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諮詢師的生存現狀
M:「師兄,年後我打算放棄做心理諮詢師了。」
W:「噢?你有什麼打算呢?」
M:「我可能去做銷售吧...」
W:「為什麼會有這個選擇呢?」
M:「我確實很想成為一個專職的心理諮詢師,但是我目前需要賺錢,我想或許心理諮詢師更適合沒有經濟壓力的人去做。」
W:「這確實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大多數心理諮詢師都思考和糾結過的一個問題。你決定了嗎?」
M:「是的,雖然有很多的不舍和糾結,但是我年後就去上班了。」
W:「這算是與我告別?還是借我與心理諮詢師告別呢?無論怎樣,祝你順利。」
回顧從事心理行業的這些年裡,數不清的有多少熱愛心理學的專業人士從我身邊「被迫」離開了心理諮詢行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錢途」。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心理諮詢作為一份讓從業者沒有「錢途」甚至養不活自己的工作,它在工作的領域中失去了自己的競爭力。哪怕是它曾經(直至現在)充滿了神秘感。但是很多時候神秘感終究難以戰勝現實。
前段時間衛計委頒布新的醫生規培計劃的時候,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討論。而心理諮詢師應該是最接近職業醫師系統培訓的職業了。一位心理諮詢師先後會經歷:學習階段(3—4年)→諮詢師助理(1年以上)→初級心理諮詢師(3年左右)→中級心理諮詢師(10年左右)→資深心理諮詢師→專家級心理諮詢師。順利的話:一位心理諮詢師需要經歷起碼4年的專業學習,200小時的個案經歷,100小時的被督導然後加上大小不一的課程。前後花費20萬或以上,才可以開始單獨處理個案。而工作在一線城市的初級的心理諮詢師每個月的收入可能只有5—6K,還要不斷的支出各種學習費用和個體體驗、督導費用,稍不留意,支出就會遠遠超過收入。想想要在如此收入與付出不成正的行業中堅持下去,是要如此的勇(zuo)氣(si)?所以很多人說做心理諮詢師的人本身是有心理問題的,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則怎麼會選擇這樣一份高(keng)尚(die)的職業呢?研究顯示,高校的心理學畢業學生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比例不足5%,且平均在崗時間不足8個月。
我們都知道目前我國人們心理健康形式嚴峻,心理服務人員/人口數為9:100000(10萬)遠遠低於美國的1:1000。然而由於國人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國家的宣傳教育不足,導致國人對心理服務的認可程度非常低,不少人把心理問題等同於精神疾病。在很多三線以下城市嚴重的心理問題的患者/家屬,與其需求心理服務,他們更願意去尋求神明的庇護、迷信的驅邪。很明顯,「大師」遠比心理諮詢師成功得多。
與此同時,心理圈中魚龍混雜,亂象叢生。一些稍微上過幾節課,或看過幾本書的人也能在心理屆風生水起,這是一個營銷的時代,他們深深的知道,與其修鍊內功,不如包裝自我,這也嚴重阻礙了我國心理服務事業的發展。於是我們看到「江湖」中有收費2000/h的心理諮詢師(可能是銷售出身)讓你學會「感恩」,而醫院收費60/h卻已被嫌貴。重要的是,60/h的諮詢費相對比其它人員,心理諮詢師在一個醫院中性價比是最低的存在。讓很多醫療機構不太願意「養」著這群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們。
所以形成了一個事實是:外面的正規的諮詢機構收費貴,但是個案量不足,諮詢師靠接個案難以生存;而醫院(特別是大醫院)收費低,且心理治療師嚴重不足,靠個案同樣難以生存。
2016年10月,一則新聞讓心理諮詢師們奔走相告:「北京海淀區衛計委日前啟動心理衛生服務活動,為首批34個社區心理諮詢室授牌,其中7個心理諮詢室位於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內。今後,轄區內的居民和大學生可以隨時得到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相關服務納入醫保。」心理諮詢師們彷彿看到了希望,於是我研讀了一番,發現一個重點:「掛牌心理諮詢室的心理諮詢服務根據心理諮詢師的職稱級別,服務1小時收費在30元到60元不等,相關服務均納入醫保。」感性上我為這個消息激奮,但是注意到價格之後,我的理性又把我無奈的拉回了現實。或許很多人批評我說我太過於注重金錢,太過於物質。但是不要說讓清華北大這等名校的人才,即使讓一個普通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北京做一份60元每小時的工作,誰又會願意呢(注意,心理諮詢不是做完就算了,諮詢後你整理個案的時間分分鐘超過你諮詢1小時的時長)?然而這則消息無疑是對我國心理行業的一個進步、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畢竟萬事開頭難嘛。偶爾化身為阿Q,期待著心理行業改革開放的到來,有利於心理諮詢師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我們國家提倡工匠精神。我想我們熟悉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兩個國家應該是德國和日本了吧。對比之下,工匠精神其實是一個由外到內的過程。中國自古以來追求的是功成名就,也就是俗話說的出人頭地,怎樣才能出人頭地呢?按照字面的理解,也就是說你需要與他人相比,高人一等。我國很多人的幸福感其實是建立在一種「向外」的比較中,也就是通過他人的認可從而產生幸福的感覺。而公匠精神則恰恰是相反的,工匠精神追求的是內心的平衡,淡泊名利。這是一個向內的認同,工匠們產生的幸福感是由內而生的,他們會被自己的工作而感動,為自己的專業感到幸福,這是自己感受到的幸福與他人和金錢沒有太多的關係。而中國的心理諮詢師或許就是一群工匠。
當一個行業在經濟上社會競爭力不足,社會普及度不夠。單憑一個想像的未來,我想是很難吸引真正的人才去從事這個行業的,而人才的不足,就必然會降低了這個行業的准入門檻,從而反過來限制了這個行業的發展。這就是中國心理諮詢師的現狀。
或許我們都在盼望著心理服務業改革開放的到來。
作為一個從業6年的心理諮詢師,我也偶有要轉行的念頭。時而一閃而過,最近尤為強烈。我會認為這種想要放棄的感覺才是正常的想法,所以可能我大多數時間都處於一個「不正常」的狀態中。
或許是一個個來訪讓我難以割捨!或許在某一天我會出現在其它行業?誰知道呢?
有感而發……
推薦閱讀:
※母子不倫戀
※榮格的靈異經歷
※中國臨床與諮詢心理學界「兩會」 即將召開 四大動向值得關注
※缺乏安全感、自卑到骨子裡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