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大西洋海洋戰略布局的幾點思考

摘要: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和海洋力量的不斷提升,中國在大西洋的海外利益不斷延伸,這對中國的海洋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出台背景下,提前謀劃中國的大西洋海洋戰略十分必要。文章系統闡述了大西洋的全球戰略地位,從政治與外交、軍事與安全、經濟與貿易、科技與環保等方面分析其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探討大西洋海洋戰略布局的目標框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大西洋戰略布局進行現實考量,提出全面構建大西洋夥伴關係,提升大西洋資源調查、勘探和開發能力,中國海警加快融入國際海上搜尋救助體系等建議。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實施,中國「走出去」戰略進入新階段,「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成為引領未來海洋發展的戰略主旋律,2016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簡稱《深海法》)更是吹響認識深海、和平利用深海的號角,體現中國履行國際公約的責任、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決心。近年來,中國實力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海外利益的拓展,這要求中國必須提升對全球海域的介入及力量投送能力,以應對各種新的海上事態發展,保障未來中國國家海上利益。未來「海洋強國」的建設也要求中國不僅在本地區內保護自身的海洋權益,而是要發展自身的全球海洋戰略。

立足太平洋,發展印度洋,展望大西洋,在全球大洋中參與國際海洋秩序的構建,是對中國傳統海洋戰略的延伸。一直以來,中國對大西洋的戰略考量未被正式提上議程,而未來的中國以全球化思維經略大西洋是必然抉擇。中國應在現階段開始著手經略大西洋,這是長遠階段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需求,也是近期打破美國海上封鎖、發展中國海洋「外線戰略」、保障中國海外利益的現實舉措。中國應不再局限於基於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考量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戰略,而應放眼全球,將大西洋納入海洋戰略考量範圍,強化與大西洋沿岸國家的關係建設,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合作格局,實現國家利益維護力量由區域化向全球化發展邁進。當前的中國已經有能力並且有必要為經略大西洋做出規劃,從而為中國未來的大西洋戰略做好準備。

1大西洋的全球戰略地位

相較於對太平洋和印度洋戰略重心的強調以及對北冰洋重視程度的提升,我國一直對傳統全球戰略中心——大西洋重視不足。這與大西洋在全球的重要戰略意義地位並不相符。

大西洋被稱為「超級戰略大洋」。回顧歷史,公元15-17世紀,新航路的開闢帶來「地理大發現」,世界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奠定大西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核心戰略地位。大西洋兩岸分布著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多個發展中大國,西海岸主要有美國、加拿大、巴西,東海岸主要有俄羅斯、德國、荷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挪威、瑞典和南非等國。可以說,歐、美傳統發達國家大部分仍集聚在大西洋沿岸區域。

數據和資料顯示,大西洋擁有世界75%的港口,其中波士頓、紐約、鹿特丹等世界知名港口貨物周轉量可達世界的67%,貨物吞吐量達60%[1];在美國公開宣稱的全球16條海上要道中,大西洋佔據7條,包括佛羅里達海峽、好望角航線、巴拿馬運河等;美國將大西洋沿岸地區作為其海外軍事基地重要部署區,在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海外軍事基地佔其海外基地總數的53%。201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的新版海洋學說仍將俄海軍發展的「重音符」放在大西洋和北極地區,要求俄羅斯在大西洋保持強大的存在。可以說,大西洋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

2大西洋對中國的戰略意義

儘管在四大洋中大西洋距離中國最為遙遠,但是從海洋戰略的整體性和海上利益拓展的長遠性來看,其對於中國未來的海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是政治與外交方面,中國進入大西洋是我國海洋戰略從區域化走向全球化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外交夥伴關係網路中的重要組成。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和海上力量的不斷提升,未來的中國必將全面參與全球海洋事務,甚至全面參與國際海洋秩序的建設與維護,而中國在大西洋彰顯存在並發揮作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外交方面,中國在大西洋地區的夥伴關係網路已經基本建成,這其中既包括與英國的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也包括與剛果共和國正在紮實推進的夥伴關係;深入推進與歐、美髮達國家的大國外交建設,著力探索與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合作領域的拓展,是中國提升自身政治影響力、建立外交關係「朋友圈」的現實需求。

