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錯覺惡性循環的罪魁禍首:先讀後聽
大腦認知包含自底向上和自頂向下兩條加工路徑之間的密切互動。就語言聆聽而言,自底向上即從耳朵→聽覺中樞→大腦語言中樞→大腦其他智能中樞;自頂向下正相反,激活相關認知基模[1],調動大腦中已有的語言表徵神經,預測性地加工匹配自底向上輸入的信息流。嬰兒母語習得的起步期高度依賴自底向上的加工通道,由輸入的語音流激活,從耳朵到大腦,從語音聲波基本參數的加工開始,一步步內化,按物種基因預設的方式,提煉以匹配,以生成母語神經表徵,包括音素、音素序列、候選詞切分、各層次韻律模式,進而,生成辭彙語義神經表徵和句法神經表徵等等。隨著這個內化過程逐步確立,自頂向下的加工會逐漸起主導。
舉一個簡單的心理語言實驗之例。在話語中加入短暫的「咔嗒」噪音,並且特意把此噪音加在一個單詞的發音之內,讓被試聆聽後報告在何處聽到了噪音。請看下句,其中#代表「咔嗒」噪音。
Different counties have differenteduca#tion systems......
被試都報告是在單詞之間而非單詞之內聽到了此噪音。由此可知,大腦是根據內在的範疇化表徵自上而下地主導加工輸入的語音流。
前一章揭示的聆聽錯覺恰是大腦自頂向下主導的加工:用內在的母語語音表徵扭曲外在輸入的真實聲音。初學外語時如果視讀先導,提前預知含義,大腦就更強化提前啟動自上而下的情節預知和語義回憶式的匹配理解,從而補償、替代、干擾、壓抑被語音輸入激活的本能的生理加工和神經生長,即跳過下述相對獨立的自下而上的三大生理加工過程:
⑴.目標語言聲韻的基礎聽覺分析
⑵.目標語言特有的語音流神經表徵的生長
⑶. 以此語音模式為基礎的句法神經和語義神經生長。
先讀後聽還會強化用母語語音模式錯誤匹配外語語音流的狀況。兩者疊加,就等於完全屏蔽了剝奪了語言學習的正常的本能的生理加工。簡言之,先讀後聽阻礙了甚至消滅了新語言學習的大腦神經匹配生長。
聆聽錯覺惡性循環的罪魁禍首:先讀後聽
由此可知,先聽後讀與先讀後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理心理加工。外語入門階段,文本視讀強度越高,錯誤的心理加工模式越頑固,往往形成惡性循環:越聽不清聽不懂,教師越強制學生多摳文本;越多摳文本,越壓制屏蔽自下而上的語音流加工,越加重聆聽錯覺,越強化翻譯式思維。此時,即使事先學習了全部生詞、熟讀並理解了全部文本,聆聽時很可能還是聽不清;最好的情況就是所謂「假懂」——用回憶預知的語義翻譯去理解。這種學習模式只會加重外語學習的第一伴生障礙,即反覆以母語語音模式去扭曲英語語音流,無法建立英語語音流的神經表徵。遺憾的是這種重讀輕聽的錯誤模式無所不在,且幾乎被無窮放大。
筆者在中小學調查時發現[2]大多數教師習慣的做法是,如果學生聽不懂就讓他們先細讀對應的文本。這恰是外語學習的大忌。如果先讀英文甚至中文譯本再聆聽,會造成大多數學生聽力永遠難以突破。
傳統教學的聽力練習還有三大缺陷:
⑴.聆聽素材的質素不高;
⑵.聆聽訓練零散不系統;
⑶.聆聽強度遠遠不夠。
要克服外語學習的第一伴生障礙,惟一正確的途徑就是海量聆聽高素質外語聲韻流,且不求急於立刻理解,更不要預知其翻譯語義;單純地把它作為本原的聲韻來處理,自下而上、由外向內地激活嬰兒期的開放式語音加工;由此在相對短期內促進大腦生長出新的目標語言的語音神經——請複習喬姆斯基的思路:語言首先是大腦的生物器官。
從同胞喜愛武俠小說來比喻:歪破英語就好比裘千丈的武功,重讀輕聽、重文輕語的L2教學模式,恰是裘千丈式的教學。你師從裘千丈越久,你的歪破英語就越離譜。從裘千丈式的教學桎銬里解放出來,靠學生自己的覺悟,靠學生之間的互助。
L2學習是大腦語言神經二次生長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不難在實踐中解決:恪守聆聽先行。儘管部分學生初始感覺難度較高,但只要堅持三個月進步就非常顯著,且後續學習越來越順。原典法的基礎功效源於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腦天賦的語音流加工潛能,建構名副其實的L2語音神經表達,它實質就是大腦語言神經的二次生長。我們有以下公式:
Language 2 = Brain 2 →→ L2= B2。
提醒:矯枉不必過正。如果指導低齡孩童學外語,為著降低聆聽難度,儘快培養孩童的學習自信,宜先用聲韻主導+雙語+圖像+表演多模式互動方法(注意不應該一上來就教書面拼寫),預習而熟悉聆聽素材中的關鍵生詞和短語,乃至個別句子,包括懸念,然後再讓學童聆聽原版音頻,此即所謂pre-learningbefore listening。簡言之,聽故事學英語,故事中的常用生詞或短語或句式,以及大主題和懸念,可以適度雙語預熱,學習過程也須雙語支持。有關低齡兒童如何運用原典法,請見本書第肆卷。
模擬原理——為什麼是聽讀先行而非聽說先行
原典法訓練程序的設計思路是最大限度模擬母語學習,令其符合內生的心理生理加工過程,促進語言中樞神經二次優化生長,並令此學習程序適用於最大多數同胞。模擬並非機械照搬母語習得的表面過程,而是符合語言習得的內在生理加工過程。
從內生的大腦加工考察
⑴.語言學習必經的基礎階段是語音知覺加工,在原典法訓練程序中這直接體現為先導聆聽和循環聆聽。
⑵. 語言加工的延伸階段包括語音與語義匹配;中國學生既缺乏母語式親子互動,又普遍缺乏足夠強度的外教交流。
同時與嬰幼兒母語習得相比,L2學習也有兩大獨特優勢:
A. 大腦早已建立了豐富的語義系統;
B.具備自律學習能力。由此語音與語義的匹配對最大多數中國學生簡易可行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文本和人工智慧的硬軟體支持,自主進入人-本(各種文本素材)互動、人-機(各種智能軟硬體設施)互動,人-人(其他學生或教師等)互動,以最大限度地替代母語習得的親子互動。
因此,原典法程序中緊隨先導聆聽的環節是閱讀而非口語。從這個角度,它是聽-讀先行而非聽-說先行。
朝聞道,夕行晚矣!
如果聽力過關,你就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自學環境,聽VOA、BBC、CNN,聽英語有聲書,看美劇看大片,看耶魯哈佛的公開課程,更有互聯網上無窮無盡的英語互動資源,一百輩子都欣賞不完。在這些活動中,你都能像幼兒那樣無師自通地積累辭彙、表達、俗語、俚語和句型,更大大拓展雙語文化欣賞的視野。你亦有可能勝過幼兒——如果你有強大的自律。
你知道學好任何一門外語的正確方法了嗎?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原典則提倡:朝聞道,夕行晚矣!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費,開始聆聽吧!
推薦閱讀:
※對於英語四六級考試你怎麼看?
※如何寫一份專業又漂亮的英文簡歷,實用tips+辭彙
※「百萬英語閱讀計劃」書目
※//邵教授//雅思小作文常用詞
※逼自己(也希望大家一起)學完韋氏字根詞典(4)——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