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有聲:論朗誦

本文首發於:zhihu.com/question/2394,略有修改。

之前在知乎上回答過一個問題,叫做【為什麼我覺得詩歌朗誦很噁心】,答案已經寫了很久了,今天把它搬到這裡。

其實在回答那問題之前,我已經關注了相當長一段日子,心中五味雜陳,想說些什麼又似乎無從說起。

「詩歌朗誦,包括散文朗誦。所謂的飽含深情,或沉鬱或激昂,在我聽來是一種情緒強姦。這玩意兒真算得上一種藝術嗎?」

——題主

瞧,我能說些什麼呢?

其實真的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一個好的朗誦者必定要在千錘百鍊之後,才能夠有一點出彩。

我自己偶爾也寫寫詩歌(雖然水平真的不高),很多時候我明白,有些詩句是不能「演」的,只適合靜靜地坐在那裡輕聲地讀,又有些詩句本就該張狂地投入,只為宣洩那一時與之契合的情緒。

最近給大一的新生們上朗誦課,我告訴他們,聲台形表四項,我都會盡量教,但表演一項,卻絕對不敢說我能包教包會。不是說我不懂得把基本的技巧告訴他們,而是說,那真正的情感拿捏和表達,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和歷練的。而我尚且還在摸索,何敢談論教授他人呢?

現在有很多的朗誦,要麼是聲音圓潤動聽情感卻乾癟無力讓人聽來索然無味,要麼是情緒誇張至極卻讓詩歌本身的況味被偷偷地抹銷,完全的發聲機器和假大空式的「表演」都讓我感到恐懼。

我向來主張,真正喜歡朗誦的人啊,都要多讀點書,也要多留心身邊人的喜怒哀樂和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息。一個胸無點墨的人,就算聲音、氣息的控制再精妙,也絕不可能成為朗誦名家,不過能夠欺騙少數的人罷了。我也絕不相信,一個書獃子能真正讀出文本的內在含義。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話自然不假,但要是只想著「華」,沒有真正的生活體味,這「華」恐怕只能是「華而不實」的華了。

當然,既然是舞台表演,每天的早功、各樣的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借用器樂教學的一句話是「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別人知道;三天不練,大家都知道了」。很多人往往以為,朗誦就是扯著嗓子吼就好了,卻從不想想這樣對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正確的發聲訓練和體態糾正是對自己也是對觀眾的一種負責。俗話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工。我雖然不可能要求我們這些一開始幾乎零基礎的業餘愛好者真的花10年功夫去練習,起碼基本的努力和練習總是需要的。

朗誦,不應成為播音和主持練手的地方,她應當成為一門藝術;朗誦,也不要變成毫無內容的慷慨激昂或者沉鬱頓挫,她應該是活的;朗誦,更不能變成戲劇,就像有些人所主張的那樣。

她要做的,終究只是用聲音開啟一扇通往心裡去的門,哪怕窗子也行啊

利益相關:愛好朗誦的大四學生,學校朗誦隊的創立人,一直在摸索朗誦作為一門獨立演出形式的可行路徑。
推薦閱讀:

詩歌朗誦配樂查詢(共享)使用方法

TAG:詩歌朗誦 | 朗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