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學原理之一——如何區別同八字

無論什麼命學,都需要人的出生年月日時。但仔細想,「年」「月」「日」「時」四個時間概念對於我們的影響的程度完全不同。

我們究竟怎麼體會到「年」的存在?

從歷史上看,有古代,近代,現代,我們的衣著,裝扮,生活環境完全不同,這似乎是看到了「年」的存在。如果我們看自己,慢慢的長大成人,似乎也能看到「年」的存在,但是看自己的時候,一年年過去,似乎並不是那麼明顯,要不是有個三五七年,一個人身上也看不出多大變化。換句話來說,從外在的事物來看到「年」的存在很緩慢。

但是,你仔細想,拋開「年」的概念,我們該成長的成長,世界該變化的變化,真正讓我們體會到「年」存在的是什麼呢?

我們實際真正能感受到的,是季節。沒錯,就是當春夏秋冬不停變換,依次循環的時候,我們才感受到了「年」的存在。

同理,我們如何感受到了「日」的存在?

是晝夜交替。一個晝夜交替,我們知道,一天過去了。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改變,但是真正在定義時間的,其實是四季和晝夜。

一年四季呈出「五行」,晝夜交替現出「陰陽」。

將四季細分,成為「月」,將晝夜細分,成為「時」。

命理應用的是人出生的時間,而真正定義時間的,其實是「月」和「時」,所以命理原本是由「月」「時」而來。

古人發現了這一點。所以很多命學都是以此為基。譬如紫微斗數,定盤之重點,全在生月和生時。子平八字更不用多說,稱月支為「月令」,以月為發號施令之意。命學古書滴天髓,更是分出兩個章節「月令」「生時」來講解命理之核心。

——————————————————————————————————

月令——月令乃提綱之府,譬之宅也,人元為用事之神,宅之定向也,不可以不卜。

生時——生時乃歸宿之地,譬之墓也,人元為用事之神,墓之定方也,不可以不辨。

——————————————————————————————————

月與時才是真正用事之神。所以要區別同八字之不同命運,還得從此處入手。

此前,我偶然有網友告訴說,現代占星學講究精準,必須要精確到分,而八字是不用的。對於這一點,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是不正確的,而且也可以知道,說出這句話的人必定不是精研八字的人。

在現代占星學裡,之所以所要精確到分,實際是為了更好的計算角度,區別各天星所在宮位。譬如某兩顆星在某兩宮位更好為90°夾角,當如何如何。但是實際操作中,大多數人有幾個知道自己分鐘的?而且人出生時,報分鐘的是醫生,這一點上也難防有誤差,再要換算真太陽時,所以真的要精確到分鐘,這種程度可行?

實際上做現代占星學的老師自己知道,只要有一個近似區間,誤差在幾分鐘甚至根據情況在幾十分鐘內,就可以有一個估值了。所以與其真的說是要精確到分,實際上卻是只需要精確到刻。

而算八字也是如此,也是需要精確到刻。區別同八字不同命運的重點之一,也在此處。

滴天髓生時章言「原註:子時生人,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後四亥,七分癸水用事……至同年同月日而百人各一應者,當究其時之先後……」

原注只告訴了你子時如何分,也就等於告訴了你其他時辰。具體怎麼應用呢?

舉個例子,假申日亥時生人,木為本命之喜。大家都知道,申亥為相穿,其象不吉。若是生在亥時甲木用事內,則能真正穿到「甲木」,如果生在亥水壬水用事內,則並不應申亥之不吉。於此皆仿。

之所以同時代,相同八字不同命運,甚至連結婚時間應期都不一樣,就是這個原理。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寫談一點學命的經驗--有一些「技法」不要太刻意追求 - 知乎專欄時,能根據命主所述,區別出命主與發小生時誰先誰後的原因。結合到歲運,當然可以定出不同結婚時間了。

對於月令區別同八字的部分將會在下一篇關於「取用」的課題中一併講。

此處主要強調看八字需要區別時刻之重要性。對此還有一點要補充,那就是時辰並不是均勻分布。這一點主要是體現在冬夏兩季。前者晝短夜長,後者晝長夜短,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夏天的白晝的時辰實際上要大於六十分鐘,冬天的也可想而知了(你要是研究果老星宗,你還會發現,裡面連大限都不是均勻分布的)。

對於這種分布並不影響取用,因為在此二季的取用之法主要按調侯,不得不佩服古人複雜問題簡單化的功夫。我提出來是希望學命的朋友自己心中 能有這個概念,說不定有天能幫到你。

——————————————————————————————————

與本文相關的兩篇文章之一:簡談格局要點--真正的算命 - 知乎專欄

20170419,10.44更新與本文相關的最後一篇文章簡談取用之要點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總是說看八字,生辰八字到底能看出什麼來??
我朋友同事在某個網站替人算命,每次收費88,每次7分鐘。一天的收入有3000~5000,真有這種事嗎?
八字案例:為什麼我總是懷疑丈夫有外遇?
一夢黃粱化身蟠桃仙子,三生緣定落得一世悲催
算命的都是騙子嗎?

TAG:算命 | 玄學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