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又雙叒叕是股災的元兇了?
每每到了A股大跌的時候,新股發行總會被當做最重要的元兇,都沒有之一。
這不,這次,又有人跳出來了。只是,這次換了個說法,不直接說新股發行的問題,而是新股發行的選擇有黑幕。
可能連他們自己也覺得把鍋甩給新股發行沒什麼新意了。
我們的新股發行,真的是A股市場的洪水猛獸?
我對於口號和沒有邏輯的結論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評判的。所以,新股發行對於我們投資者而言,到底是好是壞,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吧。
1、打新股的持倉門票要求。
有多少持倉股票,就有多少買新股彩票的機會。持有越多,買的機會越多。沒有持有的,沒有機會。也就是說,只要你想打新,那就必須是股票持有者,而股票持有者,自然就是看多的。不管你過去是看多看空。新股的門票制度,讓市場上,順其自然的出線大量的被動看多投資者。
2、新股上市的價格,被人為壓低
與持倉門票要求,對應的,就是上市時的低價格。新股發行的這幾年來,沒有一隻股票上市破發,相反的,到現在為止,不管行情好壞,上市即爆炒的行情依舊存在。
這也讓門票持有者繼續堅定的持有值得投資的股票。即便市場有個小的風浪,也會在風險釋放後儘快買回。畢竟無風險收益,白撿的便宜在那擺著。
所以,低價上市的新股,是證監會送給A股市場的大禮,只要堅持持有優質股票,每個中獎的人,都會獲得新股帶來的意外之喜。不管你之前是什麼樣的投資方式,A股的打新模式,讓你不知不覺就成為價值投資、長線投資的擁躉。
那為什麼這白送錢的新股,還總要被人詬病呢?
1、新股會抽取A股市場資金
舊模式下,無需持有股票,每次新股發行,都需要先交定金,這樣的模式下,發行新股越多,越需要少持有股票,多保留現金,不得不把所有人變成大空頭,自然會對市場有抽取資金的現象。
這種說法,過去說兩下還行,在新模式下,已經越來越少人好意思提及了。
2、問題2.0.新股發行速度太快,已經是全球第一了。
這個就有點不厚道了,其實我是有點覺得主席這樣散財童子還是小氣了些,畢竟像我等散戶,堅持一年打新,也才中過一簽而已,更何況還有大量的用戶和我們抱怨過總是沒中。
說今年發行速度快,怎麼不說過去幾年憋了好久一個也沒發行呢?那麼多好的上市公司不讓上,總是留著一群想著圈錢,不停減持的上市公司揮霍無度是哪幾個意思?
要比發行頻率,那就過去5年比比,別找我們發的最多的時候比,全球最少的時候怎麼沒見人跳出來罵證監會呢?
3、問題3,問題1站不住腳,問題2太牽強,那就出來問題3.0版本,發行的都是主席老家的,裡面涉及到內幕。
這個不是我該猜的,但我覺得,到那個位置的人,就算是個問題角色,那吃相也不能那門又蠢又笨,兔子還不吃窩邊草了,摟錢方法一大把,用這種屁民都能看出來的方式,那有點低估別人的智商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新股發行總是被人拿出來當問題說呢?
到底新股發行是動了誰的蛋糕呢?既然都猜,那我們也猜猜看。新股發行對誰最不利?
肯定不是我等p散了。我巴不得他天天發呢。
1、殼資源的價值崩潰
新股上市的頻率加快,自然導致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日益增多,而實施註冊制的A股,多年以來,殼資源的價值甚至已經遠遠高於上市公司業務本身,既然這樣,物以稀為貴,誰到知道,東西越少,價值越高。如果A股市場上,極端點,再也不發新股了,估計上市公司的價格能漲飛到天上去。
同樣的例子,
1、第三方支付牌照,不再發行後,一張牌照價值已經5個億以上;
2、基金銷售牌照,不再發行後,一張牌照價值3個億以上;
3、投資諮詢牌照,不再發行後,一張牌照價值已經過2個億。
還有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證券經濟業務牌照,保險業牌照,只要一經管制,不再出新,都一個個價值連城。
反觀現在上市公司的「牌照」,每天都在發,供應量上去以後,存量價格就自然會一路下滑。之前花了大價錢買下的殼,眼瞅的越來越便宜,你說誰最著急?
給你,你也去上訪,去鬧事,去要求停止發行。
要不,你就發新的時候,把不合適的不達標的儘快退市,總之,保持一定的數量,不要太快放量,是這幫人的最終訴求。
殼不值錢了,圍繞殼炒作的盈利模式也將對應的受到影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熱點越來越難炒作
以前,控盤一個上市公司,一兩個漲停很容易成為市場的熱點,引起連鎖反應,可隨著容量的增加,一個熱點很快就被另一個熱點所替代,原有的套路也許能來7、8個漲停,隨著新增熱點的增加,可能3、4個就歇菜了。
以前自己手裡幾個億很容易掀起一番血雨腥風,現在扔下去,連個漣漪都很難吹起。
錢越來越難賺,你說生氣不生氣。
股市如房市,新股的不斷發行,勢必會讓市場回歸到合理的價值,只是,好城市、好地段,好質量的房子,會越來越貴,反過來的會越來越便宜。
同理,好業績、好產品、好口碑的公司也會在這波新股的發行初期受到牽連,但市場終歸會讓價格回歸到價值附近。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股票也是,公司是用業績來支撐發展的,投機只是為了增加流動性而已。
新股發行,沒毛病,那些雜音,終歸會讓時間證明其荒謬性。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這無疑是過去幾年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
只是,該變天了。
金陵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讓越來越多優秀的上市公司通過A股進入到我們投資者的視野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