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興寧」系列散文推薦之一:《龍燈》

  你最難忘的演出是什麼?

  去觀摩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貓》時,朋友潔突然問了一句。

  眼前閃過一幕幕奢華的鏡頭,流光溢彩的場面,婉約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耳畔,我沉默了片刻:「我最難忘的,最難忘的還數家鄉的龍燈。」

  為什麼是龍燈?粗獷的風格,簡陋的場面,為什麼能令我至今難忘?

  臨近春節,做為中央媒體駐站記者,我常常能接到攢助單位邀請,前去廣州、中山觀賞一些類如音樂劇、芭蕾舞、演唱會之類的活動。

  提起龍燈,記憶飄回二十多年前。舞龍燈舞醒獅,是老家廣東興寧市以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娛樂節目。記得兒時,春節時分無論是與小夥伴競比拋鞭炮,還是聚首拍畫片,只要一聽到鏗鏘鑼鼓聲,我們往往會拋下玩得正起興的遊戲,衝到圍龍屋前的禾坪,村裡人多,附近圍龍屋密集,遲了幾步往往搶不到磨盤上方的最佳觀賞視角。

  奶奶擱下手中正在擇的芫荽,踱到大門邊,爺爺扔下報紙,往脖子上系條圍巾後也趕出來看龍燈,村裡的叔叔嬸嬸或摟著嬰兒,或架著孩子,或叉腰,或雙手合抱,紛紛拋下手頭活計,全都趕到禾坪來了。

  還記得禾坪里那一場場精彩的演繹,十餘名壯漢撐起金黃色的長龍,在鼓、鑼、鈸節奏的引領下,游曳在狹長的禾坪里戲珠嬉戲,或盤、或轉、時旋、時擺……十八般武藝招式多變,場面氣勢磅礴,不時博得現場如雷的掌聲和叫好聲。

  嘹亮的歌聲飄過,我從回憶中醒來,舞台前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貓》漸漸進入高潮,「搖滾貓」「管家貓」「超人毛」「歌劇貓」「魔術貓」依次出場,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與歌喉盡情展現自已的個性。還有兩隻貓大搖大擺溜到觀眾席,當好奇的觀眾起身摸一把貓背時,「貓」惱怒地回過頭來,狠狠地瞪了一眼。

  與西方文化展現出的奢華、張揚、咄咄逼人的風格不同,東方的客家文化更多是呈現出質樸、內斂、包容和處變不驚的鎮定,我的記憶又閃回二十七、八年前,還記得一個陽光燦爛的春節,在暖陽絢爛的光芒和圍龍屋脊清晰的剪影組合的明與暗的氛圍中,金龍追逐著火紅的寶珠飛騰跳躍,時而高高躍起飛沖雲天,時而快速俯衝入海破浪,一會左騰右挪,一會上下翻滾,前後呼應此起彼伏,動作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忽然,一個鮮紅鞭炮被拋到耍龍頭師傅臉邊,隨著一陣刺耳的巨響,炮竹在距離他的額頭三五厘米的地方爆炸了,這一定是村裡哪個半大小子乾的惡作劇!炸起的氣浪掀起濕漉漉的黑髮,師傅那張汗濕的臉上、頭上剎那間沾滿了細碎的紅紙屑,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面對半大小子們的鬨笑和挑釁,他面不改色,不慌不忙手持龍頭,繼續嫻熟地表演著「穿花」動作,一招一式瀟洒自如,半大小子又掏出一個鞭炮準備引燃,被長輩發現果斷喝止後才悻悻地退去。

  這起突發的惡作劇,如果是發生在其他地區,也許會出現短暫停頓,出現罷演、指責、爭吵甚至不排除引發群毆的場面,但興寧的龍燈師傅的包容和鎮定,展現出一重對表演藝術的尊重、熱愛和執著,他們為一場可能演變的鬧劇划上休止符,繼續將舞龍燈表演精彩、完美地演繹下去,堪稱可圈可點。

  坐在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貓》表演現場,目睹華麗的場面、耳聞婉約的歌聲,我卻一而再、再而三沉浸在舞龍燈的回憶中,一方是西方的經典音樂劇,一方是東方鄉間的表演藝術形式,一方是專業的演員,一方是農閑時客串舞龍舞獅的師傅,兩者沒有任何的關聯性,也根本無法用評論的語言去比較去闡述……

  為什麼我難忘興寧的龍燈?為什麼我在欣賞經典音樂劇時會想起龍燈?讓我難忘的究竟是濃濃的客家風情和韻律,還是跳動在脈搏里的文化烙印?究竟是源自兒時的溫馨記憶,還是對流逝的故鄉往事、故鄉風俗、故鄉人情的眷戀?

  印象興寧,興寧印象,留在記憶深處的有龍燈……

(作者陳彥儒,本文發表在2013年2月3日《珠海特區報》「海天閑情」版,)詳見截圖——


推薦閱讀:

大家對拾骨葬有什麼看法嗎?有沒有誰比較了解客家拾骨葬的?誰有這方面的資料?
一碗濃郁甘香的擂茶,喚起了多少客家兒女的思鄉情
著名期刊《絲綢之路》發表《煙雲深處的「小南京」——興寧》
福茶之心:客家傀儡戲,至今記憶猶新『鄉記』
減肥?吃完這波超正點客家菜再說!

TAG:客家 | 故鄉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