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些葯貴的嚇死人?

Ⅰ 研發成本高

當下擺在人類面前的最恐怖的疾病莫非惡性腫瘤了,每年因為各種腫瘤而丟掉性命的人數有增無減。有些癌症基本是即患即死,沒有一些商量的餘地,人們都談癌色變。研發出防治癌症的特效藥顯得迫不及待。可是這又談何容易呢?就拿艾滋病來講吧!人類自從發現這種疾病,幾百年來對其束手無策,每年政府的宣傳也就叫你加強防範措施。能不搞基就別搞基,愛愛請戴套。可是隨著人類在基因組學以及蛋白組學上取得進展,或多或少給艾滋病等急性惡性腫瘤患者帶來一些曙光。可是這麼高端的研究肯定要花不少錢吧?那是當然的。一種藥物從無到有,基本具備下面幾個主要特徵。

1耗時長

六十年代,成功研發出一種藥物平均需要8.1年。

七十年代,成功研發出一種藥物平均需要11.6年。

八十年代,成功研發出一種藥物平均需要14.2年。

到了九十年代,耗時更是延長到了15.3年。

2太燒錢

算上在失敗項目上的花費,平均每成功研發出一種藥物大概需要砸下10~12億美刀。這是十來年前的統計數據了,現在斷然不止這個數。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筆錢大概能買四架空客A380,或者是五架波音B-787飛機。

3花了大價錢最後還得不到想要的

在這裡應該大概的講一下研發藥物的基本套路。一般的,第一步就是對先導化合物的篩選。(這種化合物說白了,就是對疾病有點作用,但又不是很有作用,而且自生還有很多缺陷,但是這一步這些都不去管,先篩選出來再說。)接下來就是目標化合物的確定,這是對前面篩選出來的先導化合物的一種優化,這個過程會淘汰一大部分備選的化合物。接下來就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我國曆時最長的的是1類新葯的臨床試驗,它分I、II、III和IV期,每期要做的事情不同,但是又相互關聯。四期都要按照規定,而且必須達標。好比是蓋房子,先一樓到二樓再到三樓,你不能一來就到二樓或者三樓,這樣的房子估計沒有人敢住。那麼這個時候痛苦的事情就來了,也是最讓許多新葯研發公司崩潰。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這樣的事情,有的公司舉全部人力物力去研發一種拳頭藥物,開始都很順利,錢也大把大把的花出去了,眼看著快要結束了,黃燦燦的一堆金山就只離你一步之遙。很不幸,這一切只是幻影,下一步就是一個大坑,掉下去永無翻身之日。這種事時有發生,垮掉了不少好公司,逼瘋了不少優秀的研發人員。你想想一個人有幾個十多年,基本上一輩子的心血就都在那裡了。所以越早失敗對你越有利。基於這種高成本高風險的幹活,一些小公司完全是邊都沾不上,往往具備這種能力的公司,都是很有實力的巨頭企業。產研結合,形成了一個極其良性的循環。這種公司也是很容易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典藥品。比如以德國拜耳為主導研發的阿士匹林。一百多年長盛不衰,長時間的臨床經驗還發現,它的適應症在不斷增多,就是它不僅能治老病,還能治新病,成為了老葯新用的典範。現在這種葯在我們周邊是極其便宜的,幾毛錢一片,便宜到廠家都不樂意生產了。你要知道,它剛出來的時候可是貴的離譜的。看過抗日神劇的人都可能發現有這樣的情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把腦袋別在褲腰帶里幹革命。受了傷,但是缺醫少葯,為了一片阿司匹林往往要搭上幾個同志的性命。那麼它為啥現在這麼便宜?主要的還是接下來我要講到的。

Ⅱ 望眼欲穿的遙遙十年專利保護期

高風險伴隨著高回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種新葯的問世,研發企業可以獲得二十年的專利保護。也就是說在這二十年之內,你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假如你的葯恰好還是某種疾病的不可替代的特效藥,前期的投入可以在短短几年內迅速回收。然後投入到新的藥物研究裡面,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所以,在這種壟斷環境下,再加上進口的原因,天價葯的出現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我國在改革開放這幾十年的窮追猛趕式的發展下,醫藥行業得到很大的進步。研發出一些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國產葯的市場份額也得到很大提高。去年,業界翹楚屠呦呦老先生因成功研發出抗瘧特效藥而榮獲諾貝爾獎(這是一個特殊時代下一個攻關團隊的產物),大大的提振了業界同仁的信心。此外,全國各地密密麻麻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製藥企業,但是,在新葯研發方面實力還比較薄弱,相對於一些發達國家來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現在走的路基本上是上個世紀日本走過的路。日本在上個世紀在醫藥領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剛從二戰的廢墟中走出來的日本,家底薄弱,起初也是靠發展仿製葯起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e too」葯(前面提到的青蒿素也是被他仿製後,率先註冊了專利。)。那麼什麼是」me too」葯呢?這裡有必要做個簡單的介紹。那就是人家研發出來了一些新葯,基於這個藥物進行一些結構上的修飾,使他不同於研發單位所申請的專利上的結構。並且,你這個修飾後的藥物,要麼副作用低或者沒有什麼副作用,要麼能達到比它更好的療效。在這種優勢下開發出來的半新不新的藥物我們就叫他」me too」藥物。這種條件下無論是對財力還是技術上的考驗都要小的很多了。日本抓住了這種發展機遇,迅速壯大,後來完美轉型,現在躍升為全球可圈可點的製藥強國了。另外,製藥技術的發展倒逼製藥裝備技術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發展生態(比如日本的島津公司)。可是隨著藥品研發的成本不斷提高,研發企業為了防止這種仿製藥物的出現而威脅到自己的壟斷地位。他們都會在申請專利的時候把有可能被仿製的藥物結構都進行申請一遍。這樣的話再想」me too」d的話難度就大大加大了甚至變得不可能了。所以,如果繼續走這條路的話,遲早要走到死胡同裡面去了。

