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外交與主權的地方、想踏出去不讓人欺負、自欺欺人的殭屍集團!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傳出在差點被越南政府扣留,台商形容是「綁架」,此事件將嚴重打擊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吳逸驊攝)
原文來自:風傳媒
當一個政府可形容綁架國外企業家,索取鉅額款項時,那是一個怎麼樣的情境呢?這種全球少見的案例就發生了,越南政府形同「綁架」台塑總裁,取得5億美元賠償。台灣政府毫無反應亦無能反應,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可能就這樣「陣亡」。
台塑在越南投資大煉鋼廠,花了3400億、搞了近10年,終於要完工歡喜迎來點火,結果飛來橫禍。越南發生海域污染導致魚群大量死亡,越南政府原先說應是「赤潮因素所致」,待當地民眾憤怒抗議、難以平息後,越南政府就將此歸罪於台塑越鋼排放廢水。台塑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飛到越南要協商處理,結果「江湖傳聞」越南政府扣住人,連護照都強扣,非要台塑負責賠償不可。
最後台塑只好在「責任未明的情況下」,被迫跟越南政府「達成共識」,賠償5億美元以求脫身─而且,傳說越南政府還要求台塑未來不得提出任何訴願、國際仲裁,「否則越鋼別想點火生產」;越鋼董事長陳源成也被迫在電視上7分鐘逐句翻譯的公開致歉。如加上不久前7千萬美元的「補稅」,點火前台塑已被狠狠刮下5.7億美元了。
發生如此嚴重的事,政府即使不是「裝死」,也是毫無作為可言。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在法治不落實國家投資的高風險,更具體而微的顯現出台商在出外投資、卻無母國政府支撐的「心酸」;而喊破喉嚨的新南向,到底新政府在這些地方能幫企業作什麼,也算是讓人看破手腳。
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是要把台灣的經貿往來、企業投資的重心從中國移到東南亞、南亞大陸(主要就是印度),因為「中國法治不落實,投資風險高」。但新政府顯然忘記,新南向的國家中,大概就是新加坡「政治清明,法治落實」,其它國家的表現,未必就優於中國。甚至有些國家在官員腐敗貪污、政策反覆不定、基礎建設不足及缺乏法治上,較之中國還差。
新南向政策目標地區,東南亞共同體再加上印度的經濟規模(國內生產毛額),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台灣企業在中國的官商關係上已經營數十年,加上文化語言相同的優勢,政府要引領廠商上演「出中國記」,前往政府口中「流著蜜與鮮奶」的許諾之地─新南向諸國,原本就有一定難度,可謂「先天不良」。
而當企業在這些國家發生問題時,政府如果毫無解決與協助的管道方式,甚至只會說「從這個案子就可以給我們所有的企業界(啟發),在所謂的投資布局的時候,你的企業社會責任、環境責任要並重」、「這是特例不影響新南向」之類的風涼話,就是「後天失調」;企業看在眼裡,要企業追隨政府去「新南向」,大概不太容易。因為,如果政府無能為企業爭取到任何較佳的投資條件,發生事端政府也無法協助解決,只能放任企業自生自滅,這個政府要它何用?豈能信任?更不能追隨。
新政府顯然輕忽、或是蓄意淡化台塑越鋼廠事件的影響,如果政府拿不出任何作為說服企業,讓企業覺得政府可以在這些地區「罩得住」,新南向政策即使不到已經陣亡要入祀忠烈祠,至少也已去掉半條命。
事實上,近期出事者不僅台塑越鋼案,中鋼在印度的投資也因政府不願履行原來的承諾,而可能面臨無以為繼的地步。印度在莫迪上台後,經濟前景被外界看好,也吸引全球大企業前往準備投資,台灣的鴻海也到印度大手筆號稱要投資50億美元,國內金融界亦對印度市場躍躍欲試。但發生中鋼投資事件後,企業投資腳步一定會有所遲疑;而如果政府無能化解,企業只能「隨人顧生命」,這種南向政策有等於無。廠商可比較就發現,在中國投資出事反而容易有管道解決,最後還是捨南向就西進。
要讓新南向政策有成績,上策是政府可以與印度、東南亞共同體(或是其中的國家)簽下「該簽的協定」─如有利於出口關稅的FTA、保障與幫助投資的雙邊投資與租稅協定,這樣既為企業爭取更佳的條件,又對投資經營更有保障;中策則是至少要與各國政府保持密切關係,與高層聯絡管道順暢,萬一企業出問題至少有管道也有能力代為出面、爭取權益。
下策當然就是如目前的作法一樣,口號喊喊、辦公室招牌掛掛,其它就企業「自己看著辦」,反正早已有企業主動到這些地區投資、開展市場了─看起來政府現在就只想採下策了。但如果是這樣,新南向其實就算是陣亡,政府顯然低估這些事件對新南向政策的衝擊。
推薦閱讀:
※兩岸人才大戰?民進黨抱持對抗思維 未戰先輸
※報告司徒文,請別有嘴說別人、沒心想自己!
※就說差點就可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了吧!
※南海、美國人的終極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