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戰國四公子

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這四人在戰火紛飛的戰國時期,禮賢下士,廣招賓客,利用自己的財產養活了大量的「士」,通俗來講就是,許多人在他們四人那裡做門客,有些是純粹混吃混合,有些是有真才實學的,並且還在關鍵時候派上了用場。本文主要是彙集了一些廣為流傳的經典事迹,在那個年代,有些人是如何保持自己的信仰和氣節的。

平原君趙勝

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就是那個實行「胡服騎射」,一下子使趙國軍事能力大增的趙武靈王),趙惠文王的弟弟,趙孝成王的叔叔,並且在惠文王和孝成王兩朝為相。一聽到孝成王這個名字,大家一定要聯想到一次恐怖的戰役,長平之戰,下文會說到。那麼這裡說幾個平原君值得被敘說的事迹。

有一天,一個跛子經過平原君樓下,被平原君的小妾看到了,這小妾就大笑這跛子的走路姿勢。結果第二天這跛子就請求平原君殺了這小妾,平原君口頭上答應了,但是沒有付諸行動,想想也是啊,就笑話一下你,我就得損失我的愛妾,我才不幹。沒想到的是,這之後他的門客就陸續走了很多,據說有一半。這下子平原君慌了,查來查去原來是之前沒有殺小妾導致大家認為平原君重女色,輕士人。於是平原君趕緊把小妾殺了,並且登門像那個跛子道歉,那些門客才慢慢回來。(這個故事被稱為「殺笑躄者」,當然了,我們不能用現代的價值觀去評價那個時候的做法,因為嘲笑了一下就殺人也確實沒有必要,但是那個時代士大夫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這女性的地位嘛,基本沒有地位。)

庇護魏齊。這個魏齊是當時魏國的相國,也是平原君的好朋友,但是呢,他得罪了范雎,這范雎的故事咱們以後有機會再講,這是個能跟商鞅、張儀並列的良相。在范雎跑到秦國當上相國之後,就想向魏齊報仇,於是秦昭襄王就要去拿魏齊,但是魏齊跑到了平原君那裡。但是秦王找了個借口把平原君引到了秦國並囚禁起來,然後向趙王施壓,這趙王可頂不住壓力,直接派兵圍了平原君的住所,魏齊知道可能呆不下去了,於是又跑路了,這回是跑到了當時趙國的相國虞卿那裡,虞卿也很講義氣,直接相國也不幹了,帶著魏齊跑到了魏國找信陵君(我們接下來要講的),但是這信陵君當時有點怕秦國,於是沒有接見,沒想到魏齊一時絕望,便刎頸自殺了。實際上他要是晚點自殺的話,後悔的信陵君就可以趕上了。大仇已報,秦王就把平原君給放了。(這個范雎是個錙銖必較的人,當年魏齊不分青紅皂白就毒打范雎,差點沒打死。。。)

有一次秦國攻打韓國的上黨地區,這上黨的守將眼看快要守不住了,於是就想要歸附趙國,但是趙國必須派兵保護上黨。當時趙國朝廷上大家都在討論,很多人不建議接受這個條件,但是平原君卻認為送上門來的好事怎麼能不接受呢,而且還不費任何代價。最後趙王採取了平原君的建議,沒想到這直接惹怒了秦國,之後秦國派兵攻打趙國。於是就有了長平之戰,後來包圍邯鄲,差點滅了國。

接下來就是我們馬服君趙奢出場了(可能已經有人知道了,這人是趙括的老爸,不過別急,紙上談兵的故事還在下文)。這趙奢原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有一次在徵收田租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稅,於是趙奢依法殺了平原君家9個管事。消息傳到平原君耳朵里,他大怒,想要殺了趙奢。趙奢就勸平原君:「您是趙國貴公子,現在縱容您的家人而不遵守趙國的法律,就會使法律的權威減小,法律的權威減小,這趙國就會衰弱,國家衰弱了,您的權勢地位又從哪裡來呢?以您的地位,必須帶頭奉公執法,這樣會使國家強盛,政權穩固了害怕您的財富和地位消亡嗎?」於是平原君被說服,還把趙奢推薦給趙王,讓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後來呢,他請戰與秦國站於閼與,大勝,被封為馬服君,據說現在大部分姓馬的人,祖上就是趙奢。當然了,說這麼多趙奢,主要是為了引出趙括,引出長平之戰,這才有之後的一系列事情。

