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移民,除了錢你有沒有考慮過這些?
最近找我問如何移民的陌生朋友越來越多,他們一般會問這麼幾個問題:第一,我是什麼方式移民的;第二,多少錢能移民;第三,房價怎麼樣;第四,生活成本開銷怎麼樣……
有沒有發現,這些問題基本都是圍著錢來問的,但說實話,我相信動過移民念頭的人肯定是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至於多少錢能移民,房價,生活成本開銷這些,不同的生活檔次有著不同的規格。周末去華人超市,拍了幾張蔬菜的價簽,1KG紅燈籠椒,19.99紐幣,不說按照匯率折算成人民幣多少錢,就這個價格當地人能買得起的也不多,所以在這裡作為一名素食主義者,可真是低調的炫富。
群里在紐西蘭的朋友說,在這邊他會多吃肉,然後搭配維生素C泡騰片以及其他複合維生素,相比較蔬菜,上等的牛肉、雞肉、羊肉簡直就是「白菜價」了。這不也是在這兒生活的辦法么?在有限的資源範圍內,為了保證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去達到這一目標。比如沒錢買房就租房,沒錢買新車花六七千紐幣買個二手車也一樣能開,不能天天去餐廳吃在家做也一樣能行,有多少花多少,都能活。但是大家都有忽略的問題是,自己心態和生活狀況的轉變,下文我將主要針對這方面來說。
急慣了,慢的能力就喪失了
第一次來這兒旅遊,看到藍天白雲綠草地成群的牛羊就一直驚嘆,這種在國內大城市看不到的純美自然風光簡直讓人彷彿一瞬間回到「天堂」,多麼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推窗見海而不是推窗見到蜂擁而至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高架。然而,現在在這兒住了三個月,我真的挺想念那種快節奏的繁忙感。為什麼會這樣?想到以前新周刊出過一期,叫做《急之國》
卷首語是這樣寫的:
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
中國人,趕時間。
最愛「快進」,狂點「刷新」。評論,要搶「沙發」。寄信,最好是特快專遞。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車,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磁懸浮。坐飛機,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雙收。創業,最好是一夜暴富。結婚,最好有現房現車。排隊,最好能插隊。若不能,就會琢磨:為什麼別人排的隊總比我的快呢?
沒有時間感的中國人變成了最著急最不耐煩的地球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資源緊缺引發爭奪,分配不平衡帶來傾軋,速度帶來煩躁,便利加重煩躁,時代的心態就是再也不願意等。
可以快,就決不能慢。有了比較,加上重複、單調、複雜、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範圍、失控和不公平等經常性的情境,中國人急不可耐,又因欲求未滿而耐心等待,焦躁不安又心安理得。
急的心態帶來了什麼?欲速則不達。「大多數人在追求快樂時急得上氣不接下氣,以至於和快樂擦肩而過。」(克爾凱郭爾語)我們迎來了更多的災難和意外,更低的效率和更壞的結果。
就這樣,在「急之國」,我們快速地消耗著自己。等我們真正明白快慢、張弛、緊疏、得失、成敗、忙閑的人生之道時,可能一切都晚了。
二十多年在國內的生活,特別是成年後獨自在上海打拚的那幾年,多線程任務同時進行已經是常態了,坐在那安安靜靜的吃一頓早餐都覺得是奢侈,而多數情況是左手三明治,右手咖啡,塞著耳機聽新聞或者羅輯思維,還要一邊趕路走到地鐵口,10分鐘的路程我完成了這麼多事,才覺得自己沒有浪費時間。這個季度業績剛完成,下個季度定的目標就是翻倍,覺得自己還有更多剩餘價值以及剩餘時間可壓榨,睡覺的時候如果不做些開腦洞的夢,都覺得早上起來沒啥收穫。對,就是這麼急,就是這麼的「病態」。
在這兒來了之後,開始一周天天瀟洒,吃喝玩樂可勁兒折騰,第二周就閑不住在網上看工作招聘,怕再這麼閑下去坐吃山空了怎麼辦。想到自己從工作第一天起,就沒放過假,哪怕是跳槽也是周五離職下周一就上班的無縫連接,現在給時間我玩兒都玩得不安心,這不是病是什麼?每天看著天空飄來飄去的雲,我都不知道發獃要怎麼發。
所以很多人說,紐西蘭適合養老,老人家在這兒安度晚年比較好,可年輕一代的移民們不來這兒奮鬥個三五年,怎麼把老人家接過來養老?本來一腔熱血的「有志青年」,在北上廣深這種高壓高效高薪的環境下訓練出來的「戰士們」,一旦來到這個讓你必須慢下來的地方,該如何調整?這個問題,各位移民們想過么?
重建的價值觀,你在哪兒刷存在感
一個有趣的現象,能看到身上各種大牌logo的地方,是華人餐廳。當你習慣在地鐵的一節車廂里就能見到五六個LV的neverfull,圍巾不是Burberry就是Gucci,墨鏡要麼Chanel要麼Prada,錢包掏出來不是BV就是Fendi,哪個出門身上沒個大牌?但是在這兒,洋人多的地方,他們身上穿的啥你根本不知道。你身上穿的什麼大牌什麼限量,也沒人在意。當你自以為能吸引到別人關注的大牌logo們,在這裡全部失效了,你的優越感自信感存在感怎麼刷?
