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的《江城》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很有意思的老美,英文名:Peter Hesller,中文名:何偉。早在1996年的時候何偉就隨著美國的一個志願組織來中國支教,來到重慶的一個小城涪陵,更多是時候人們知曉這座城市是因為它盛產的榨菜,請過著名演員張鐵林代過言,中學時期涪陵榨菜是我對抗學校食堂難以下咽的飯菜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現在想來,滿滿的都是回憶,那是鑲嵌在記憶里的味道。

何偉本人有很好的文學素養,先是在普林斯頓大學主修的英文,後來又從劍橋大學攻讀了文學碩士。所以當他來到這座小城,完全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這個既古老有急速變化的中國小城時,往往達到意料之外的驚喜。《江城》這本書寫了幾乎作者觀察到的一切,從開始外國人出現在這座小城,國人的好奇與圍觀,到中國大學教育的內容及學生態度,小城的風景與奇怪語言,三峽大壩淹沒的文化古迹與移民的心態,以及急速變化的城鎮化等,展現在你眼前的完全是那個曾經熟悉,現在又遠去的上世紀末的中國。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恰恰是中國作家難以達到的,一方面,因為本來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對周圍的事物早就習以為常,所以難以落筆,觀察更不會謹慎;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作者必須遵循著一條看不見的規則,超出這個範圍以外的主題都是很危險的,所以也不敢涉及稍微敏感的話題。

另外,他的中國三部曲中,另外兩部《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城市的自駕游》《甲骨文》也都有拜讀過,《尋路中國》是領我認識作者的第一本書,大三時候圖書館無意間翻到的,謝謝這本書領我認識了作者;但個人以為《甲骨文》是這三本書中寫的最好的一本,只是目前市面上仍然看不到,這本書幾乎滿足了我大學以來對發生在近代的諸多歷史問題的所有困惑,甚至遠遠超出預期,具體內容不做詳解了。另外,還有一本《奇石》也是旅遊+紀實文學的風格,寫了作者發生在中國的趣事,和前幾本書都有一部分的重合之處,內容的觀賞性略差。

總之,何偉以一個外國人的角度,滿足了我中國對中國近代歷史和正在變化的社會現實的好奇,值得一讀的作者。

推薦閱讀:

日本二戰軍裝照背後是中國社會原則缺失
談談「富不過三代」和「階層固化」
不敢二刷的急診科實錄,被國內最生猛的導演拍出來了

TAG:紀實文學 | 中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