現在我們進入重點,講一講長平之戰。那麼上文說到,秦國因為上黨的事遷怒於趙國,於是在長平這個地方跟趙國幹了起來,當時趙國的將軍是廉頗(這不用我解釋了吧,將相和的故事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吧),廉頗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堅守不出,以逸待勞,任你秦軍怎麼宣戰,我就是不理。實際上這種戰術是非常管用的,因為秦軍是遠道而來,主場作戰就應該這麼干,消耗秦軍的精力,後來的李牧大將軍也是這麼乾的。於是好長時間過去了,秦軍發現趙軍就是不出來決戰,快要瘋了,因為這軍隊士氣很重要,久攻不下非常影響士氣,於是范雎想了一個反間計,在趙軍裡面散布謠言,說廉頗老了,不敢應戰,我們只害怕趙括將軍,他一來,我們秦軍馬上就敗了。(在這期間,秦趙兩國曾經議和,但是秦國是假意議和,意在拖延時間)。於是這趙孝成王就真中計了,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勸阻,一意孤行派趙括為大將軍,代替廉頗。這趙括果然年輕氣盛,直接拋棄了廉頗的作戰策略,沒有堅守不出,反而是主動和秦軍作戰。這時候秦軍的大將已經換成了白起,請各位記住這個名字,在戰國那個時代,這個名字就是恐怖的代名詞。白起一面誘敵深入,一面截斷趙軍退路,實現反包圍,困了趙軍一個多月,趙括多次領兵突圍,但均未成功,最後被射殺,四十多萬趙軍被俘。之後就發生了駭人聽聞的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俘虜(一說二十萬)事件。這次戰爭之後,趙國幾乎損失殆盡了軍事力量,而且秦軍順勢直接包圍了邯鄲,趙國危在旦夕。

(客觀說一句,戰爭這事從來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所以之前縱橫家才有發展的空間。這次長平之戰,趙國幾乎滅亡,但是秦國也不好受,傷亡人數估計過半,國內糧食出現短缺,但是這次戰國晚期的大戰過後,六國均再無實力與秦國相抗衡。還有一點,趙括確實實戰不行,運氣也不好,偏偏碰上了白起,這戰爭狂魔,不過成語「紙上談兵」以此而來,確實非常有意思,因為大家都知道,紙在西漢才出現,那個時候都是竹簡,不過這可能是後世的一種附會理解吧,這也不重要了。)

接著說。趙國都城被圍,危在旦夕,於是大家都在想辦法怎麼退敵。這個時候平原君想起了他的小舅子信陵君,是的,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於是信陵君想辦法去救趙國,這個故事我們等下寫信陵君的時候會詳細說。平原君雖然拜託了小舅子幫忙,但是自己也不能閑著啊,於是就想去楚國搬救兵。他原本想在門客中挑選二十人,但是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這個時候有一個叫毛遂的人主動站了出來。但是平原君說,據說這有才能的人就像把錐子放進袋子中,尖頭一定會露出來,你來我這這麼長時間了,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你呢?毛遂說那是因為您從來沒有把我這個錐子放進口袋裡啊。於是平原君帶著他去到楚國。在楚國的時候,平原君跟楚王扯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於是毛遂直接上前按劍說道:「合縱的事幾句話就說完了,怎麼扯了這麼半天??」楚王非常生氣:「我跟你的主人說話,你這插什麼嘴??」毛遂直接發飆了:「大王敢呵斥我,無非是仗著楚國人多,但是我現在離大王只有十步,你信不信我這一劍就要了大王的命?那秦國的白起小子,攻克郢都,侮辱了楚國祖先,這是楚國的大仇,趙國也感到羞辱,合縱不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楚國啊!!」我估計楚王當時有點被嚇著了,於是同意結盟,出兵幫助趙國解圍,這領兵的人就是春申君黃歇,等下我們來詳細寫。反正這楚軍還有魏軍和趙國裡應外合,一舉擊潰秦國,解了邯鄲之圍。

好,到這裡平原君的故事就告一段落。

信陵君魏無忌

魏國的信陵君也是各種禮賢下士,在魏國有一個隱居的人叫侯贏,已經七十多歲了,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看門大爺。信陵君多次拜訪,而且贈送厚禮,侯贏都不接受。有一次信陵君大宴賓客,大家都來了,信陵君專門去接侯贏,這侯贏也不客套,穿著帶補丁的衣服就上車了,信陵君親自給他駕馬車。這時侯贏突然說要去拜訪他的一個好朋友,駕車過去之後,信陵君就在旁邊等著,這侯贏和他的屠夫朋友就各種談天說地,完全不管時間怎麼流逝,但是這信陵君依然是一副溫和的面孔,毫不生氣。終於侯贏說完了話,就隨信陵君去赴宴,在宴會上,信陵君把侯贏介紹給各位賓客,大家都驚訝不已,這不就是個看大門的嗎,但這並不妨礙侯贏成為信陵君的座上賓。事後,侯贏給信陵君推薦之前的那個屠戶,說是叫朱亥,是個義士,關鍵時候用得上。但同樣的,信陵君多次拜訪朱亥,朱亥都不怎麼理他。