中國幾十年來基本上是走的這條老路,以仿為主,研發為輔,仿研結合。但是去年,國家食葯監總局公布了新的有關藥品申報的文件,從新定義了藥品研發申報的類別。從文件中可以看出,國家正在向注重研發的方向的轉變。限制了一些仿製的「新葯」審批,鼓勵和支持Ⅰ類葯也就是全新藥物的審批。

前幾年看到一個關於抗癌藥的新聞,說有許多癌症患者,在花光了全部積蓄之後,走投無路。決定鋌而走險去印度買抗癌藥。那段時間這件事情在網上鬧得沸沸沸揚揚。不明情況的吃瓜群眾把尖銳的矛頭直指政府和醫院。覺得醫院或著醫生收了紅包,專門給人用進口的貴葯,要把人榨乾耗死。其實不然。

印度的製藥實力跟國內比不相上下,哪怕厲害也厲害不到哪裡去。可是為什麼他的葯可以這麼便宜呢?答案我想大家心裏面都很清楚。要麼是仿製的非法藥物,或者是沒有進行過完備的臨床研究的藥物。這種註冊認證文件基本沒有的藥物,是不可能進入中國的市場的,如果有那也是偷渡回來了。所以這種「葯」醫院是不可能用,也不敢用的。要是吃死了人,這就是重大醫療事故,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但是,對於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在這種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驅使下,就會做出這種不理智的事情。這也是一件讓人非常心酸的事。

當然二十年專利期一過,還是大大有利可圖的,別人吃肉我喝湯。於是國內很多製藥企業每天就眼睛發亮的盯著那些快要過期的藥品。在快要過期前幾年就拿過來研究,寫文件,等申報。明天過期,今天就在食葯監總局門口拍著隊候著。這樣的做法養活了許多中國的製藥企業。

Ⅲ 層層回扣扣出來一個高價錢

藥物研發出來還不是藥品,在生產工藝的輔助下,藥廠進行生產,這才是市場上流通的藥品。但是藥品生產出來不會直接到消費者的手裡,中間要經好多次手。這中間的就是各級代理商咯。最後的價錢是包括了研發費用和利潤,生產費用和利潤,代理商的差價,以及運輸倉儲以及龐大的廣告費(當然不是所有葯都能打廣告)等等費用。也就是說患者需要養活上面的所有的人。價錢不高簡直就是沒天理。

一個企業要想註冊一個藥品,文件繁瑣,況且在中國這樣一顆章能壓死人的國家(聽說現在下放了許多審批權,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面的。)公關費用也是不能小覷的一筆錢。話說前國家食葯監總局局長鄭筱萸被調查後家裡發現許多名貴的補品,找他辦事的人要把家門檻踢平,收的禮看都不看一眼,自己用不了,轉手給了家裡保姆。要不是發生過重大的死人案件,估計也能安全著陸。

再就是一個流通環節的監管了。舉個最新鮮的例子,十八大後落馬的前天津醫藥集團董事長張建津,聽說還是個很有魄力,很能幹的一個人。把接受過來的一個爛攤子扭虧為盈,發展壯大起來。我想這也是得益於國內的醫藥市場的發展吧。老百姓吃啥都可以隨便,唯獨吃藥不含糊。市場好,那就有錢。要不然河裡都沒有水,渠里也就要幹了。

醫藥行業裡面有一個職業叫做醫藥代表,這是很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走家串戶推銷葯的。有許多朋友在這一行裡面干。這個行業乾的好幾年就買房買車了,乾的不好永遠就是一個穿著皮鞋西服的推銷員。好不好,看手段。他們的主要推銷對象是各大醫院,各大藥房。醫院裡面管著藥品的有這兒幾層人,分管採購的院長,科室主任,再下來就是開處方的醫生了。所以你要面臨的就是這兒幾個主要的人物。每一環都要打通,每一環都要到位,你的藥品才能進去。進去了,在同等藥品裡面醫生才會開你的葯。當然了,國內還是有很多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大夫,他們開藥從來不看人,什麼葯最好最省錢,就開什麼葯。但是,在龐大的醫療隊伍裡面難免有個別人眼裡只看著錢,不顧及病患的感受。他們在問診之前,會先考察一下你的家庭情況,量力而行,做的倒也很「仁義」。但是無緣無故傷醫,確實是人神共憤的事情。

推薦閱讀:

【行業分析】No.19 醫藥生物行業:永遠的朝陽
近50位全國醫藥界代表委員集體發聲談責任
「葯佔比」控制大限將至,醫院各顯神通為達標
中國醫藥供應鏈高峰論壇2016將對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進行探討
速遞 | 有望根除HIV感染?Gilead組合療法彰顯成效

TAG: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