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的思想家們:This Will Make You Smarter

已經不記得什麼時候第一次看,或者聽,這本書了。現在更多的是翻出來看裡面的一些觀點。

這本書很厚,內容很大。每篇都是小品長度的文章,主體獨立,甚至有時候有對立。作者方面就是群星雲集了。

比較喜歡的有:

Roger Schank:Experimentation

經常整天做實驗。有時候思考,思考自己的實驗,或者平時生活中的小事,或者自己的想法,然後和這篇短文有了很深的契合感:Experimentation is something done by everyone all the time.你可以做一個小實驗測試你喜歡的人喜歡你與否,你可以做一個小實驗測試你是不是自己曾經討厭的人,你也可以做一個小實驗驗證一下你關於如何讓別人主動的幫助你的假設……然後收集實驗數據,修正實驗,獲得一個自己親身驗證的觀點。

……because people don』t really see these things as experiments or as ways of collecting evidence in support or refutation of hypotheses, they don』t learn to think about experimentation as something they do constantly and thus need to learn to do better.

比如,我對感冒,至少自己的感冒總結出一個定理:如果出現感冒癥狀的第一個夜晚之前吃一片感康,晚上早睡一些,感冒第二天就會消退;反之,如果第一晚沒有吃藥和早休,第二天感冒會正式開啟加重程序,一旦開啟,兩周內再吃藥與否無關緊要,只能等感冒的所有階段癥狀結束拉倒。這個定理在已經測試的5-8次自然驗證實驗中百分百成立。由於每年感冒大概兩次,所以實驗數據尚需積累。但從某種程度講,這種實驗想法和古人的經驗是一脈相承的。人類找規律的本能基本上會要求大腦在三個數據點出現時就去開始擬合。挺好的一個本能。最重要的,我是個科研人員,實驗思想理應是我的本能。

Every aspect of life is an experiment that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if it is perceived

in that way.

Stuart Firestein:The Name Game

我有個毛病,喜歡收集,雖然經常不看或者看不完。這和這篇文章提到的nominal fallacy:to name it is to tame it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to pack it is to have it,以至於硬碟買了一堆。

跑題了,喜歡這篇文章的願意在於,自己明白了思想上的困難遠大於實際的困難。也因此,慢慢相信,凡科學,皆有罅隙,罅隙之處,破解之道。這一認識對做科研過程中碰到問題不畏難有了莫大幫助。

上知乎的理由JOHN BROCKMAN Preface: The Edge Question

「I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but am I bright enough to ask it?」

自己問自己問題,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喜歡得空的時候回答問題,但不太喜歡問別人問題,所以坐等別人提問,然後湊上去看能給你帶來哪些有意思的思考。

回到書籍最初 DAVID BROOKS:Foreword

……That question is intellectually complexifying but also clarifying……

很像科學,解釋一個簡單的事情,卻要用複雜的邏輯。但簡單的不簡單,複雜的不複雜,如果願意思考。 某種程度講,能夠深思的科學家,是可以做思想家的。很想試試看。


推薦閱讀:

你覺得平安365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拆解《3G資本帝國》第五章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後期就越多錯過
《謎》——從不確定性看遊戲的嘗試
你是否也看過無數本記憶類的書籍,但是收穫甚微?

TAG:書籍 | 音頻書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