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別忘了還有病例報告這個類型!

近期,BMJ雜誌刊登了一篇個人觀點的文章,作者Jonathan Roos認為,病例報告(case report)可以為未來的患者診治提供一絲線索,能夠幫助醫生從無知逐漸走向洞察。以下為文章全文,和大家分享作者關於病例報告的觀點。

迄今為止,已經有5600萬篇科學論文被發表出來,如果只列印每篇文章的第一頁,這些紙堆到一起,可以高達近6km。

幾年前,Nature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文章中,只有100萬篇超過100次引用[1]。被引用最多的文章通常是關於新方法的,例如,如何測定蛋白濃度(305148次引用),如何進行DNA測序(213005),如何分離脂質(45131)。超過三分之一的文章,從來沒有被引用過。還有三分之一的文章,被引用不到十次。

那麼,我們為發表文章所做出的努力就浪費了嗎?改述一下愛因斯坦的話:不是一切價值都可以被測量,不是所有可以測量的都有價值。這個用在醫學領域再貼切不過了。

然而,期刊們還是向簡單粗暴的影響因子屈服了,最明顯的受害者就是單個病例報告。什麼是病例報告?病例報告是一個醫生及其團隊在黑暗中與疾病鬥爭的故事。病例報告可以為未來的患者診治提供一絲線索,能夠幫助醫生從無知逐漸走向洞察。這是中世紀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區別所在:大家可以互相分享經驗,寫文章,同行審查,發表後其他人都能查看。之後,也許還能去做病例系列研究或薈萃分析。

病例報告還可以起到一種名片的作用,通過病例報告,我們可以知道哪個團隊以前接觸過這種病例,我們可以去諮詢誰。在互聯網盛行的今天,病例報告已經不再被需要了嗎?並不是這樣的!

寫病例報告時,我們會想起這個患者的獨特性。反過來也提醒我們要謙虛: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等待去探索。病例報告有時候是推動我們去學習某些疾病的唯一手段,如非常罕見的疾病。例如,山德霍夫氏病和艾卡迪綜合征,通過病例報告的一點點累積,對單個病人的詳細記錄,最終才將這種疾病的自然史拼湊完整。

病例報告對患者和醫生都有幫助。通過查看病例報告,醫生可以告訴患者:世上還有其他人和你患同樣的疾病。通過病例報告,一個醫生可以告訴同行,我有處理這種疾病的經驗,而其他醫生可以通過分享的病例報告,來幫助其他類似的患者。

獲得知識的同時也伴隨著責任:我們有義務去分享醫學見解,也許就是有新診療線索的個案報道。然而,越來越多的雜誌要求患者需同意報告他們的病例,即使是匿名也需取得同意,我對此不贊同。如果一名患者尋求醫學治療,他們也會從其他患者的診治經驗中受益。不僅僅是承擔道德責任,還應自願提供信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Van Noorden R, Maher B, Nuzzo R. The top 100 papers. 2014. The top 100 papers.

文章整理自:BMJ 2017;356:j124.

推薦閱讀:

【微病例】兒童易患「甲下骨疣」
什麼是體內斬首,求具體描述。?
口腔實習生在實習階段可以買哪些臨床病例書籍?

TAG:醫學 | 病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