其次是軍事與安全方面,大西洋是我國跳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包圍圈、打破美國遏制封堵的新的戰略縱深地。早在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陣營就在太平洋地區構築島鏈、封鎖海上貿易,以扼殺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2010年,為維持全球領導地位、遏制中國崛起,美國高調宣示重返亞太,全面加強對亞太地區的控制;在這個大背景下,南海問題愈加突出,東海釣魚島爭端也逐步升級。面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圍追堵截,向西開拓大西洋市場、加強與大西洋沿岸國家合作將成為牽制美國並遏制美國霸權主義的有效手段。

再次是經濟與貿易方面,大西洋是我國海上利益拓展延伸的重要區域。北大西洋沿岸國家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尤其是歐、美與中國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非常緊密;大西洋兩岸的拉美地區和非洲地區資源豐富,是未來我國能源與礦產供給的重要區域[2]。重視大西洋海域海上安全對於確保我國貿易和能源運輸安全及海上利益拓展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陸上與海上的終點都在大西洋,提前謀劃大西洋海洋戰略將對未來中國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中國與亞、非、歐眾多國家的多邊關係產生重要影響,具有重大戰略布局意義。

最後是科技與環保方面,大西洋是推動我國深遠海戰略、維護國際海洋環境安全的重要區域組成。隨著對海洋認識能力的提升,走向深遠海已成為我國海洋戰略發展的未來趨勢。中國目前對國際海域的認知還比較欠缺,尤其是在大西洋區域。儘管目前中國的科考船在大西洋海域有一定存在,但是相較於大西洋海域的廣闊、資源的豐富和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對大西洋的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生態等的了解仍然有限,進一步提升中國海洋科考的調查勘探能力、擴展科考遠航範圍有利於增進中國對全球海洋的了解。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等環境安全問題,對大西洋的全面了解有助於中國制定維護國際海洋環境安全的政策,也有利於中國在這一區域開展進一步的環境保護行動,這既是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責任的要求,也是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的表現。

多年來,我國積极參与國家海底區域活動,先後組織開展40餘個大洋調查航次,相繼獲得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硫化物等資源勘探開發區,「蛟龍」「海龍」「潛龍」系列深海勘查技術裝備陸續下水,我國已做好進一步認識深海、和平利用大西洋深海資源的準備。但目前我國在大西洋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差距巨大,隨著《深海法》的出台,可藉此契機整合大西洋相關資源,推進大西洋深海科學技術發展和資源勘探開發能力提升。

3大西洋海洋戰略布局目標框架

考慮到大西洋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和中國在大西洋的實際利益需求,中國當前的大西洋戰略布局的目標框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在政治與外交方面,中國應努力在對美關係上維持總體的和平與穩定;進一步深化同歐盟國家的合作,尤其是大西洋沿岸的英、法、德等歐洲大國;與拉美和非洲傳統友好夥伴的合作在各領域內進一步深化,拓展與更多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2)在軍事與安全方面,中國要避免因為進入大西洋而引起美國的過度緊張與反感;藉助各種手段適度增強海警力量在大西洋的存在;提升中國保護大西洋航線上中國船隻安全的能力;增強中國在大西洋地區的影響。

(3)在經濟與貿易方面,穩步推進中國與歐、美國家的經濟貿易和貨物往來,提升貿易質量和層次;加強與拉美和非洲等能源稟賦優越國家的合作,拓展雙邊、多邊貿易合作領域。

(4)在科技與環保方面,提升我國在大西洋的調查、勘探能力,加大在該地區的科考力度,逐步增強中國對大西洋海域的了解;摸清大西洋海域環境變化狀況與趨勢;加強與大西洋國家在海洋科技和環境保護、環境執法上的合作與交流。

