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外大學園區看優質設施管理
什麼是設施管理?
順著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對設施管理的定義簡單地說,設施管理是人、流程、場地和科技的高度整合,以戰略性地支持與滿足主營業務需求為管理核心。這在企業,意味著服務於企業現階段的戰略方向,保證人才留住與效率;在學校,意味著為學生創建有助於成長的愉悅學習空間;在醫院,意味著營造舒適高效有保障的就醫環境。各個行業以此類推。不是裝高深,設施管理從理念誕生就是一個綜合學科,如果沒有整合戰略,則不算設施管理,頂多是設施管理局部職能的實現,而這些局部功能,比如建造、維護、安全,古來就有。沒有資源整合、業務互補以及戰略思維就談不上設施管理。
作為市場人,深入淺出,我拿我在澳洲的大學UNSW來做過幾次例子。大家都上過大學,這種體驗式的對比最清楚,也最易理解。後勤部和設施管理部——只是名字不同嗎?
設施管理在中國的大學叫後勤部,管吃喝拉撒住,跟學生對口的管理人員都是愛管閑事又有點土的阿姨或大叔,對校園設施有什麼要求你就別做夢了,完全靠「恩賜」——設施好,你幸,不好,你命。我就是這麼上完本科的。總覺得大學後勤部和大多住宅小區物業在不作為和拖沓上同出一母。
到了澳洲,這個後勤部在學校里叫設施管理部(Facililty Management Department):學校官網上有完整的設施管理網頁,介紹設施管理是大學裡最大的非學術部門,管理著從校園建設發展、資產管理、運維管理、空間管理、配套設施服務、活動支持、人身安全等各種事務。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從業務內容也似乎和國內大學後勤大同小異,但是在實際操作上卻有天壤之別。圖書館,學習休息兩相宜
舉幾個小例子好了。第一個是圖書館。學校的主圖書館有著各種各樣的休息座位,我最愛的主圖書館朝陽的窗戶那邊一大塊高高低低鋪了很多顏色鮮艷地毯病擺著各種造型布袋沙發的地方。學生們可以各種姿勢地躺著那裡,曬太陽,睡午覺,插著耳機聽音樂。學校設施管理部門意識到,學生對圖書館的需要和以前很不同,電子圖書館和在線的瀏覽變成學生查找資料的主要渠道後,圖書館成為一個學生可以享受獨處時光、可以和少數同學交流,但是隨時又可以進入學習狀態的地方。
不斷改造的圖書館在高層是傳統大排大排的書架、小方桌、銅底檯燈,而低層則設計為列印區、各種大小的會議室、休息區、獨處區,色彩亮麗卻有莊重、隨便可以一窩就進入學習狀態。每年,設施管理部門似乎都在用心地對設施環境做各種改造,以使其更加適合學生和教學。當年用這些設施的時候只知道各種貼心愉快,很多年後接觸了設計、人體力學、工作環境行為學等之後,回頭看看才知道設施管理部門的匠心獨具。而自己對工作環境的敏感也是從那個時候培養出來的。
周到舒適的通宵工作室
第二個是讓我念念不忘的是研究生工作室(Postgraduate Lab)。因為研究生要做項目,項目經常有瘋狂的deadline,而且項目這種東西的靈感也不是朝九晚六想逼就逼得出來的,所以學校的研究生工作室都是通宵的——外加部分建築院和法學院公共區域也是通宵的(學建築和法律的同學真苦)。這些通宵工作室里,有自動的咖啡和茶水機、質量一流的擊打袋、出門角落就是售賣小零食的販賣機——通宵做項目的同學們神經很脆弱的。在UNSW設施管理的宣傳片上,FM部門明確地指出,「讓同學們願意在上課後在學校呆更長的時間進行學習和交流」是他們的重要追求,環境的設計當然要符合這個目標。而在這裡,你真的可以舒舒服服地24/7專心在研究上。
綠色設施,綠色管理
由於有大量的建築設施需要運營,在澳洲這個對可持續和節能極為重視的國家,能源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這點跟美國很不同。對綠色、節能態度搖擺曖昧的美國是能源的消耗大國,在能源管理上整體的領袖精神和決心比起澳洲或者荷蘭這樣的國家差得挺遠。澳洲缺水,綠色滴灌噴淋和水處理系統的採用率非常普遍。澳洲人民可是對NABERS和Green Star綠色建築評審系統相當驕傲,完全不把美國的LEED評審放在眼裡的噢。
