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幸福課 第十三集 面對壓力

Opportunes樂團共同演出,希望能在那時見到你們快樂的臉龐,周六晚八點。可以在哈佛票務中心買票,也可以找Opportunes團員或者來找你最愛的天使。 演唱「誰知道」, 如果有人曾說三年以後,你早已離去,我將站起來將他們推出去,因為他們都是錯的,我知道不是這樣,因為你說過會陪我,直到永遠,誰知道呢,親愛的我想你,親愛的誰知道。我手上有票下課可以找我,每張八美元來找我吧。 抓住眼前,及時行樂。

讓我們沿著這個理念再深入一點,討論一下自我和諧,自我和諧有什麼好處呢,自我和諧有很多好處,其中一點非常顯而易見,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火箭科學家或者社會科學家就能理解,制定自我和諧的目標可以讓我們更快樂,因為我們在追求自己在意的事,更加增加了人生旅途的樂趣, 第二除了增加幸福感, 當然也跟幸福感緊密相關的是,制定自我和諧的目標,整體上制定目標, 但特別制定一些自我和諧的目標,能解決內在的心理衝突。比如說,它可以幫我們解決焦慮,解決疑惑,解決有關存在的問題,「我是誰,我在幹什麼,我為什麼在這兒?」如果你思考這些,通常是在那種我們不知道該走向何方,站在十字路口 前路迷霧重重的時候,這就是有關存在的問題出現的時候,這就是猶豫出現的時候,這就是不快樂出現的時候。如果我們知道我們該往哪兒走,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內在心理衝突。

我們可以從一個很有趣的角度來看它,也就是將它與人際間的衝突相對比, 我們現在講的是人的內在衝突,是心理內在的,焦慮、沮喪,通常會造成類似的後果,有很多關於人際間衝突的研究。 我在講到實踐唯心主義以及衝突的解決時簡單講過,面對衝突的辦法,面對並解決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制定一個協調的目標,使得衝突的雙方都參與其中,並內在地相互依賴,這樣就能夠解決人際間或組織間的衝突,這是Muzafer Sherif或Elliot Aronson所做的研究,同理,制定目標有助於解決內在衝突,人內在的心理衝突,因為它能讓我們暫時忘卻那些關於存在的很重要但通常很難的問題,尤其是不斷出現時,它能使我們遠離焦慮,遠離沮喪,我們能集中精力於我們十分想做的事,同時,它還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制訂了自我和諧目標的人會更有動力,他們會更努力地工作,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們所做的事中去,從長遠來看,那些追求自己熱愛事業的人都更容易取得成功,這事非常直白,顯而易見,簡直是常識。

但我們常說,常識也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很大程度上說,這種在我們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時,成功的可能性的增加重新定義了「不勞無獲」的公理,它將其重新定義為如下定理,「愉悅勞作則多獲」,如果你要引用,我會否認我說過,如果你給別人看我說這句話的錄像,我會說這是我的雙胞胎兄弟,但確實是這樣。 如果我們熱愛這項事業,就確實能把它做得更好。

在實際生活中,同樣也有很多關於這個的研究,你們讀到了一些,我把某些研究編進了書里,有很多研究顯示,當我們沉入自我和諧的目標時,就會更傾向於繼續追求其他自我和諧的目標,因為這樣很好,我們更成功了,我們還不滿足,這叫做自我強化,不僅是從生活目標的宏觀角度來講是這樣,微觀角度也是這樣,這其實是種涓滴效應,制定了自我和諧目標的人其實在非自我和諧的方面也做得更好了。

