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狐創始人三撕投資人 手把手教你做砸一個3億估值的公司

空空狐的創始人余小丹半年前發了個公開信懟投資人周亞輝,五一期間又寫了個公開信繼續懟,周亞輝忍不住了寫了個公開信回應,爆出很多事。我也寫了篇文章, 一年半燒光5000萬還大言不慚,比項目失敗更可怕的是什麼?

沒想到昨天下午,余小丹又寫了一篇《空空狐歷險記(第二季)—髒水我不怕》,針對周亞輝的指責一一回應,並稱不願意背這個鍋,繼續撕。

看了第三封公開信以後,我覺得余小丹這種搞法,等於手把手給我們上了一堂《如何在一年半內把一個估值3億、融了5000萬現金的企業做砸》的課。

今天,我們不去扯他們之間的八卦,也不去評價個人道德問題,就說說從他們雙方公開信都承認的事實看,余小丹作為一個企業創始人犯了哪些致命的錯誤。

一、 空空狐到底融了多少錢?

余小丹不斷說的是,周亞輝的投資款還沒到位,還欠1900萬,說公司的預算是按照投資到足做的,這意思是空空狐做到這個程度,主要怪投資人錢不到位。

他們的投資協議原本沒有對外披露,不好過多評價。我們就來算算,到底空空狐到賬了多少錢。

周亞輝的公開信說,空空狐幾十個人在一年半時間內燒光了5000萬,也就是到賬了5000萬。

余小丹第三封公開信說,「公司完成兩輪融資,第二輪領投為周亞輝,第一輪股東跟投。周亞輝在沒有對賭協議的情況下,簽訂合同後一年沒有打足款,最後毀約更改合同。周亞輝簽訂協議投資 4500 萬。實際一年期間總共到賬 2300 萬,另有 300 萬周亞輝支付給了 COO 季諾,沒有用於公司運營。欠款 1900 萬。」

從余小丹這段話可以看到,周亞輝投了2600萬元(2300萬給公司+300萬支付給COO),但是余小丹有兩個信息沒說:

1、這次周亞輝投資之前,上一輪紅杉資本就給空空狐投了2000萬;

2、這次周亞輝只是領投方,還有源碼資本的其他投資人的投資。空空狐這次融資對媒體宣稱的是融資1500萬美金。

我翻到了2016年余小丹發的第一封公開信,裡面有很關鍵的一段話:「最後第二輪的投資款加起來總共3400萬,並且按照這個數字重新修改了協議。此前紅杉投資人介紹了閑魚的運營負責人季諾來空空狐擔任COO,周亞輝支付給COO 300萬,這筆錢由於是周亞輝直接支付給COO的,公司賬面上沒有呈現。但錢是算在投資款里。也就是說,公司運營實際收到的錢是3100萬。」

這裡有兩個非常關鍵的信息:

1、空空狐的第二次融資,最終投資款3400萬,並且根據這個數字重新修改了協議,這就是說,周亞輝並不拖欠所謂的1900萬投資款。

2、 第二輪融資實際到位3100萬,加上之前紅杉的2000萬投資,一共5100萬投資,加上給COO的300萬,一共5400萬。也就是說,周亞輝說空空狐幾十個人一年半燒光5000萬,是真的。

二、 預算失控,誰的責任?

余小丹第三封郵件提到:「投資款到賬不足,但告知會給足,所以長時間里公司的預算是按照足額投資款做的。股東每個月檢查賬務,每年由紅杉資本指定權威機構做審計,也就是說,都知情。中途因為花錢慢,還被股東批評保守,不思進取。現在說公司「燒錢」,意思是我不靠譜。我覺得要不靠譜,投資人肯定跑不掉,周亞輝、紅杉、源碼對這些決策都有一票否決權,比創始人權力大得多。現在要我背鍋,我不背。」

「就幾十個人,花光了投資人 5000 萬左右的投資款。錢都花在公司運營,股東對每筆錢都很清楚,沒有程序可以繞過股東花這麼大筆錢。不能公司運營不下去,就把責任全推給創始人。我覺得這個風氣很不好。這些每年拿著巨額管理費的投資人,才真正應該給那些出錢的 LP 解釋自己為什麼監管不力,而不是說自己不知道。」

