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戒除「心癮」,徹底告別複發?

為什麼毒品或藥物濫用成癮的複發率高?為什麼患者的身體明明沒有不舒服,還是忍不住吸食?因為,成癮物質或行為給患者帶來的的快感太強烈了,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心理(精神)依賴,也就是所謂的「心癮」。

成癮性疾病是世界十大醫學難題之一,有科研人員想通過藥物治療,把患者關於成癮的記憶抹除,從而去除心理依賴。我認為這是非常困難的,耗時極為漫長。經過我多年臨床研究和實踐,已經找到另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UROD,深度催眠和元認知心理干預等技術結合,系統化地消除「心癮」。

「心癮」的運作機制是怎樣的?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心理依賴是潛意識層面存在的病理性條件反射。根據目前的研究,其運作機制分為三個階段:喚醒,產生衝動,實施行動。

首先,患者一感到無聊、心煩、壓力大、甚至開心的時候,馬上就會想到濫用成癮的物質或者成癮的行為,這是喚醒環節。然後,一想到濫用成癮的物質或成癮行為時,就感到興奮、愉悅等積極情緒。追求快感是動物的本能,於是,患者就會產生濫用物質或者再次從事成癮行為的衝動。這是產生衝動的環節。隨著服食時間越長,藥物帶來的快感越強,這種衝動就越強。

比如濫用曲馬多的患者,他們一旦停用後身體不舒服,或者僅僅只是煩惱、無聊時,腦子裡會立刻想到曲馬多。繼而馬上就想到服食曲馬多後非常放鬆、舒服、愉悅,於是產生服食曲馬多的慾望和衝動。

可以看出,心理依賴的喚醒和產生衝動,是一連串在發生在潛意識層面的條件反射,不會經過理性思考。衝動產生後,理性思考才有可能出現:有沒有錢買?去哪裡買?怎麼避開警察叔叔?沒錢了要不要去借、去搶?可能還會想到濫用藥物的危害,對不住家人,前途盡毀等等。

這時候,衝動和理性就在患者腦裡面發生衝突。如果衝動佔了上風,患者哪怕去借錢、搶錢,最終都會購買曲馬多,再次服用。這就是「心癮」的第三個環節,實施行動。如果理性取得了勝利,患者成功忍住了,直到下一次衝動再產生。

因此,我不排除的確有個別意志力極度堅定,極度理性的患者最終自己戒掉了這個癮。可是,正如我所說,成癮物質或者行為帶給患者的快感是極其強烈和牢固的。尤其在上癮早期,理性思考很少。完全靠自我意志力戒癮的成功率太低了。而且,一旦有一次沒忍住,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潰堤效應」,很難有勇氣再戒除。

怎樣去除「心癮」最徹底?我們把心理依賴產生和運作過程都研究清楚了,方法自然而然也就出現了。1、利用UROD去除身體不適帶來的心理依賴對於物質成癮的患者而言,患者身體不舒服了(主要指戒斷反應,即軀體上的依賴),就想濫用成癮物質,這是導致心理依賴最直接、明顯的原因。一般的藥物治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所需時間較長。以曲馬多成癮為例,康復期可達半年到兩、三年。而且,這段時間內患者的身體仍會有很多不適,比如頑固性疼痛、失眠、煩躁等稽延性戒斷綜合症,故容易複發。

目前更先進的方法是UROD(Ultra-rapid opioid detoxific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即全麻下超快速脫癮)技術。該技術主要針對阿片藥物成癮(如止咳水、曲馬多和美沙酮等等),在短時間內(三到四個小時),迅速的把體內殘餘的藥物和毒素排出體外,令患者的阿片受體系統快速恢復正常。現在,這種方法經過我多次的改良,已經運用於多種物質成癮。

這種治療方法的康復期最長一般只有一到兩個月,基本上在患者住院時就度過了。康復得越快,複發率越低。這時,由身體不適引發的心理依賴已經被徹底消除了。

2、進行高效的心理干預和科學催眠對於成癮性疾病,傳統的心理治療方式主要是認知行為療法。這種療法在大腦長路徑運作(即理性思考層面)的情況下進行。講得通俗一點,就是跟患者不斷講道理,讓他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問題,一次又一次地察覺和反省。但是,這種方法比較低效(道理誰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哇)。