之後就有了上文說到的長平之戰,然後秦兵包圍了邯鄲,原本魏國就派了大將晉鄙準備去救援,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秦國威脅魏國,如果魏國敢插手,滅了趙國之後就輪到魏國了,於是魏王怕了,命令晉鄙先觀望一下。這一觀望就讓平原君急了,趕緊請他的小舅子幫忙。於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但是魏王完全不停。最後信陵君沒辦法了,狠下心來,直接帶著他的一百多門客,要去跟秦軍決一死戰。在走之前,信陵君跟侯贏告別,沒想到侯贏說自己年邁,不能跟他一起去前線了。信陵君離開之後越想越不舒服,我待他不薄啊,怎麼一點辭別的話都不說呢?我這可是要去赴死啊!!這麼想著,信陵君於是折返回去找侯贏,沒想到侯贏早料到信陵君會回來,於是跟信陵君說了一個救趙的辦法,就是調動晉鄙的軍隊。信陵君就納悶了,調動軍隊需要虎符啊,我沒有這玩意,晉鄙肯聽的話調動軍隊嗎?侯贏說了,公子別急,現在大王最寵愛如姬,當年這如姬的父親被殺,怎麼都抓不到兇手,是您派人拿了仇人的頭給如姬,如姬非常感謝您,現在您應該讓如姬幫忙把虎符偷出來,如此便可。信陵君聞言大喜,馬上就要行動,侯贏拉出了他,推薦他去找朱亥,因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就算您拿了虎符,也不見得晉鄙會聽令,到時候如果他不聽從,就讓朱亥殺了他!我老了,不能跟隨您上戰場,但是為了報答您的知遇之恩,我估摸著您到了魏軍大營,我就北向自刎!信陵君聽了大為感動,拜別侯贏之後就依計行事,果然如姬幫忙把虎符偷了出來,並且和朱亥一期去到魏軍大營,果然晉鄙不相信,於是朱亥直接殺掉了晉鄙,命令大軍殺向秦軍,與救援來的楚軍匯合之後遂解邯鄲之圍。(後來侯贏真的面向北方自刎而死)

信陵君解了趙國之圍,趙國上下對其感恩戴德,剛好魏國也回不去了,就在趙國呆了十年。原本趙王是想表示感謝,賜五座城池給信陵君,信陵君心生得意,結果被門客勸諫,不受。後來,秦國攻打魏國,魏國敗,魏王希望信陵君能回國主持軍事,但信陵君不想回去,結果又是門客勸諫,這魏國好歹也是祖國,現祖國面臨大難,身為魏國人怎麼能回去救國?於是信陵君覺得慚愧無比,馬上回到了魏國。諸侯國聽說信陵君回來了,都紛紛出兵相助,魏國之圍解。但是後來這秦國又使用老辦法——離間計,讓魏王覺得信陵君有想取而代之的意願,於是變疏遠了信陵君。這之後四年,信陵君天天飲酒,不問政事,最後被賜毒酒。唉,這離間計真是怎麼用都不過時啊。

孟嘗君田文

田文的老爸叫田嬰,當年田文生下來的時間五月五日(咋這麼巧?),他老爸讓他媽不要養活他,但是他媽還是堅持把田文養活了。成年之後,父子兩相見,田嬰非常生氣,大勝斥責田文的母親,這是田文跪下來磕頭:「父親您為什麼不要養育五月出生的孩子呢?」田嬰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會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田文反駁說:「人的命運如果是由上天決定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門戶決定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這麼高呢?」他父親無言以對。

過了一段時間,田文問他的父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孫子。」「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玄孫」「玄孫的玄孫叫什麼?」「我不知道。」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僕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大家都請求田文來繼承田嬰的爵位和封地,田嬰也接受了,於是田嬰死了之後,田文就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和封地,號稱薛公。