從國內帶過來的那麼些包,以前覺得自己背上它們就能走路帶風,現在這些都放在了行李箱里,再沒用過。就連我帶過來的紅底高跟鞋,也從沒拿出來穿過。
以前認為只要出門必須精緻,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武裝」為了在任何一個場合見任何一個人都要留下好印象。而現在,滿大街看到上身穿羽絨服,下身穿短褲,人字拖或者根本不穿鞋的大有人在,如果自己出門捯飭成以前那樣,簡直和紐西蘭這個地方的畫風太不搭調了。
以前的價值觀里認為,豪車,大牌,權力,頭銜這些東西是值得窮盡一生之力去得到的,出人頭地要成為爸媽口中那個「隔壁家的小孩」才是終極奮鬥目標。而在這裡,當這些都不復存在的時候,當你身邊的人推崇和善,重視家庭,運動,身強體健,充滿愛心的這些點時,你的存在感又在哪兒?
也許你非常會職場厚黑學,讓你一步步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賺得缽滿體滿之後要投資移民,來這兒了,同事們之間沒有勾心鬥角,工作氛圍和睦相處,沒人拍馬沒人進貢,那些在國內玩轉的遊戲規則不再適用,你該怎麼辦?
也許你在國內獨身異鄉打拚,過年過節發朋友圈說自己依舊戰鬥在工作崗位上獲得了一百多個贊,幾年回家一次為了贏得可歌可泣的奉獻感,讓你甚至都不記得上一次跟父母過生日是什麼時候,你來這兒了,朋友問你和家人之間的故事,你絞盡腦汁想不出來甚至都編不出來,你該怎麼辦?
也許你在國內,白天開會晚上見客戶,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在這兒,一周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時,其餘時間就是玩兒,滑板、衝浪、釣魚、徒步、打球……朋友約你的戶外活動你都不會,你該怎麼辦?
也許你在國內,標準的職業經理人,每天收到十幾個獵頭電話讓你覺得自己是「香餑餑」;在這裡,在一個如此少的人口國度的華人市場中去競爭工作機會,只能讓你干著曾經完全不屑一顧的工作,你該怎麼辦?
從不斷往外延伸,靠抓住那些別人眼中的價值感;到在這裡回歸自己,依靠自己獲得價值的滿足感,這種心態的變化,準備移民的朋友們有想過么?
活生生得把你從以前的生活圈裡剝出來
以前的空閑時間可真好打發。漢子們周末叫上三五好友,找個網吧開黑,或者KTV、酒吧泡泡,夜深找個大排檔開始擼串,那時間可過得真快。和父母在一個城市的乖寶寶們,周末去奶奶家、大姨家、舅舅家、二叔家,下午打麻將晚上吃完飯回家,真的也是其樂融融。妹子們周末約著閨蜜一起去紋眉毛、做美甲、染頭髮,再找個咖啡廳狂拍三小時發朋友,等著點贊和回復,看有沒有潛在備胎求約晚上吃飯,那日子過得一點都不浪費。
在這裡,你就一個人,雖然互聯網讓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的隔閡,但你還是一個人。不論在這兒來留學,打工還是直接移民的,把你從之前的生活圈裡完全剝離開來,那種孤獨感你有過么?我用的是「剝」這個字,因為這裡面帶血帶肉是真的有疼痛感的。這不是微信、視頻、電話能解決的,和老朋友漸行漸遠,和新朋友難以融合。人是群居動物,在國內,同學朋友家人是你與生俱來的財富,你想擺脫都難以擺脫,但在這裡,你沒朋友沒家人,想過怎麼辦么?這種感受,可能也只有來了之後才知道。
文化差異,不是在宏觀上可以談的,而是你能親身感受到的生活細節。
你說在國內,男女生談朋友階段要AA就是這男生渣男要分手;而在這裡,夫妻倆人帶著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各付一半簡直不要太常見了。
你說在國內,父母生孩子養孩子就要孩子聽話才是對孩子負責;而在這裡,到18歲了想幹嘛就幹嘛,如果還住在父母身邊就是會被朋友笑話的人(也許這種人根本就沒有朋友)。
你說在國內,爹媽吃糠咽菜攢錢為了孩子風光穿名牌開豪車;而在這裡,開豪車的都是老年人,他們自己賺錢自己花,孩子沒錢那是孩子的事兒。
你說在國內,如此細分的勞動力市場,社會高度協作分工,大家只需要干好自己能幹的事兒就行,各種五花八門的APP可以解決你所有的生活所需;而在這裡,勞動力死貴死貴,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光纖進戶還得自己先挖溝埋根管子才能走線,不會挖溝的人是不是活該打遊戲掉線啊?
你說在國內,一輩子不會開車也能滿世界撒丫子跑;而在這裡,你不會開車就只能餓死在家中了。
你說在國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一朝登榜從此光宗耀祖;而在這裡,你這麼干大家只會對你呵呵呵。
你說在國內,遇事兒先找關係不找警察;而在這裡,你犯事兒了找誰都沒用,該怎麼辦怎麼辦。
你說在國內,藍翔技術學校挖掘機專業畢業後到工地搬磚這工作簡直是個段子;而在這裡,你用雙手勞動創造價值就值得尊敬,銀行櫃檯的並不比搬磚的高級到哪兒去,還沒搬磚的賺得多。
……
還有好多好多這樣的事,這些問題,如果在你移民的時候從來沒想過,那麼真的勸各位先想一想。錢,真的不是你在移民之路的「攔路虎」,而這些心態上的變化,有沒有做好準備,真的很重要。
推薦閱讀:
※移民葡萄牙,幾件小事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為什麼近來歐洲移民問題突顯?
※留學+移民,澳洲還是加拿大?
※如何拿到兩個(也可以說三個)發達國家的綠卡?
※跑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