對比之下,科學催眠高效得多。催眠不是睡眠,是讓患者高度集中注意力,完全跟隨催眠者的語言和引導,把大腦長路徑屏蔽掉。這時候,大腦處理信息的短路徑(潛意識、本能層面)就開始運作了。

這時,催眠者開始「植入程序」,把患者原來關於成癮物質或行為的條件反射消除,建立新的條件反射。比如,患者心煩、無聊時,首先想到的應是聽音樂、運動;想到成癮物質或行為時,覺得噁心;就算看到成癮物質和行為了,掉頭就走,並為自己的剋制感到高興、自豪。

已有研究表明,在深度催眠的狀態下,大腦的學習和記憶效率是意識層面的30到50倍。也就是說,每一次「植入程序」,相當於患者理性思考了30到50次。經過多次「植入」,患者的心理依賴越來越弱,直至患者對成癮物質和行為產生本能般的抗拒。

這個治療過程,如果是相對簡單的,約需要5到10個小時;如果進行得非常深度、系統的話,大概需要30個小時左右。

3、家庭治療和社會支持解決深層次問題雖然從表面上看,大多數濫用藥物或毒品的患者是為了追求刺激、快感。但據我多年臨床發現,他們往往有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背後,通常是家庭系統和社會支持體系出現了問題。所以,很多人是通過濫用毒品或藥品尋求精神的安慰。

而且,很多患者的家屬對濫用毒品和藥物認知偏差,總以為是道德和意志力的問題。尤其是父母,他們一味責怪患者,卻很少反省自己的教育孩子上的過錯。另一方面,濫用毒品或者藥物也會引發很多心理問題。比如,患者非常害怕別人知道他的這段經歷,導致社交恐懼、嚴重自卑或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對於成癮背後和導致的心理、家庭問題,還要做進一步處理。利用深度心理干預和家庭治療等方法,幫助患者家庭,心理恢復健康。

患者身邊的小社會也是一個潛在危機,如果患者在康復時,還經常跟同樣濫用毒品和藥品的人打交道,還有可能受不良影響。因此,患者如何重新融入社會,也是整體治療中的重要環節,這很可能需要一些社工組織的介入。

就如我前不久治療的一個高中生濫用藥物的案例。在為他消除其心癮後,我還幫他處理了學習障礙,讓其進入快樂高效的學習狀態,可以說是「學習上癮」。現在,他已經快速融入班級,跟上了學習進度,甚至變得更加優秀、自信。

成癮性疾病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從去除軀體依賴、心理依賴,到最後的幫助患者回歸社會,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完善的成癮性疾病治療的過程。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

但是,目前國內很多機構的治療簡單片面,一般只是簡單地藥物治療,缺乏專業的心理干預和科學催眠技術,難以去除「心癮」。就算有心理諮詢服務,多數僅能給患者心靈上的慰藉,更不用說很多機構根本沒有家庭治療。

這種流於表面的治療方法很難徹底治癒成癮性疾病,導致很多國內外專家認為,成癮性疾病是慢性複發性腦疾病,類似於高血壓,需要終身服藥。這種觀念會讓降低醫生進行科研的動力,也會讓患者和家屬自我放棄。再加上一些恐嚇式的、不科學的宣傳,如「一朝吸毒,終身戒毒」等,令患者及其家屬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這個病根本治不好,最後感到絕望,錯失了治療良機。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毒品不能從源頭斷絕,比如根除金三角等種植地或其他毒品生產地,過程禁止的話,難度不是更大嗎?
電影裡面的吸毒場景,演員吸進鼻子裡面的白色粉末是用什麼代替的?吸進鼻子裡面難受嗎?
哪類性格的人容易吸毒?或者說吸毒人群中哪類人所佔比例更高?
樓道里出現吸毒者用的針管還去報警嗎?
[經歷分享]戒毒曾有20多次 目前已戒一個半月的他又來分享了

TAG:戒毒 | 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