4大西洋戰略布局的現實考量

歷史上的海洋強國如果想要長期維持海上優勢,僅僅擁有海軍力量是不夠的。中國的海洋強國之路也必須憑藉綜合性海權的支撐,而絕不能將自身建設局限在海軍建設上[3]。考慮到中國自身軍事實力的實際情況,在宣稱和平崛起的同時如果強化在遠洋的軍事存在,將進一步增加軍費壓力,成本尚且不能帶來相應的收益;並且,其他國家對中國軍事實力增長的恐懼和壓制是限制中國軍事發展的重要因素[4]。因此在現階段,通過貿易、投資、護航、科考、環保等手段全面構建大西洋夥伴關係是中國經略大西洋的優先選項。

4.1全面構建大西洋夥伴關係

當前可以藉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契機,沿絲綢之路繼續向西拓展,深化與大西洋國家的海洋經濟與貿易合作,積極發展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市場和貿易的發展是國家發展和國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因素,也是海上力量建設的支撐[5]。西方海洋強國如荷蘭、英國、美國等國家的興衰史告訴我們,建立在海上貿易基礎上的海上力量才可以得到比較正常和持久的發展,想要獲得海權不能僅僅依靠武力,還要有發展海洋貿易和維護海洋秩序做支撐[6]。

經貿往來方面中國與大西洋兩岸國家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和發展勢頭,未來應與歐洲、美國、非洲和拉丁美洲以不同的策略深入合作。中國與非洲和拉丁美洲有著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相互之間的經濟也有很強的互補優勢;美國、歐盟與中國是世界三大經濟體,歐、美與中國都有著巨額的雙邊貿易,貨物運輸主要都是藉助海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大西洋對於中國與美國東海岸城市和歐洲國家之間經貿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歐洲方面,2015年是中國與西歐發達國家關係快速發展的一年。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先後申請加入亞投行,習近平主席10月訪問英國更是將中英關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新高度,這兩個事件成為中、歐關係發展的標誌性事件,而在這其中經濟合作成為推動中、歐關係發展的主要動力,未來應通過經貿合作穩步推進中、歐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設。

美國方面,當前中國與美國在海上的競爭態勢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努力保持與美國的關係整體穩定顯得尤為重要。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後中美關係走向緊張的局面得到一定的緩解。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是雙邊關係保持友好的「壓艙石」,因此借力大西洋航運發展與美國東海岸城市的經濟往來有助於進一步加強雙方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

拉丁美洲和非洲方面,中國應加強與拉丁美洲東海岸國家和非洲西海岸國家的關係,推動建設「第三世界」大西洋海上共同體。增加貿易往來尤其是能源領域的合作,可以減輕我國對中東地區能源的依賴程度,中國可借力與這些國家發展關係為將來經略大西洋做好準備。幫助這些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中國與大西洋沿岸國家深入合作的重要手段,2015年底中國企業承建的喀麥隆—巴西跨大西洋海纜系統項目正式簽約,這個項目打破發達國家對國際跨洋海纜工程的壟斷,是中國在大西洋提升存在力的重要項目之一[7]。目前正在醞釀的在巴西、秘魯等國建設跨太平洋、大西洋鐵路計劃也持續引起多國注意。

通過此類經濟合作,中國不僅可以提升與大西洋沿岸國家的經濟合作水平以獲得長遠的經濟利益,而且可以避免軍事存在引起的猜疑,還可以通過民事項目增進對大西洋海況的探索。此類真正關注民生的項目還將為相關國家民眾帶來切實的利益,也是未來「一帶一路」著重發展的方向[8]。

4.2提升大西洋資源調查、勘探和開發能力

加強海洋科考,提升大洋資源調查能力,進而增加我國對大西洋海域信息的掌握,提升中國參與大西洋資源勘探開發的主動權。儘管我國的大西洋戰略布局是為執行和平與發展使命,但由於途經美國、俄羅斯、西歐國家等大國間博弈的敏感地帶,可能無法避免相關國家對中國戰略意圖的各種揣度。如果通過軍事力量來實現對大西洋的認知,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將面臨管控風險、避免衝突等難題;而科考作為一種帶有公益性質的海洋探索受到的關注相對較少,一般也不會引起國際媒體的猜忌,是目前我們增進對大西洋了解的有力手段之一,也可以促進中國與大西洋沿岸國家在海洋科技與創新上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探索在大西洋海底進行資源開發的可能。