打個比方,比如說你是一個大學生合唱團的成員,你很喜歡這件事,從自我和諧的角度來看,這是你所信仰的事是你喜歡的事,是你感興趣的事,是一件你正在做,因為你確實非常想做的事,換句話說,自我和諧的目標會對你的生活,其他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比如說一門你不怎麼喜歡的課,你去上課是因為你覺得你必須要去,而不是你真的非常想去。因此找到自我和諧的目標其實可以幫助你提高成績,雖它們似乎毫不相關,因為總體來說,你更有動力了,你更興奮了,你更感興趣了,你用更積極的感情,來享受整個人生,這就是涓滴效應。這個效應可以想像為黑暗房間的蠟燭,通常你不需要點很多燈照亮整個屋子,有時只需一根蠟燭就足以將光明遍布房間每一個角落。

自我和諧的目標也是這樣,它們具有涓滴效應,選擇做我們想做的事同樣對健康也有好處,這是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研究之一,同樣是由我們學校的Ellen Langer做的研究,她所做的就是去了一個養老院,將老人們隨機分為兩組,第一組所需要都能得到滿足,不管什麼需要都能滿足,他們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他們想在某些事情上尋求幫助,同樣也能滿足,所有事情都無需他們動手,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是大多數人夢想的養老院。而第二組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他們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常都需要自己動手,比如說,他們必須自己澆花,他們必須自己規劃每天做的事,服務沒有第一組那麼周到,他們需要什麼的話,必須自己告訴職員,經常需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同樣, 他們需要自己澆花。 而研究的內容是,Langer創造了這兩種不同的情境,然後一年半後再回來。

一年半後,第二組,自己澆花的那一組,自己照顧自己的那一組,沒有人管顧的那一組跟第一組相比起來,他們沒那麼沮喪,他們更快樂,他們更有活力,更獨立,也更健康。更關鍵的是,一年半後,他們活著的比例比另一組高出一半。 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更健康,更開心,更高存活率的這組,有選擇的權利,他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會詢問問自己想做什麼,而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太輕鬆了,不需要做什麼選擇,當我們能夠選擇時,當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時,是有益於我們的幸福我們的成功以及我們的健康的,尤其是能使我們更加長壽,小小的差異導致了巨大的差別。 但今天的很多養老院依然是基於「迎合老人所有的需要」 「滿足他們所有需求」 「為他們提供方便」 這樣的理念上的。 這其實不好,太過於輕鬆了,不管是我在書里提到的理念「特權中的非特權」一切過於輕鬆,我們失敗得不夠,抑或是老人院里一切過於輕鬆,不需要做選擇,無須掙扎,無需要做決定,而且同樣適用於我們之後會講到的壓力的概念,以及它對於培養耐性以及最終獲得幸福的重要性,過於輕鬆不一定是件好事。

最後我們看到壓迫政權和民治之間也是這樣,人們之所以在民主制度下更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記住,這是少數可以預測幸福的外部條件之一,原因之一就在於,民主制度下人們有選擇的權利,而在獨裁政治下通常人們會被告知「好,你去做會計,你去做工程,你去做運動員」諸如此類。 如果你有選擇,那就是快樂的預示。

讓我們稍微換一下話題,我要講一些與自我和諧非常相關的東西,但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講的,我們要講行為價值觀,縮寫為VIA,行為價值觀VIA,可以說是積極心理學中最有前景,也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它最先是由圖中的Chris Peterson密歇根大學教授以及Martin Seligman共同提出的。 他們想說明的是積極心理學可以代替DSM,DSM就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其中包括已知所有心理疾病的分類,這是本非常厚的書,非常重要的文件上面講了。比如說,他列出了特定的標準,然後說如果一個人在某一段時間內符合這十條標準中的七條,那他就有重性憂鬱症。如果某人在另一段時間內符合四條標準中的三條,他就有精神分裂症或憂鬱症或季節性心理疾病或者我們已知的定義並分類好的精神疾病。非常重要的文件,而Seligman和Peterson在積極心理學問世之初就說「讓我們來造一個代替品,讓我們代替掉DSM 不再簽別弱點,疾病或者缺陷,相反來簽別人的力量和長處。然後他們定義了24種人格力量,全部囊括在此書中,並進行了解釋和描述,他們不僅定義了這些人格力量,還創造了機制方法來測量這些人格力量。