余小丹的這兩段話,是在混淆概念,推卸責任。她的邏輯是,紅杉資本都有指定權威機構做審計,都知情,還有一票否決權,權力比我大,我不靠譜的話,你們責任更大,我不背鍋。

不知道她是真不懂還是故意裝不懂,特別是混淆了知情權和決策權,余小丹這兩段話暴露出的問題是:

1、 余小丹是公司的創始人、大股東、CEO、實際運營負責人,當投資機構的投資金額縮減以後,應該馬上進行相應的開支縮減,制定新的運營策略,而不能是「長時間裡公司的預算是按照足額投資款做的。」

這個一定不構成自己推卸責任的理由。紙上談兵、刻舟求劍,這裡面的道理我不多說了。

就像打仗一樣,難道援兵不到就不打了嗎?如果是這種僵化的思路,怎麼能在多變的競爭中獲勝?

其實,我一個朋友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投資人本來說好投資,但是遇到資本寒冬,關鍵他的模式其實也不太靠譜,最後有的投資人變卦了,少投了很多甚至沒投。難道他就坐等失敗然後撕投資人?並沒有。他馬上把公司運營成本干到原來的四分之一,然後探索新的模式,越來越靠譜。對投資人也是心懷感恩之心,他的理由是,明明知道是個坑了,難道非要逼著投資人往裡面跳?最終,他贏得了投資人的尊重與信任。現在他如果還要融資,相信不會難。

2、 一般投資機構都不會直接介入企業的具體運營管理,否則的話,要創始人幹嘛。正因為如此,他們都會要求一票否決權,這並表示對所有事項都投票決策,要不公司怎麼運營?而是在關鍵事項上保護自己的利益。一票否決,是針對創始人的決策的被動反應

企業預算失控,就是CEO的責任,真的不要怪別人。投資人所謂的知情權,其實很弱勢,都是在發生問題以後才知道,往往是補救和滅火的性質。

三、還在燒錢的公司發年終獎真的好嗎?

周亞輝的公開信提到:「在投資款到了之後,在2016年春節你先給自己發了幾十萬額外獎金。」

余小丹第三封公開信回應:「周亞輝說我發的獎金,不是別的,是年終獎公司每位員工都發放了年終獎,我的獎金是紅杉資本推薦來的高管 COO 的不到 1/5。財務報表股東都有,且經過指定機構的審計的。」

從這兩段話看,余小丹承認給自己發了幾十萬年終獎,並且每個員工都有。問題是,一個純粹靠投資人的錢在燒著的企業發年終獎是不是合適?余小丹的工資從公開信看是2-4萬元,她的年終獎是一年的工資。

年終獎的本質是什麼?是那些超額收益的公司在年底的總獎金髮放,是他們平時賺的錢年底一起發,這不是一個純粹靠燒錢的創業公司應該做的。

這麼搞,可以推測這個企業其它方面的非必要開銷也不會小。

有一個投資人朋友在朋友圈說過一句話--靠燒投資人的錢來發年終獎的企業是不道德的

我有一個創業者朋友,她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個上市公司的大老闆。她說她拿到天使投資以後,大老闆對她說,我們的錢也是靠血汗賺來的,好好用

四 、燒錢的公司這樣高薪真的好嗎?

看了余小丹的第三封公開信,裡面提到了很多薪資的細節,我覺得這種靠燒錢的創業公司,這麼高薪水的話,不倒閉才怪。

余小丹說:「我一年沒有領取工資,第一輪融資後我工資為 2萬,直到第三輪融資快到賬我拿的工資是 4 萬。同時期總監崗位員工工資是 5萬。」

她請的公關顧問、據稱是乾媽的「王丫米在擔任公司營銷公關顧問期間每月工資 5萬塊」。

我就想問問各位讀者,你們有幾位工資到了5萬的?這還不算空空狐年底的年終獎。總監是這個級別,經理和員工也不會低。再加上公司承擔的五險一金,單個人工成本得是多少?

