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心理學|Can you freestyle?不,我是低自尊重度患者

最近滿屏的freestyle搞得我一頭霧水,看了一段視頻,發現尷尬已經從屏幕中撲面而來。不過有一點我是佩服的:不論多麼沒有「節奏」,在外人看來多麼好笑,rapper們還是非常自信滿滿地說唱自己的。但如果換做是我,我寧願從地球上消失,也不會freestyle—我的低自尊不允許我做這樣的事。

Freestyle?我丟不起那個人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在公眾場合不輕易說話,生怕自己的舉動和言語成了眾目睽睽的焦點。行動時他們顧慮多多,一邊自怨自艾,一邊什麼都不做;讓他們評價自己,他們能說出很多缺點,而優點則很少提及。

在心理學領域,我們把上述現象都看成是自尊低的典型表現。最早的自尊(self-esteem)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他認為自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個人的自尊與他現有的成就以及他對自己期待有關:

自尊=成功/抱負

如果一個人獲得的成就越多,他的自尊就可能更高,當然,前提是他對自己的期待不能過高;相反,當一個人對自己懷有不合理的期待,而現實中卻屢屢碰壁,那他很可能自尊水平很低。自尊的形成是漫長的,從嬰幼兒的依戀開始,一生中都有可能變化。被自尊的心理學研究共識的是,自尊是建立在自我概念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體驗。

「我掐指一算,少年你可能是低自尊」

如果足夠了解一個人,或者仔細觀察一個人,那麼TA的自尊水平很容易從日常生活中判斷:

?覺得自己長得不美,身材不好,朋友圈沒有正面自拍;

?買一柜子時髦衣服,但一輩子都不會穿一次;

?總是有莫名的恥感,不會在團建活動中做奇怪的肢體動作;

?在親密關係中充滿不安,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有時你甚至羨慕TA,而TA卻覺得「我不幸福,我不愛自己」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作家的遺言是:「生而在世,我很抱歉」。實際上,這正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的遺言。他在《人間失格》里,對自我的失望和放棄流露在頹廢的文字里:「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我總是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只要被人批評,我就覺得對方說的一點都沒錯,是我自己想法有誤。因此我總是黯然接受外界的攻擊,內心卻承受著瘋狂的恐懼。」

「我是低自尊,我只做內心世界的戲精」

初見一個人,如何快速判斷自尊水平?

(1)悲觀OR樂觀。低自尊的表現是自我評估時總是負面評價為主。心理學實驗讓高自尊、低自尊和抑鬱三組被試選擇他們願意收到的自我評價,最想聽到負面評價的是抑鬱症患者(82%),其次是低自尊組(64%),遠遠高於高自尊組(25%)。自尊低下會導致對自我的負面情緒,也會泛化到對事物的普遍看法中。

(2)內省。自尊也會導致個體反覆省察自我。他們如果失敗,會馬上產生「都是因為我不好」的想法和內疚感;而面對成功,會受寵若驚,但這並不能提升多少自我價值,反而會覺得「我不配」。他們過度關注自己,卻永遠嫌棄自己,不論面對成敗都會不自在。

(3)自信OR自卑。在交往中,低自尊的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自信:在陌生場合左躲右閃,盡量不出風頭。暴露在聚光燈下的低自尊人群,「被評價焦慮」瞬間激活,一想到馬上會有人議論自己,就窘迫無比。也許相處久後,你發現他們私下裡是逗B,但初見時一定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局促的。

「我是苦逼HR,那我就不招低自尊的人了吧?」

各位,稍等一下!不管自尊高還是低,都各有優劣。

高自尊的人對自我滿意度高,但也可能會妄自尊大,過度樂觀,激進判斷,給人不夠穩重之感。

低自尊的人對自我的省察會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也會遷移到對工作任務的嚴謹態度上。

自尊程度的考察,為全面了解一個人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需要提醒的是,低自尊的人可能在簡歷、認知測試中表現良好,但在後續的面試中「見光死」。很多傳統測評手段如無領導小組討論、演講等容易引起低自尊人群的焦慮感,發揮不出正常水平而錯失機遇。

所以,我們需要結合更多的個人特點以及崗位需求,綜合評估候選人是否合適。比如,經常需要對外的工作如銷售、市場更適合高自尊的人,他們需要不停展示自我和兜售觀點;而研發、技術、會計等崗位,稍低的自尊反而能促使更多工作反思,為了避免失敗和他人的批評,他們會更嚴謹地對待工作。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接納自己公正地評價自己正視自己的優劣。找個風和日麗的天氣,穿上雪藏在衣櫃多年的衣服參加聚會,在KTV里勇敢地來一段freestyle吧。

本文作者系北京智鼎諮詢顧問韓婷


推薦閱讀:

自尊的六大支柱之接受自我
汪峰和李健有什麼不同?(不是指音樂)-這是一篇認真的關於自尊的論文
男朋友覺得我不好看怎麼辦?
自尊其實是最深的自卑

TAG:人才管理 | 心理學 | 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