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之貴公子——姜維
04-29
剛讀過一本《三國六大家族列傳》的一本書,不知道有木有小夥伴也讀過。裡面有一段關於姜維的介紹。 姜維(202—264),字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人。 姜維的父親姜冏是魏國的一個小官,為了掩護領導而戰死。 因此,姜維被魏國授予了中郎這樣一個小小的官職。工作中,他負責參謀天水郡的軍事;生活上,他與母親相依為命;思想上,他喜歡研讀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公元228年,姜維和幾個同事跟隨天水郡太守出差檢查工作,趕上蜀漢大軍突然來襲。由於對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毫無防備, 幾個郡縣縣令望風而降。太守覺得姜維這些人也靠不住,連夜逃走到了上邽郡。姜維這幾個人追到上邽,城門已經關閉不讓他們進去。灰頭土臉地折返回冀縣,冀縣也不給開門。什麼都沒做就被魏國拋棄了的姜維等人只好去投奔諸葛亮。恰逢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帶著一千多戶人口及姜維等人回蜀地。姜維出身於天水大姓,熟悉涼州地理,又有文化又懂軍事,據說還可能有羌族血統,與魏蜀兩國都竭力爭取的羌族勢力有天然的聯繫,最重要的是他研讀儒家經典,嚮往蜀國所代表的漢室正統。估計諸葛亮跟他談了一通人生理想,姜維當即就熱血沸騰起來,表示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公元229年,諸葛亮任命27歲的姜維做倉曹掾(諸葛亮辦公室軍糧處處長)、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什麼都沒幹就封侯,這待遇!)。不久又升任中監軍、征西將軍。
當失散的母親來信要他回家時,姜維回信說:「良田百頃, 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不能為了一畝地而放棄一百頃地,不能為了回家而放棄遠大的志向)。這件事經常被用來指責姜維不孝,但在世人普遍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的三國時代, 姜維的選擇可以說是卓爾不群、極為難得。 諸葛亮在給蔣琬的信中誇獎姜維:工作認真勤勉、考慮事情精細周密,當年的頭號種子選手馬良都比不上他,是涼州一等一的人才,應該先讓他統領五六千士兵練練手兒;由於他忠於漢室、有膽有識、曉暢軍事,我要把畢生的兵法都傳授於他。 到諸葛亮去世時,姜維跳槽到蜀國還不到六年。作為降將他本就沒有什麼根基,跟隨諸葛亮的時間又太短,沒來得及建立什麼功勛。儘管深得武侯的欣賞和信任,但顯然不具備做接班人的資格。諸葛亮將兵法傳授與姜維,是希望姜維作為蔣琬、費禕的 軍事助手,彌補此二人在軍事上的短板。而在寫給蔣琬的信中,他把姜維海誇一通,應該是希望由蔣琬來保護他、培養他、重用他。所以,在諸葛亮病重期間,劉禪派人詢問接班人的問題時, 諸葛亮說他不在了蔣琬可以接班,蔣琬之後費禕可以接班。對於費禕之後誰接班的問題,諸葛亮沉默不語,因為這時由他親自提名姜維是不合適的。 我個人感覺姜維才是武侯諸葛亮真正的愛將,又可以說是相見恨晚的忘年之交。而姜維也是一名擁有遠大抱負的熱血青年,酷愛軍事領兵布陣之道,雖然不如諸葛亮的雄韜武略,也沒有其天資卓越,但是他的一腔熱血也正是武侯所需要的,再加上他擁有的才華和身世更是在亂世中所罕見的,就這樣的人才,武侯不欣賞他還欣賞誰呢。不過,從文中描寫姜維與諸葛亮的那段「估計諸葛亮跟他談了一通人生理想,姜維當即就熱血沸騰起來,表示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可以看出,姜維也可以說是相當的好忽悠。從小就生活在官宦之家沒吃過啥苦,沒見過啥世面就被授予官職,衣食無憂,更沒做什麼就被母國拋棄,不得已投奔他國,但相對於那些被母國在戰爭中拋棄的將領來講,姜維似乎並沒有什麼戀國情節,也可以說是拋棄就拋棄了,再找新東家就好啦,只為實現自己的抱負而活著的人在當時還是極為難得的,可是姜維就做到了,這正是書中所提到的「在世人普遍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的三國時代, 姜維的選擇可以說是卓爾不群、極為難得」。
推薦閱讀:
※廣東文化的包容是從哪裡開始的?地球知識局
※抗戰中最彪悍的省份是哪個?
※辛亥革命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500.讀歷史16~《自題金山畫像》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炎黃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