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式「食利階層」,為財富帶鹽,為自己正名

食利階層擁有百萬、千萬、億萬以上的現金,擁有不動產、股票、有價證券、票據,他們不需要從事實業經營,僅僅靠利息、股息、地租、房租,就能獲得穩定的和不斷擴大的現金流。

如果把一個人的收入分為兩類,一類是職務性收入,另一類就是財產性收入,後者在收入比例中的增加,代表著一個人的證券化能力的提升,如果他的全部收入均來自於財產性收入,那麼他就擺脫了職業的限制,而成為了一個百分百的食利者。

經濟學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從1.0到3.0,艱難的升級過程

宏觀來看,中國式的食利階層,分為1.0、2.0、3.0三個不同時代。

食利1.0時代,是1980年到1996年。

在這一階段,放貸收息尚未成為食利的主流,實物租賃、資源置換佔據優勢地位,食利族作為一個新生利益小族群還處在懵懂摸索階段。

但不管處於哪個階段,食利階層攫取財富的精髓都是「錢生錢」,按照前三十年的標準,這是典型的「不勞而獲」,要面對數量龐大的後富群體和主流輿論的口誅筆伐。

少數人想要「食利」,想要蓬勃壯大成為一個「族群」和「階層」,首先需要掌握足夠多的資本。市場上流動財富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想要財富迅速集中到某一類人手中,讓特定人群挖掘到第一桶金,需要外力襄助。

風雲激蕩三十年,中國經歷過的四次暴富高峰,都與重大政治決策有關。

第一次是1979年,鄧氏呼籲「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些在計劃體制內找不到位置的人和膽子大的人.成為第一批發財致富的領頭羊。

第二次是80年代中期,與價格雙軌制有關,那些能夠掌握和接近相關資源、利用體制轉軌對接機會的人成為受益者。

經過這兩次熱身,錘鍊出了一批善於把握「遊戲規則」的人,許多日後成為富豪級的,都是那些別具慧眼,能夠提前洞察或者是在某些人暗示下「洞察」新經濟政策精髓的那部分人,他們懂得讓政策為他們的快速致富服務。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和一部分地區、一部分行業先富起來,本質上是一個道理。煙草行業、IT行業、製造行業都曾經批量製造出大批富豪,但造富運動勢頭最為迅猛的,當屬金融和房地產行業。

席捲中國的第三次暴富高峰,就誕生在金融領域——股票、證券破天荒成為造富機器。

第四次則與房地產開發有關,那些能夠利用銀行金融資源以及國有土地資源的人,紛紛在財經名人板塊露臉,向老百姓講述他們的「成功故事」。

這四波財富大潮輪流交替沖刷之下,中國社會資源徹底重新配置了一遍,貧富真正拉開了距離,形成了不同階層。

因為資本要求自我增值的特性,那些手握海量財富的幸運兒,迅速進入食利時代,「食利族」應運而生。房屋、廠房、市場設施的租賃流轉,以及小額資金周轉,是這一階段食利者的主要手段,雖然磕磕絆絆,雖然這種方式始終沒有佔據市場資源配置的主導,卻拓寬了階層視野,為接下來的2.0時代積累了充分的經驗。

1998到2008年,食利2.0時代

中國式包租婆

這一期間,中國的食利人群審時度勢,不斷變幻生存方式,步子邁得低調卻堅定,逐漸從一個「族群」向「階層」發展,無論是群體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長足進步,而這兩個條件,是區分食利1.0和2.0的重要指標。

在食利2.0時代,「放貸收息」和各種變異的「放貸收息」,一躍成為食利的主流方式,此時民間借貸的利率標準,主要依據借款人的實力、信用和借款時間長短而定,普遍高於銀行幾倍以上。

在2007年以前,民間融資的糾紛較為少見,直到2008年,經濟危機席捲全球,衝擊各行各業,國內大多中小企業生存困難,不得不飲鴆止渴瘋狂借貸,民間融資暗流涌動,影子銀行推波助瀾,借貸的利率快速攀升,月利率甚至高達5%-8%以上。