中國可加強與歐盟、拉美和非洲國家在大西洋海域科學考察及資源勘探與開發的合作。2011年歐盟委員會通過的大西洋戰略顯示歐盟在大西洋的資源需求,其大西洋戰略仍注重現實利益的獲取[9]。由於大西洋與中國之間距離遙遠,中國對大西洋的海況與資源分布的基本信息了解較少。增強對大西洋海域的科考與資源勘探,有利於我們提升對大西洋海域的認知,並且有利於緩解中國的資源緊缺,還能促進中國與大西洋沿岸國家在海洋科技與創新上的國際合作。拉美和非洲國家對中國的資金與援助有著旺盛的需求,如大西洋東岸的安哥拉和西岸的委內瑞拉已經分別成為對中國出口石油最多的非洲和拉美國家。隨著中國在深海鑽探石油上實現技術突破,中國與這些國家還存在著巨大的合作潛力。

4.3加快融入國際海上搜尋救助體系

以融入國際海上搜尋救助體系為契機出現在大西洋,既降低力量存在的敏感性,又提高合作的可能性,是中國維護全球海洋秩序、保護海上人員和財產安全、保護全球海洋環境安全的一個有力手段。為開展國際合作搜尋營救海上遇險人員,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曾制定《1979年國際海上搜尋救助公約》;公約強調發揚人道主義,規定締約國在本國法律、規章制度許可的情況下,應批准其他締約國的救助單位為搜尋發生海難地點和營救遇險人員而立即進入或越過其領海或領土。中國於 1985年6月24日核准該公約。作為海上行政執法的主要力量,中國海警可考慮在公約框架下積極發揮全球國際合作搜尋救助作用。海警作為準軍事力量走出國門開展活動在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都有不少先例,對海警的運用可以更加靈活[10]。隨著中國海警力量的不斷提升,可依託海警的全球行動能力,以全球國際合作搜尋救助為契機,使我國海上力量逐步進入大西洋。中國可以藉助「非戰爭軍事行動」加強與大西洋沿岸國家在海洋安全維護、人道主義救援、海洋環境管理等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本文認為,中國海權的增長並不必然要求中國發展與美國相對稱的或全球性的海軍來對抗美國[11],而是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等方面加強雙邊、多邊海上安全合作,推動建立國際合作機制以保證運輸通道安全。通過執行全球任務,增強對大西洋海域的了解,還可以發展海上軟實力[11]。與此同時,對美國形成更大的壓力,使其插手我國周邊海域問題時會有更多的顧慮。這項工作應儘早布局,保證機會合適時已做好準備。

5結語

構建我國的大西洋戰略不僅是時代的責任與歷史的使命,也是吸取我國幾百年閉關鎖國教訓的重要舉措。歷史上,我國曾錯過地理大發現、錯過大航海時代、錯過成為海洋強國的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海洋意識不斷增強,海洋經濟不斷發展,海洋強國戰略不斷推進。建設海洋強國的時代背景賦予海洋精神新的內涵,向更深、更遠處探索是現代海洋精神的核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建便是現代海洋精神的重要體現,為開拓性地發展海洋開闢道路。

在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海洋是世界的海洋,是開放性的空間,這決定現代海洋精神是外向性的、開放性的、開拓性的、探索性的,指引著我們向更深、更遠的海洋邁進,探索、開拓未知的海洋空間。推進大西洋海洋戰略不僅在推動國際經濟貿易往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有重要現實意義,對我國海洋權益的維護也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中國應站得更高、看得更廣,更全面地把握全球海上局勢,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確保我國在世界海洋強國之林佔據一席之地


推薦閱讀:

買傢具,白撿了個商業邏輯
商場如戰場,兵法多少得懂點
少林和武當的戰略陰謀
烏克蘭的圖160曾經比俄羅斯還多,結果卻自己拆個精光!
高嘉:不要用行為的勤奮、掩飾認知的懶惰

TAG:海洋 | 戰略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