悉尼處在舒適宜人的溫帶海洋氣候帶,每個建築上都裝有風能的通風系統。我上學時的8年前,學校建築里已經有了完備的BA系統,對光照、溫度、室內人動都有感應監控。自然光舒適而充足地點亮室內的時候,室內燈光是關閉的,如果需要,可手動的開關和調節。到了傍晚,氣溫降下來,外面光也暗起來,窗戶邊的帳幕會自動慢慢展開,減少光污染,室內的光適度亮起。這些默默無聞的設施都不是用來做噱的小花頭,學校里所有的設施設備的採購和安裝上,都能看到節能環保理念。60多年建校歷史的大學,很多項目都是在原有建築上改造節能設施,在新建建築上設計應用綠色科技。整合才能達到FM全景目標UNSW的在設施管理的下屬分為資產管理、園區服務、不動產計劃與建造、不動產管理和戰略商業系統五個職能部。這些部門相互協作、相互支持,才有了真正的設施管理。
最體現設施管理整合戰略管理思維的部門當屬戰略商業系統部(Strategy and Business Systems)。這個部門肩負著戰略分析、財務、空間管理、採購、市場傳播、健康安全等戰略性職能。提出市場傳播來說,設施管理作為「隱形」的英雄,可不能秉持著』No news is good news』的理念就罷了。細節做得好,夠有戰略眼光,戰略眼光強,還要是遠見者,有遠見還要能說得漂亮。要能宣傳自己,同時要展現部門的企業社會責任和對環境、人文、社會等可持續的關心。下面就是UNSW網站上的一個關於大學內設施管理部門的介紹視頻,用活潑的方式show出了FM部門的重要價值。一千頁的performance報告都不如一個直擊設施管理價值點動畫視頻的傳播力強。
學校「主營業務」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最好的環境下,高效、高創造力的進行學習,而設施管理則悉心地根據學校的發展和各個系部要求的變化創造這樣的環境。唯有整合管理才能使管理者堅實的目標和遠景得以實現——最好地服務於學生使他們樂於在學校學習和研究,吸引更多優質的學生和老師成為學校的一員。而這則會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從而使其獲得更多的有益資源。在這個良性循環中,設施環境起著重要的感官和經驗作用——想想那些為了活力十足的園區而去谷歌上班的年輕人們和因嘆息橋而平添了幾分哲思而對牛津念念不忘的學者們就是了。
在務實條件相似的基礎上,會在谷歌和雅虎做出選擇的中高層員工,或者在牛津和伯克利中做選擇的學者,看重的則是一種成長的氛圍和對環境的情愫。這在今天的腦力勞動者群體中尤其明顯。From Campus to Campus 從校園到園區
這幾年,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上奪人眼球,中國的大學也越來越多地登上全球大學的百強年度榜單。學術能力和知名度或有所增加,可我們頂尖大學的管理還是機關腔,僵硬陳腐,像是從老居委會轉業去的。或許國有巨頭某石化某鋼鐵還可以仗著市場大資源足去姑息環境和設施管理對企業的短期影響,學校,這個以賦予學生的創造力、啟發力和知識為目標的機構體系卻更該早日看到設施管理的力量。
而且,我一直覺得產業園區中「園區」一詞(campus)就是最早的職場精英們對校園生活和青春學習研究狀態念念難忘因而引渡過來的詞呢。看來設施管理還有很多可以從學校里借鑒!推薦閱讀:
※和家人出遊,就自助游和跟團走發生分歧,該如何選擇?
※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學(VU)怎麼樣?
※15歲的我應該看些什麼書對我最有用?
※為什麼現在語文現代文閱讀很死板?
※如何系統學習網路空間安全?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