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921 電影之都好萊塢

根據某個都市傳說,好萊塢第一家電影製片廠的誕生是拋硬幣的結果。

20世紀初,以愛迪生為首的美國各電影公司都集中在東部的紐約一帶。直到1911年,森陶公司的導演要拍一部西部片,他認為拍西部片就該到西部去,因此建議在加州建一個製片廠,但公司的老闆則認為把製片廠建在佛羅里達更合適。兩人爭執不下,決定拋硬幣定勝負,結果導演贏了,他將拍攝基地選址在了洛杉磯附近的小鎮好萊塢。

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明智的,加州天氣好,一年四季都陽光燦爛,每天都可以拍外景,在東部一到了雨季或冬天就只能進攝影棚了。此外,西海岸視野寬廣,擁有各種不同的自然風景,高山、海洋、沙漠、平原、森林、河流,應有盡有,成為了電影的取景聖地。

除了多彩的自然景觀外,另一個成就好萊塢的因素則來自於「專利魔王」愛迪生對市場的壟斷欲。1909年,愛迪生聯合7家美國電影公司和兩家法國公司(百代、梅里愛)在紐約組成了「電影專利公司」,其中愛迪生手裡的專利最多,包含很多基礎專利,所以該公司某種程度上是由愛迪生控制的,後來也被直接叫做「愛迪生托拉斯」。愛迪生要求全美每家影院每周交納專利使用費,且未經電影專利公司許可,任何製片商不得拍片。愛迪生專利公司在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的各個領域形成了壟斷,甚至能夠控制影片的上映時間和地點。為了控制「違規」的獨立製片商,愛迪生經常發起針對小公司的訴訟,根據史蒂文·巴赫在《最終剪接(Final Cut)》一書中的描述,愛迪生甚至會使用一些極端手段——僱傭黑幫打手——來確保專利案判決的執行。在最極端的場合,愛迪生專利公司會派出「武裝」襲擊獨立製片商的拍片場地,或者衝進各地的電影院,沒收那些沒有獲得愛迪生上映許可證的影片。專利公司和小導演間的衝突日益激化,槍擊、投彈事件不斷發生。

美國電影史上血腥荒唐的「專利權之戰」給獨立製片商影片攝製工作造成了非同尋常的困難。他們為了逃避愛迪生的專利障礙,紛紛逃到了遠離紐約的西部,從1912年「環球電影公司」在好萊塢成立開始,越來越多的公司轉移到好萊塢,美國的電影重心也逐步西移,大量的明星演員也跟著來到加州,包括格里菲斯、麗蓮吉許、卓別林等。到了20年代,愛迪生的專利逐漸到期,好萊塢已經成為了美國電影之都,其中最大的8家公司被簡稱為八大(環球、派拉蒙、福克斯、聯藝、華納兄弟、米高梅、哥倫比亞、雷電華)。

1921年,卓別林在好萊塢拍攝了自己第一部多本正式長片《尋子遇仙記》The Kid,講述了流浪漢查理(卓別林飾)和一個棄兒間的感人故事。查理在垃圾箱旁拾到了一婦人丟棄的棄兒並收養了他,棄兒4、5歲後不僅擔當家務,還和養父合演雙簧以便掙錢糊口:後來,國家的慈善機構要把小孩送進育幼院,查理感到一陣迷惘。他翻過屋頂,追趕上飛跑的卡車,終於把小孩再次抱入懷中。此時,小孩的母親已經有了錢,懸賞找回了她的孩子。查理四處尋找孩子無終而返,疲憊的他在夢中來到了陋巷天堂,在那裡有爭吵也有歡笑。夏爾洛一覺醒來,發現母親與小孩站在他的身邊。

深沉的悲劇氛圍、濃郁的抒情風格、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三者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成就了卓別林這部影片。鬧劇的場面使影片的喜劇色豐富,卓別林和柯根都有精彩表演,夢幻一節的處理予人印象深刻。《尋子遇仙記》在1978年巴西《標題》雜誌評選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67。

1921年另外一部值得一說的電影是來自瑞典導演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 Victor Sj?str?m的《幽靈馬車》The Phantom Carriage(或K?rkarlen),這部瑞典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死亡和救贖的故事,宗教氣息很濃,整部電影非常具有震撼性。故事開始於有肺癆的大衛想要報復社會,讓所有人都患上肺癆,甚至是自己的孩子。他粗魯、野蠻,整日酗酒,氣得老婆都離家出走了。但是一個修女卻愛上了他,忍受他的臭脾氣,還幫他找到了老婆。不幸的是,修女自己感染了肺癆,臨死前她還跟死神討價還價,希望以自己的生命來讓大衛免於一死。大衛的確是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尤其是不知感恩,但這樣一個粗鄙的靈魂要想得到洗禮,重新經歷一次生死無疑最能觸及靈魂深處。所以他真的死了,死後他看到了修女的虔誠和妻子因絕望而企圖自殺,終於良心發現。

影片有基督教的救世和博愛的精神,也表現出要重建社會道德的意念。但作品最大的貢獻在於它的多重表現手法,導演採取了大量的「閃回」技巧和曝光技術來表現故事,並採用迭印技巧將多重場景進行重迭以加強視覺衝擊力,使影片充滿一種神秘詭異的幻想空間和超現實氣氛,在當時是首創的,所以本片被影史列為豐富電影語言和突破電影表達技術的重要經典。

觀影清單:

尋子遇仙記 The Kid (1921) 推薦度:

幽靈馬車 The Phantom Carriage (1921) 推薦度:

推薦閱讀:

1892 可憐的比埃洛Poor Pierrot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4 史詩《卡比莉亞》
13-讓·愛潑斯坦-路易斯·布努埃爾
1920 德國表現主義的興起

TAG:電影 | 電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