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裝劇中看中國服飾文化——漢朝

平時看電視劇時,其實不僅僅是消磨打發時間,同時有心的人能從其中get到不少歷史常識。

漢朝服飾的發展對中國服飾文化的發展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此時,出現了較為完整的服飾制度。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漢代服飾整體的特點是:外衣領大,穿著時要顯示出中衣的領型。白色面料做里,袖口寬大,衫無袖。漢代服裝配飾極為考究,如腰帶所用帶鉤以金製成各種獸形——螳螂形或琵琶形等。形象十分生動有趣,是衣裳中間顯要的裝飾物。漢帶鉤從形、色和工藝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設計製作精美。頗受男人們的喜愛,佩戴者眾多。漢代男子配刀,只是儀錶的一種體現。

這是《漢武大帝》的劇照(圖)

這是《美人心計》(圖)

這裡不難看出漢代百官及士人常衣就是袍服,它們基本樣式,以大袖為多,袖口有明顯的收斂,領、袖都飾有花邊。袍服的領子以袒領為主,大多裁成雞心式,穿時露出內衣。袍服下擺,常打一排密襇,有的還裁製成月牙彎曲狀。

漢代官吏袍服(圖)

再看看劇中女性的衣著,這是《美人心計》(圖)

古裝劇《衛子夫》劇照(圖)

這裡所穿的服飾叫做深衣,漢代婦女的禮服,仍以深衣為主,通過色彩、花紋、質地、頭飾、佩飾等來表明身份的不同。這時的深衣已與戰國時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其顯著的特點是:漢代女子所穿的深衣,長可及地,衣擺一般呈喇叭狀,行走的時候不會露出鞋子。由於衣服通神緊窄,能夠把女子身體的曲線美很好地凸顯出來。除深衣外,還有一種服裝叫「袿衣」,樣式大體與深衣相似。因為在衣服底部由於衣襟繞轉形成兩個上寬下窄形狀像刀圭的裝飾,故而得名。是漢代宮廷貴妃禮服。

這是漢代的曲裾深衣(圖)

在那個年代,黑色是經典流行色,寬大的衣袖也許不適合你幹活,但顯得端莊大氣。央視版《漢武大帝》,對妝容的還原相當有說服力。原諒那些化得像鬼一樣慘白的臉吧,那確實是漢朝女子的時尚妝容。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女子服飾的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比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須露出來,最多達到三層以上,稱」三重衣「。 這一特點從每個漢朝相關的影視劇中基本上都能發現,領子都是層層疊疊的。

 除了這種長衣之外,漢代也穿短衣,常見的是襦,普通婦女常穿襦的長度通常至腰部,穿時下身配裙。漢時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

漢代直裾女服(圖)

漢代婦女服飾實物(圖)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字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繫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漢代平民百姓服飾(圖)

漢朝服飾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制度規定:皇帝、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的佩綬是赤黃色,侯王的佩綬是深紅色,諸國貴人、相國的佩綬是綠色,公、侯、將軍的佩綬是紫色,紫色以下的佩綬分別是青色、黑色、黃色。在漢朝官場里印綬及其色彩是官階的重要標誌。普通老百姓的服飾色彩只能用複色,如茶褐色、黃棕色、棕色、灰色、銀灰色和粉綠色。漢代朝服的服色有具體規定,一年四季按五時著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紅色;季夏用黃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紺色,下裳用皂色。皇后的蠶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縹色(淺黃色)。

當然某些影視作品中的服裝用色並沒有嚴格參照漢代的服飾等級制度,它更加註重的是畫面色彩的統一,表現視覺美感。


推薦閱讀:

《周易》入門之三:繫辭傳解讀篇
立冬有哪些圖片和都有什麼習俗?
白雲先生的水平究竟如何?(之一)
建盞沒什麼,中國故宮收藏它,日本奉為了國寶,拍賣會7800萬成交
【不落因果雖豪邁,不昧因果才是好菜】

TAG:科普知識 | 中國歷史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