在孟嘗君的門客中有一個叫馮諼的人,這個人太窮了,單純就是想在這裡混飯吃,但是他卻一點不滿足。有一天他倚著門框談著劍(不要問我怎麼談),口中還唱著:「劍啊劍啊,咱么走吧,吃飯連魚都沒有。」僕人告訴孟嘗君之後,孟嘗君下令給魚他吃。但是他仍然不滿足,於是又開始倚框談劍:「劍啊劍啊,我們回去吧,出門都沒有馬車可以用。」僕人告訴孟嘗君之後,孟嘗君下令給車他開。沒想到他還是不滿足,又開始倚框談劍:「劍啊劍啊,我們回去吧,這裡無法養家糊口。」於是孟嘗君知道消息後,就派人慰問馮諼的老母親,結果馮諼不再談劍。

有一天,孟嘗君想找人去薛城收債,馮諼自告奮勇前去報名,於是孟嘗君讓馮諼去收債。沒想到馮諼直接把所有欠債的人請到家裡來吃了一頓飯,席間他拿出票據,把那些實在換不了的借據全都給燒了,這些人無不拍手叫好。但是孟嘗君知道這事之後非常生氣,怎麼能把借據給燒了呢?馮諼就說了,這些人反正也還不上,索性賣個人情。但是孟嘗君依然很不高興,知道一年之後孟嘗君被齊王解職,回到薛地,大家都爭相歡迎的時候,孟嘗君才醒悟過來馮諼的用心。

沒想到馮諼不滿足孟嘗君回到薛地,就跟孟嘗君商量:「我聽說兔子狡猾有三窟,現在我才為您爭取了一窟,這不算什麼,我再為您去爭取兩窟。」於是就出使魏國,說咱家孟嘗君現在已經不是齊相了,要是魏國願意請孟嘗君做相國,可保秦國富強。於是秦王就派使者帶著大量的金錢去請孟嘗君,但是馮諼敢在這之前跑回來見了齊王,說你看看咱家孟嘗君,還是非常有威望的,連秦國都來請他做相國,咱們齊國可不能錯過這麼一個人才啊。於是齊王趕緊把孟嘗君重新啟用,恢復相國身份,但這時當時孟嘗君下的門客多數都走了,只有馮諼還陪著他,於是感嘆道:「我這一生好客,不敢虧待了客人,沒想到現在大家都離我而去了,如果我再見到他們,一定要朝著他們的臉吐唾沫。」馮諼趕緊糾正孟嘗君的說法:「萬物皆有規律,富貴多士,貧賤無友,您當上相國,大家才會再次過來,您失去相位,大家自然要離去,您不應該因此埋怨賓客。」孟嘗君聽聞此話,深感慚愧,再次拜謝馮諼的諫言。

好,馮諼的故事講完了,再講講其它門客的故事,孟嘗君手底下能人可真多。各諸侯國都聽聞孟嘗君的賢明,有一次齊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秦國希望孟嘗君能留在秦國為相,於是好生招待。沒想到當時的秦相害怕地位被奪,就進獻讒言,孟嘗君是齊國貴族,想必是不會真心實意為秦國賣力的,相反可能會為齊國竊取情報。秦王聽信讒言後把孟嘗君下獄,孟嘗君手底下的這些個門客就趕緊想辦法救人。他們去找秦王的寵姬(老套路。。。)時,寵姬要一件白色狐皮裘作為回報,但是孟嘗君僅有的一件已經獻給了秦王。這時他的一個門客表示他可以晚上去庫房偷,真正去到庫房的時候,雖然看守人睡著了,但是看門狗沒睡著,於是這人學狗叫了幾聲,讓看門狗誤以為是同類,就沒有管他,於是順利偷到狐皮裘獻給寵姬,寵姬在秦王耳邊吹吹耳邊風,秦王就下令把孟嘗君放了。獲得自由之後,孟嘗君怕秦王反悔,就趕緊帶著門客駕著車要逃離秦國,沒想到那時天還沒亮,城門沒開,這時他手底下另外一個門客大顯身手了,學起了雞叫。古代也沒有鬧鐘什麼的,守城人聽到雞叫以為天亮了,於是就打開了城門,孟嘗君一夥就趕緊溜之大吉了。事後秦王果然後悔,但這時已經追不上了。這就是成語「雞鳴狗盜」的來源,後來大家在使用這個成語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就變成貶義。

