HA ×HB ×HC...中矢量| Ψ(t)>A,| Ψ(t)>B,| Ψ(t)>C所描述,則這樣的態被稱為Hilbert空間的直積態。否則稱態| Ψ(t)>A,| Ψ(t)>B,| Ψ(t)>C,.…是糾纏態。也就是說,如果存在糾纏態,就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量子態進行疊加。

量子力學展現出許多反直觀的效應,量子力學中不能表示成直積形式的態稱為糾纏態。糾纏態之間的關聯不能被經典地解釋。

歷史上,糾纏態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35年薛定諤關於「貓態」的論文中。多體系的量子態的最普遍形式是糾纏態,而能表示成直積形式的非糾纏態只是一種很特殊的量子態。

1、互補原理(complimentarity principle),又稱互補性原理、並協性原理,是量子力學基本原理之一。N.玻爾在1928年提出:原子現象不能用經典力學所要求的完備性來描述。在構成完備的經典描述的某些互相補充的元素,在這裡實際上是相互排除的,這些互補的元素對描述原子現象的不同面貌都是需要的。他稱這個原理為互補性原理。

2、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由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這個理論是說,我們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Planck constant)除以4π(ΔxΔp≥h/4π),這表明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與宏觀物質很不一樣。

理論力學的這兩個理論支柱無疑是錯誤的,愛因斯坦無疑是正確的,「上帝不擲骰子。」上帝的骰子就是皇極經世理論,皇極經世理論在微觀世界的理論表述就是量子力學理論。或者也可以這麼說,東方和西方各自獨立的完成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只不過東方對客觀世界的理論描述更加徹底。代表人物當然非邵雍莫屬。

光的波粒二象性,與普朗克時間有關,毫無疑問,普朗克常數

是皇極經世理論中眾多常數在微觀世界的一個常數。僅此而已!沒有其它。什麼佛啦、靈魂啦、物質的盡頭是精神啦等等可笑的玩意兒!儘是胡說八道!


推薦閱讀:

電影《超體》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我舉一個」利用量子糾纏實現超光速信息傳輸「的案例,大家找一找有什麼毛病?
能否用量子糾纏的原理獲取光錐外事件的信息?
薛定鄂的貓為什麼不用玻璃盒子來探究?這樣就會得出事實,事實只有一個,事實就是結論?
超導體理論研究比較新的成果是什麼?

TAG:量子物理 | 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