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您看懂化驗單,化驗單匯總!

尿常規

血常規

其他檢查

生化檢查

零散檢驗小知識

1、谷丙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SGPT/ALT(0-40U/L)

  ①顯著增高見於各種肝炎急性期藥物引起的肝病肝細胞壞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輕度增高膽道阻塞性疾病

 2、總膽紅質素(T-BIL:0~18.8umol/l)

  總膽紅素增高,如肝細胞損害、肝內和肝外膽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血清總蛋白增加

  ①脫水如水份攝入不足下痢嘔吐糖尿病酸中毒,腸梗阻或穿孔,灼傷,外傷性休克,急性傳染病等。

  ②多發性骨髓瘤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③結核,梅毒,血液原蟲病等。

  血清總蛋白降低

  ①出血、潰瘍、蛋白尿等。

  ②營養失調、低蛋白飲食、維生素缺乏症、惡性腫瘤、惡生貧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3、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

  與血清總蛋白測定基本相同

 4、鹼性磷酸酶(ALP)

  成人20-110U/L

  兒童20-220U/L

  增高見於①骨髓疾患②肝膽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狀腺腺瘤、甲旁亢。

  5、γ-谷氨醯基轉移酶(GGT)

  (γ-GT)<50U/L

  ①明顯增高:肝癌、阻塞性黃疸、晚期性肝硬化、胰頭癌

  ②輕中度增高:傳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藥物等所致

 6、膽固醇(CHO)

  0~5.18mmo1/L

  <200

  ①用於高脂蛋白血症與異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診斷、分析。

  ②用於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判斷。

7、甘油三脂(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見於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糖尿病、腎病綜合症及甲狀腺功能減退、妊娠、口服避孕藥、酗酒等。

  降低(低於人群的5%位數)無重要臨床意義。過低見於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性β-脂蛋白缺乏症。

 8、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1.生理性升高:運動(如運動員一般HDL—C較高)、飲酒、婦女服用避孕藥、一些降膽固醇藥物(如諾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運動的人,應激反應後。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營養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遺傳性高HDL血症。

  HDL膽固醇是一種和總膽固醇濃度無關的危險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預期價值。因此,HDL膽固醇濃度的測定對冠心病危險的評估是必需的。

  9、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2.84~3.10mmol/L

  增多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

 10、澱粉酶(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見於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減低見於嚴重肝病(血清尿澱粉酶同時降低)

 11、二氧化碳結合率/力(CO2-Cp)

  45.0~65.0ml%

  降低見於代謝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鹼中毒的代償增多,代謝性鹼中毒和呼吸酸性中毒的代償。

  六、乙肝五項指標含義:

  HBsAg、抗HBs 、HBeAg、抗 HBe、抗 HBc。以上即為乙肝的" 二對半",正常均陰性。

  下列各種 "組合 "的陽性,其意義如下:

  ①HBsAg、 HBeAg、抗 HBc(1 、3、 5項)陽性: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稱 "大三陽" 。

  ② HBsAg、抗HBe 、抗HBc( 1、 4、5 項)陽性:急性乙肝趨向恢復、無癥狀HBV(乙肝病毒)攜帶者。俗稱 "小三陽 "。

  ③ HBsAg、抗 HBc( 1、5 項)陽性:無癥狀HBV(乙肝病毒)攜帶、急性 HBV感染。

  ④抗 HBs、抗HBe 、抗HBc( 2、 4、5 項)陽性:表示感染後恢復,已獲得免疫力。

  ⑤抗HBe、抗 HBc( 4、5 項)陽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⑥抗 HBs( 2項)陽性:被動或主動免疫,對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抗HBc陽性( 5項):急性 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發病但可傳染)。

 七、凝血四項

  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目的是在術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無缺陷,以事先有所準備,防止術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體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當人意外受傷流血時,止血功能迅速發揮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傷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丟失。當患者需要手術時,醫師必須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術中可能會大出血以至發生手術意外甚至死亡。

  (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長見於:

  a、廣泛而嚴重的肝臟實質性損傷,主要由於凝血酶原及有關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礙。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當VitK不足時生成減少而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亦見於阻塞性黃疸。

  c、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因廣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療。

  縮短見於:

  血液呈高凝狀態時、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早期、心梗、腦血栓形成

  (2)凝血酶時間(TT)

  延長見於:

  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纖維蛋白原量和質異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

  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內源性凝血系統的篩選試驗。常用APTT對肝素抗凝治療進行監控。

  延長見於: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纖維蛋白原減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質存在

  d、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增多

  e、DIC

  (4)血漿纖維蛋白原(Fib)

  增高:燒傷、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結核、癌腫、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妊娠、肺炎、膽囊炎、心包炎、敗血症、腎病綜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後

  減少:先天性纖維蛋白原


推薦閱讀:

多巴胺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關於醫生的冷知識,你值得擁有!
老年人便秘怎麼辦?
基礎醫學主幹課程教材推薦
針對MDS/急性髓性白血病老年患者的DNA甲基化酶抑製劑治療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