說了這麼些各奇聞軼事,最後說說孟嘗君的人生污點。在孟嘗君逃離秦國的時候,路過趙國,趙國人都知道孟嘗君的賢明,都紛紛出門看熱鬧,沒想到孟嘗君本人的形象與大家想像中的魁梧挺拔相去甚遠,非常瘦小,於是大家都笑話起來,沒想到孟嘗君氣急敗壞,當場殺了許多人,據說毀了一個縣。(這事記載於史記,但我覺得很奇怪,咋沒人追究呢?)孟嘗君是齊國相國,但是呢,在齊閔王滅掉宋國之後(這個涉及到蘇秦的故事,大家可以回看),更加驕橫起來,就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於是孟嘗君生氣的逃到魏國,幫助燕國打敗了齊國,差點滅國。後來齊國復國之後,齊襄王與孟嘗君恢復關係,再後來田文去世之後,魏齊兩國聯軍滅了薛地,田文絕嗣沒有後代。

春申君黃歇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跟電視劇《羋月傳》中有點不太一樣,當然了,這部電視劇中很多歷史場景都不是真實存在的,看看就好,不要太當真了。首先一個要注意的點就是黃歇和羋月不是同時期的人物,在羋月做太后的時候,黃歇還是個小孩子。。。好吧,言歸正傳,反正黃歇年輕時是四處遊學拜師,見多識廣。有一次楚國面臨滅國大難,就是靠黃歇出使秦國,說服秦王退兵。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楚國太子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這在當時很正常,王子在其它國家做人質,視作同盟的證明),在私鬥中殺了秦國大夫,秦國以此為借口攻打楚國,楚懷王入秦求和,但是被秦國扣留,後來還死在了秦國(屈原知道消息後痛苦不已),在太子繼位之後,秦國又派白起來攻打楚國(上文毛遂說到的事),都城被攻克之後,楚國被迫遷都,這時候派黃歇出使秦國,具體的說服過程我也不詳細說了,其實我猜秦國這時也不再打算繼續打下去了,就同意了楚國的求和。在簽訂盟約之後,黃歇和當時的太子去秦國做人質,一去就是十年,十年後楚襄王病重,但是秦國卻不讓太子回國。黃歇去找了當時的秦相范雎,說如果秦國放了太子歸國,將來太子繼位,肯定會感謝秦國的恩典,與秦修好,如果不放,楚國肯定會另立太子,這樣秦國就失去了一個盟友。范雎被說服,去找秦王,秦王還是不願意,就想說先打探一下楚王的病情,是不是真的快不行了。黃歇當時特別害怕楚國的王親貴族會另立太子,於是將太子打扮成楚國使臣的樣子得以出關,知道他確定太子已經回到楚國才找秦王說明情況,秦王大怒,想殺了黃歇,幸虧范雎權道,不如讓黃歇回去,楚國肯定會感恩秦國,秦王聽從了范雎的意見,把黃歇送回了楚國。

黃歇回到楚國之後,被新上任的楚考烈王封為楚國令尹,封為春申君。後來長平之戰爆發,平原君來楚國求援,就是春申君領兵。後來,春申君還出兵滅掉了魯國。在對外戰爭的同時,春申君大量招引門客,並且他的門客非常奢侈浮華。有一天平原君的門客來拜訪春申君,想著炫耀一下趙國的富有,在頭上插上簪子,在寶劍上鑲嵌寶石,沒想到春申君的門客鞋子上都有寶石,令平原君的門客自慚形愧。

再後來,在秦國秦莊襄王(就是秦始皇的老爸)繼位之後,秦國日益強大,各國害怕秦國的強大,於是組成聯合軍,春申君被任命為聯軍統帥,但是沒想到六國的軍隊不敵秦國,戰爭失利之後,楚王怪罪於春申君,從此開始冷落春申君。再再後來,楚考烈王去世之後,楚國的國舅李園想要取代春申君的位置,就派人暗殺了春申君一家,滿門抄斬。。。

戰國四公子的故事,基本上橫穿了整個戰國晚期,因為很多事是一環接一環,彼此相互影響,才形成這些錯綜複雜的故事。說實話,戰國時期雖然動亂,但無疑是知識分子的天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並且大家倡導的所謂優秀品質也在那個時候大放異彩,譜寫了許多動聽的讚歌。在咱們這個年代,過去的道德觀雖然不能再次流行在社會上,但無疑我們許多人是缺少信仰和氣節的,我也時常想像這些人一樣,活得經天緯地,怎奈現實殘酷,根本就談不上「文上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只是在那些個卑微的日子中,還有這些精彩的故事陪伴我,就像安迪是這樣描述他是怎麼扛過三個月的禁閉的:「我有莫扎特陪著我!」


推薦閱讀:

菲律賓總統首次發表春節賀詞,中菲關係是否會更進一步?
白鬍子為什麼發動頂上戰爭?
不痿說野史:曹操為何喜歡有夫之婦?
你知道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嗎?
鍾無艷到底是什麼人?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