問題在於,這是一個純靠燒投資人錢的公司啊。

有一些創業企業就是2VC的,他們的使命就是搞定VC,然後燒投資人的錢為生。

這樣一看,空空狐的迅速燒死就很好理解了:高額的用工成本+高額市場推廣成本,這種企業一遇到資本寒冬,馬上現出原形。

另外,關於第三封信提到多次的紅杉推薦的COO二百多萬年薪,一直沒說COO什麼背景,我看了余小丹第一封公開信知道,這個人原來是閑魚的運營負責人。200多萬年薪真的高么?他在閑魚的期權值多少錢?給這個COO的錢是單列的,周亞輝列入投資款直接打過去,就是為了降低公司的運營負擔。

第三封信暴露出的工資信息,也讓我懷疑第一封信中一句話的真實性。第一封信里,余小丹說「除此之外COO年薪稅後200多萬,稅前公司支出的錢超過全公司的所有人的工資總和。」

按稅後工資200萬算,稅前大概360萬左右,如果COO的工資成本超過全公司所有人的工資總和,那空空狐一年的人工成本就不到500萬了(COO的200萬單列,不走公司費用),成本支出的真實分配,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五、合作完就公開撕人真的好嗎?

周亞輝的公開信里提到余小丹給「她的乾媽發工資每個月五萬」。看了這個人估計都會覺得這個乾媽是余小丹的利益相關方。

余小丹在第三封信回應了,她回應說:「所說「乾媽」指的是王丫米。她是洋蔥傳播的創始人,前阿里巴巴公關部成員。當時作為不知名公司,這是我能找到的最好人選。工作前我們並不認識,工作後我也沒有從中獲利,所以拿「乾媽」說事並不妥。王丫米在擔任公司營銷公關顧問期間每月工資 5萬塊。合同到期後,我覺得不合適,終止了合作。我在幾個月前的公告里已經詳細描述這次錯誤的用人決定:《錢啊》。」

我專門跑去搜了這篇《錢啊》出來,看完很無語,原來余小丹在年初也已經通過公開信形式撕了這個乾媽一次,曝出自己用人不善,「控訴」病後委託「乾媽」王丫米任代理CEO,但王丫米卻在此期間欲瓜分自己的家產、搶走6萬塊東西,在公司負債199萬的情況下不顧員工斷掉社保而賣掉公司等內幕。

我有一個老大哥曾經說過一段話:一個人,如果誰都說他好,這個人可能太偽善心機太深,沒人沒缺點。但一個人如果誰都說他不好,那他肯定不好。最好是大多數人說他好,少數人說不好。

余小丹這樣撕完乾媽撕投資人,真的好嗎?這樣的話,誰還會跟你合作呢?

創業做事,做砸了,自己多反省,別老怪別人,更別動不動發公開信。這是不可逆的行為。

總結一下,我眼中的空空狐的興衰史:一個資本吹起的泡沫在寒冬中迅速破裂的故事,非常簡單:

1、2014年,移動互聯網與創業浪潮起,風來了。余小丹肯定有她的能力,作為一個90後女生能創業,做出空空狐APP,並且能拿到紅杉2000萬投資。這個起點太高了。

2、先後拿到5000多萬投資,創始人信心爆棚,但是高工資與高市場費用在迅速耗干公司的現金流,三五百萬一個月的話,5000萬也只夠一年。

3、空空狐這麼高市場費用拉用戶,為的應該是融下一次資,只是想不到,2016年資本寒冬來了。

4、融不到資,公司面臨倒閉,創始人不甘心出局,或者面子上放不下,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失誤導致了公司的失敗,開始撕。

完。


推薦閱讀:

空空狐CEO少女丹發文,投資人周亞輝首度回應,如何看待這件事?
90後美女CEO血淚實述:生病20天,公司成了別人的
空空狐不是資產,是負債
我只是不希望「空空狐」是另一個「神奇百貨」之詳解

TAG:空空狐 | 創投圈 | 崑崙萬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