客觀來說,食利階層掌握的海量民間資金,曾給諸多中小企業雪中送炭,但隨著這場全球性危機不斷蔓延和深化,無力支付高額利息的企業驚現倒閉潮,大量的民間集資崩盤,食利族損失慘重,為他們之前的惡性膨脹付出代價,而他們曾經「援助」過的海量中小企業尤其是實體行業,對食利族的憤懣怨懟,屢見報端。

開放以來,中國「投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給食利群體一個野蠻的生存方式——只要國家放鬆貨幣管制,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經濟形勢就會逆勢飛揚,再加上金融市場全球化,一旦美聯儲釋放大量的資金到全球經濟當中,亞洲各經濟體的出口業和資產市場就會飛漲。

太多的生產能力在繁榮的時候被創造出來,繁榮之後,工商企業的利潤率無法維持。當流動性大潮退去,所有的資產市場就會回到它們出發的地方,中國的「食利族」磕磕絆絆十幾年,摸索出一種適合他們的生存方式——將中國龐大的實體行業、後富群體當成奶牛豢養,自己通過提供飼料(資本),獲得質優量足的「奶源(收益)」,一旦奶源無法保證(經營不善)或者質量下降(利潤減少),便獵殺「奶牛」補損。

最弔詭的是,「食利族」中的很多人都是做實業發家的,曾經擁有過至少一家製造企業,一直為了企業生存而頑強拼搏。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的基調下,他們毅然賣掉了手中的工廠,退出實業成為「食利階層」。

2009年至今,食利3.0時代

食利階層進入3.0時期以後,越來越多的富有群體進入資本市場,掀起驚濤駭浪,中國經濟的重心,逐漸從產業資本過渡到產融資本。

不管你是開小飯店還是做房地產,每一分錢都和產業有關係。在產業資本時代,很多人覺得我慢慢做企業,幹嘛上市?甚至以從不借銀行錢、從不融資為榮。

到了今天產融資本時代,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有融合、幫助,也有攻擊,比如去年的「寶萬之爭」,今年的「寶南(玻)之爭」、「」寶格(力)之爭,資本的力量已經越來越龐大,爭執廝殺已經成為常態,贏家大多數時候都是佔據資本優勢的一方,甚至是中國的金融行業,也從銀行控制變成了全面證券化。

對於食利階層的壯大,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波評價說:「……在經濟轉型和長波段的貨幣量化寬鬆時期,證券化投資將成為未來中國最重要的財富分配方式之一,貧富懸殊的拉大勢在必然。」

從食利2.0時代到3.0時代,征地和外來人口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當地食利階層的誕生。北、上、廣、深這種規模的城市,當地人的食利收入已經超過外來白領的平均收入,僅在珠海某一個區,被征地的農民由於有物業出租和股份分紅等收入來源,就形成了20萬人的食利階層。

食利新階層,財富新時代

經濟大師吳曉波

「記著了,阿廖,一代人肯定比上一代人更強。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歸根到底,是那幫孫子們的!」

此前,吳曉波在一篇專欄文章里,如此囑託一位陷入轉型困頓與迷茫的60後老闆「阿廖」。

中國式食利階層,群體來源複雜,但在時代大潮的衝擊下,在大歷史、大商業的背景下,殊途同歸,都過上了「食利為生」的美好生活。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食利階層主流依然是60後和70後,位於這個階層食物鏈頂端的群體主流也是60後,人生開始步入中年和晚年,豪情依舊激昂不減,很多人走進了幕後,開始「風投」和「瘋投」,他們把大半生積累的財富交給對的人,或投資,或理財,在各大領域皆有斬獲。而隨著科技和醫療水平的飛速提高,坐擁巨資的他們生活優渥,活過百歲的希望無限擴大,是事業和生活的雙重贏家。


推薦閱讀:

擁抱質量革命 獨家解讀201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原子智庫周報
股票起飛前,「KDJ指標」都會出現這樣的信號,絕不會出現例外!
從跨界創新到「全國人大代表」,九芝堂董事長李振國的32年張弛之道
零售業的痛苦轉型 新零售的集體崛起
中國經濟面臨轉型,誰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