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plash,偏執狂的勝利
人的成長始終無法擺脫一種局限:你經歷的那一部分,無論它是多麼狹隘,終將組成你完整的人格。這個世界不缺乏音樂人,電影里的鼓手,選秀節目里的歌手,甚至街邊賣唱表演的吉他藝人也都隨處可見。五線譜、八分音符、tempo,這些音樂上的概念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絲毫不顯得陌生。然而,如果你立志要做一位世界級的鼓手。那麼你必須忘掉之前了解的一切,因為,你需要面對的殘忍事實與此前的美好想像截然不同。
Whiplash這部電影的主角Andrew Neiman由一位業餘鼓手出演,很顯然他是學對稱式握槌的,為了拍片才臨時突擊學了爵士樂常用的傳統式握槌。影片的核心人物Terence Fletcher由J.K. Simmons出演,在電影中奉獻精湛演出之餘,他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配音演員。如果你看過我之前推薦的Bojack Horseman,裡面的烏龜製片人Lennie Turtletaub就是他的配音。這部電影的拍攝方式是提前錄好鼓的聲音然後現場播放,演員再配合表演完成拍攝。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錄音鼓手,不但駕輕就熟演奏所有曲目和solo,更將男主的錯誤演繹得惟妙惟肖,是當之無愧的幕後英雄。
Whiplash
Whiplash和Caravan是影片中著重表演的兩首曲目,代表了影片劇情發展的兩個階段。Whiplash是一首14/8拍的曲目,這意味著每個小節有14拍,每一拍是一個8分音符。不同於流行歌曲中廣泛的4/4拍,Whiplash上手就彰顯了Fletcher樂隊的超高水準。Neiman在第一次排練時不斷在曲譜上標註2-3-2這樣的分拍也說明了他對14/8拍曲目的陌生。
如果只看影片的前半段:青澀的主角Neiman進入Shaffer Conservatory,被Fletcher挖掘,贏得樂隊核心鼓手的位置,並且交到了漂亮的女朋友。那麼,這無疑是一部簡單輕鬆的關於年輕人追尋音樂夢想並且獲得成功的故事,可以歸檔於《Rudy》或者《Blind Spot》這一類勵志的溫情電影。但是我們在這裡要討論一個問題,一個人究竟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贏得如此成功的人生道路?我們不如算一筆賬吧,Shaffer作為全國最頂尖的音樂學院,首先進入門檻就不低,所以你必須自幼開始學習音樂,並且熟練掌握了一門樂器。其次,Fletcher作為樂隊的管理人,要贏得他賞識和認可就必須要在同級生里脫穎而出。最後,在樂隊做一名核心的鼓手則基本意味著你的水平要在整個學院首屈一指。那麼,站在Shaffer的頂尖,你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呢?
Charlie Parker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因為Jo Jones向他砸了一塊鑔片。
影片中反覆提及的這一句話說明了成為頂尖音樂人道路上的艱辛。作為樂隊的核心鼓手,你絕對不能在Fletcher給定的tempo上犯錯,否則砸向你的將是一把座椅。你可以私底下訓練到滿手流血,不得不將雙手放入冰塊鎮痛,但是沒有人會在乎你付出的努力。在Fletcher的邏輯里,只要你擁有足夠的實力,那麼樂隊的核心位置自然就是你。
Caravan
如果說Whiplash是一道開胃菜,那麼Caravan則是正餐。演奏Caravan需要tempo 400的double time swing,Fletcher讓Neiman、Connolly和Tanner輪番上陣,挑戰這首速度極快的曲目。五個小時精疲力盡的排練,直到半夜裡的凌晨兩點,Neiman才勉勉強強獲得了Fletcher的認可。影片發展到這裡已經正式從嚴苛過度到了偏執。
按照Fletcher的理論,good job是一句傷害人的話,因為它阻礙了音樂人努力前進的動力,所以他才極其粗暴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這個理論在大部分人眼裡都不敢苟同,因此導演借Neiman之口向Fletcher發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Charlie Parker,如果他受到挫折過多放棄了怎麼辦?」然而Fletcher的回答更是強詞奪理:「因為能夠成為下一個Charlie Parker的人根本就不會放棄。」這樣的一問一答徹底的暴露了Fletcher的偏執與狹隘,因為他沒有任何權利來左右其他人的人生。首先,這種教學方法是否合適,溫和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難道就比地獄般嚴苛的教學方式差勁嗎?其次,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成長的人是否會變得同樣的偏執與狹隘,Sean Casey因為抑鬱自殺的事情應該由誰負責?再次,音樂的目的是什麼,成為偉大的音樂家是Shaffer學生唯一的選擇嗎?想像兩個Neiman,一個被Fletcher玩命壓迫最終輟學,技術精湛的鼓手;另一個以普通學生畢業於Shaffer,音樂行業的普通從業者。哪一個更好?完全因人而異。
影片中Neiman在Fletcher的壓迫下,最終成為了一個極度以自我為中心,偏執且狹隘的人。他幾乎沒有朋友,也不認為家庭里的其他成員值得交往。他自以為是的否認Connolly和Tanner,把自己當成了學院樂隊里唯一有資格與實力的鼓手。最可怕的是,他與女朋友分手方式簡直超越了人類的想像,試問一個怎樣成長起來的人會如此不關心和不在乎對方的處境,而僅僅只考慮自己?當然,Neiman的偏執自然也是無人可及,在超速發生車禍後仍然努力要向舞台奔跑,雙手沾滿鮮血還要繼續堅持演出。Neiman的努力很值得欽佩,但我欣賞不來。
影片最終在Neiman與Fletcher的對視演奏中落幕,師徒二人放下了矛盾,完成了那首tempo 400的曲目。我不知道Neiman是否能夠進入Lincoln Center,但毫無疑問的是,他變成了第二個Fletcher,而偏執狂最終取得了勝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