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走路姿勢正確嗎?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常聽長輩的提醒,走路時要抬頭挺胸。大家對於正確的走路姿勢好像都耳熟能詳,就是下巴內縮,收小腹,讓重心穿過頸部、腰椎、骨盆,在延伸到下半身。正是因為聽起來太簡單了,很多人不把走路當一回事,造成許多步態錯誤,漸漸產生疼痛現象,甚至嚴重影響健康。

腳底長繭問題出在受力失衡

人在走路時,重心需要不停地轉換來維持平衡。從力學的觀點來看,一個步伐的循環,可細分為兩大區塊和八個步驟,每一個步驟中,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受力方式。

每當我們踏出一步,腳的重力都是由足跟沿著足底外緣,在橫跨前足的部位到拇指下方。正因為足跟是足部最靠近身體的部位,所以身體重心主要是由足跟來承擔。正確的重力分配和循環,必須依循這樣的順序,同時在時間比重上也要分配均勻。其中,重力放在一隻腳的比重約為百分之六十五,而腳步跨出去的時間比重約為百分之三十五。

大多數人都以為足部長繭是正常現象,因為很普遍,而且不通不癢,所以就不以為意。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足部會長繭,是因為受力不對,如果不改變足部受力,就無法完全解決,到最後可能造成雞眼、行走困難、足部變形等等,因此千萬不能輕視這個問題。

腳底之所以會長繭,是因為不受力的地方承受過多壓力,身體只好長出可以支撐的"硬塊"來配合這些過渡的摩擦。人的腳跟幾乎都不會長繭,因為我們站立和行走,主要是依靠足跟受力,該承受壓力的地方受力,是不會長繭。除了受到受力面積的影響,還有受力時間需要考慮。如果將重心放在前足,也許受力並非最多,但時間停留過久,也會讓前足的受力加倍,增加摩擦力而產生"長繭"的現象。

外八都會增加關節負擔

成人走路時,足底往外的正常弧度約為十二度至十八度,兒童在成長發展階段,足底往外的角度則是從五度左右慢慢提高。無論是大人或小孩,超過這個角度,就是屬於外八的步態,而小於這個角度,則是屬於內八的步態,這兩者都是超過正常範圍,都會增加關節的負擔。

正確的步態培養,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像體態一樣,仰賴意志力或運動改變。尤其是足底工學。有些外八或內八字走路的人,會認為自己注意一點就好,但是如果是因為骨盆、膝蓋、大腿骨或小腿骨旋轉而造成的步態缺陷,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不會"自然好",所以,除了仰賴矯正鞋墊來"教"你走路之外,剩下的就是多訓練自己能訓練到的肌肉群組,像是骨盆、腰椎這些區塊,讓脊椎和身體的重心處在"平衡"的狀態,問題就不至於繼續。

健衡物理治療中心

  • 河南首家非公立日間物理治療門診

  • 專註於肌肉骨骼康復

  • 河南省體育局合作夥伴

  • 鄭州大學高水平運動隊指定康復中心

推薦閱讀:

一覺醒來,落枕了,怎麼辦?
人被燒的時候會全程感受疼痛直到死去嗎?
如何克服牙科恐懼症?
醫生打的封閉針到底有什麼作用?

TAG:康復治療 | 疼痛 | 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