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酮體生成:保守葡萄糖不被耗竭
04-29
人體內酮體生成(Ketogenesis)的發生與否取決於人體對糖類的利用情況:
- 當身體有足夠的糖類作為能量時,葡萄糖被完全氧化為二氧化碳,乙醯輔酶A在此過程中是中間產物,在三羧酸循環-氧化磷酸化中轉化為ATP里的化學能。
- 當體內糖類過剩時,一些葡萄糖被完全氧化,而另一些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儲存起來或被轉化為脂肪酸。
- 當體內糖類過少時,肝臟將脂肪降解成乙醯輔酶A,此時乙醯輔酶A無法進入三羧酸循環,因為三羧酸循環的中間產物被葡萄糖異生(Gluconeogenesis)抽調過去用於合成葡萄糖(葡萄糖異生也是主要發生在肝臟的代謝途徑),逐漸積累的乙醯輔酶A進入酮體生成途徑產生酮體並送出肝臟。
除肝臟外的其他器官可以通過降解酮體產生乙醯輔酶A用於供能。
但酮體的利用過程還有另一層意義:保守葡萄糖不被耗竭;其機制是:酮體在靶器官中分解產生大量乙醯輔酶A,後者可阻斷丙酮酸脫氫酶複合體,保守更多丙酮酸;作為糖酵解的產物丙酮酸,又進一步抑製糖酵解作用,從而降低了葡萄糖降解速率。
一般認為,與脂肪酸相比,人在應急的情況下用葡萄糖作為供能物質更加有優勢:葡萄糖不僅供能速度快,且能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分解。所以在進化過程中,更傾向於在代謝調控網路中加入這一機制,讓人傾向於保守更多的葡萄糖用於保命。
推薦閱讀:
※生物化學:DNA
※ACS Biomater. Sci. Eng.:「糖玻璃」薄膜可殺死食物中的有害細菌
※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有什麼關係?
TAG:生物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