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吳曉如:AI在部分教育細分領域的應用已進入深水區
7月20日,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到,要求到202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在人工智慧發展飛速背景下,教育領域也成為其重要應用場景。比如科大訊飛在教育領域,從普通話口語評測技術切入布局,由點及面,最終擴張到智慧教育體系。
據科大訊飛2016年年報所示,科大訊飛將主營業務分為6種,其中僅教育1種營收佔比就超30%。科大訊飛的教育板塊在其事業群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
近日,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就人工智慧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等系列問題,與藍鯨教育進行了初步交流。
吳曉如表示:「我並不認同人工智慧無所不能,但我覺得人工智慧可以在教育領域大有所為。」
他認為,不論是英語口語測試,還是優質課件匹配、排課系統智能化等,人工智慧與教育的對接已經進入了深水區。
以下為吳曉如口述,藍鯨教育編輯整理。
人工智慧和教育,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我認為,關於人工智慧和教育,需要從兩方面來理解。
一方面,人工智慧並不像互聯網,它本身具有強技術屬性,具有比較高的技術門檻,但是中國懂人工智慧技術的企業卻不多。在一定意義上,中國的很多企業喜歡炒作,一旦發現某個事物「熱」,就會有許多人跳進去。
另一方面,教育是需要較長時間來對其進行深度理解的。因為教育並不像互聯網軟體,只要使用就會起作用,教育必須深度融入到教學行為當中才能發揮作用。
把人工智慧和教育結合起來,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人工智慧的應用是一種輔助性手段
人工智慧在教育部分細分領域的應用已經存在。在ToB應用中的英語口語考試,就是通過機器在後台對試卷進行評閱。如果沒有人工智慧,僅憑藉人工的情況下,口語考試在組織和效率方面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同樣,人工智慧在課堂教學中也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以優質課件為例,以前的優質課件是少數出版社需要做的工作,但是現在,優質課件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就可以產生。人工智慧的語音轉寫技術,能夠實時將老師講課內容轉換成文字,準確率達到95%以上,以前一段五分鐘的課件必須從頭看到尾,但是現在,通過將語音轉換成文字,任何一個片段都可以檢索,老師可以隨時在PPT上找到和自己課堂相匹配的文字。優質課件的匹配和使用,本身就是人工智慧的應用。
我認為,不能狹義地理解人工智慧和教學之間是一種非此即彼的關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會是一種輔助性手段,它會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一個「助手」。
對老師來說,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老師提高工作效率,如批改作業,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等工作;對學生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實現個性化學習。人工智慧可以輔助老師進行分層教學,學生做了同樣的作業,系統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將學生進行分層,讓知識點掌握好的學生,分配的題目難一些,反之則容易一些。這種分層的做法,人工智慧做得會比老師更精準高效。
把人工智慧架構在教育的主流場景中,從輔助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種行為觀念著手,同樣也要從中國教育的一些重要需求著手,如走班排課。隨著新高考的推行,走班製成為新的教學模式,面對多樣的選課需求,如何合理排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在沒有人工智慧的時候,老師排課往往需要幾周時間,還不能保證讓學生都滿意。現在用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排課,學生只需提交自己的課程選擇,系統可以結合課程、教室、師資進行快速的排課,極大提高效率與學生滿意度,這就是人工智慧在教和學方面的重大的改革。
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和教育的對接已經非常深入,否則如人大附中等全國重點學校不會把試點放到校方的重視高度。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學校的某些教育活動才可能開始。即使在人工智慧沒有特別發達的時候,民族地區的雙語教學、普通話水平測試也會用到。
人工智慧在一些細分領域的應用,目前已經進入深水期。
人工智慧要關注「教」和「學」
目前來看,一方面是教輔教培行業對教育頗為了解,但對技術方面有些欠缺。另一方面是傳統互聯網行業進行大膽創新的嘗試,但對教育行業的理解未必透徹。教育是一個慢慢深入的過程,不僅是進入教育行業時間較短的企業難以理解裡面深度的問題,有些重點高中在應對國家教學改革時也有一定的困惑。
7月17日,我們與人大附中就新高考改革等方面的討論和分享,希望各大名校把自己現有的面向大改革的舉措與行業專家、其他學校等進行分享,以便更好地落實教育改革目標。
此外,我認為,學科建設、校本資源的建設不是一個學校可以完成的,現在我們希望與各個學校進行合作,以信息化為紐帶,結合學校的優質資源、辦學理念等,把教育做得更好更深。
做到真正的教育信息化落地,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需要過程,雖然學校教學在這方面會面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壓力,但是一旦改革開始,就必須順應形勢往下走。
另一方面是要改變教育中的核心環節。人工智慧應用到教育,第一步要做的還是要提升老師的效率,降低老師與學生在「教」和「學」環節的強度,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用新的技術手段做新的事。
推薦閱讀:
※33歲 AI 新生代「教父」已崛起,或將成就人類歷史上邁向具有類人意識機器的一大步 | 獨家
※星際爭霸AI研究相關工具資料整理
※做手機語音助手太難了
※16年數據科學圈摸爬滾打,能給初學者的話都在這了
※Projet du cours Geste et AI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