比方說一個網上測試,下周你們會做一個這樣的測試,可以作為幫助你簽別你的行為價值觀的第一步。 你的人格力量是什麼; 你的美德是什麼;你擅長什麼;你熱愛什麼。關於人格力量,他們在簽別它們時,確保了他們所簽別的是普遍的人格特點,換句話說,並不是特別挑選的,例如:美國白人學術男性,這是在全球範圍進行的研究,跨文化簽別那些共有的特徵,不管是在美國 歐洲 亞洲的中國 日本 甚至包括肯伊亞的馬薩伊部落,以及北格陵蘭島的因約特人,這是個全球範圍的研究課題,因為他們想,如果我們能找到所有文化都共有的東西就能找到人類本性的東西,而不是後天養成的,他們承認這是可以隨時間變化的。

在測量時我們可能會變得老練。但作為開始,人格力量和美德 行為價值觀 手冊和測試是一個好的開始,你會從中受益良多,很快你們就會明白。這些特點的關鍵方面在於他們具有道德價值。例如跑得快的能力,很顯然有些人有這些能力,身體各部位動得更快,肌肉更強勁,這是種力量,但不是人格力量,因為它其中不含有道德成分,你可以將力量用於道德相關的事情,但就其本身來說,它並不算是一種道德特點,同理,一樣的東西要成為力量就必須是用於道德方面的。比如說,幽默是一種人格力量,但如果幽默被用來傷害他人,它就不能算作一種力量,所以他必須是用於道德高尚的方面,行為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是關於自我和諧的過程的,意思是:當我們制定了目標和結果,有一個目的地,對這當然是對整個過程有益的,它通過解放我們來幫助我們,享受現在 享受當下,但最終我們關注的是結果,有了行為價值觀,我們就能直接關注這個過程,我如何能到達終點 我的目的地? 是通過大量的學習嗎?是通過我可能擁有的人格力量之一,對學習的熱愛嗎?還是通過領導他人呢? 領導也是人格力量之一,是通過精神上的祈禱嗎? 如果信仰和敬畏是我的人格力量的話,他們能幫助我們享受前往我們認為有價值的目的地的過程,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有自我和諧的目標和自我和諧的旅程,這就是快樂的所在,既包括當下的好處(過程),也包括將來的好處(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自我和諧的目標很重要,並不說自我和諧的目標對我們享受奮鬥的過程沒有幫助,而VIA也不能幫助我們得到更好的結果,它其實可以。然而當他們同時呈現時,我們更能夠享受到完整的快樂以及成就感。很多研究顯示如何找到我們的行為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如何應用它們,能夠使我們得到更高層次的快樂和成功,這不僅僅是相關關係,而是因果關係,你們下周的練習就是使用它,最終可能帶你們走向更大的成功以及終極的目標,除了你們即將做的問卷之外,這裡也有一些其他的標準來簽別,你的個人人格力量是什麼,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是真的我嗎?」我是否覺得這真的是我自己,當我在團體里工作時,當我領導別人時,當我學新東西時,當我祈禱時,當我在看一部喜劇或者講笑話,聽笑話時,我什麼時候覺得最是我自己。

十九世紀 William Jamess說「我時常覺得定義一個人性格的最好辦法就是尋找特定的心理或道德態度,它們出現時,他覺得自己最為積極和活躍,在此時此刻,他內心有一個聲音說『這就是真的我』」。 你的真我在什麼時候出現呢?是你表現英勇的時候嗎?是你全身心投入 認真地做某事的時候嗎?是你作為一個審慎的人 你的計劃,很好地計划了未來的時候嗎? 這也是一種力量,當你按照你的人格力量行事時,你會覺得充滿活力和行動,這是發自內心的 很本能的,這是來自你的內心本能的,本質的內在觀念,而不是說「所有力量都是我的,我可以培養所有這些力量」 對, 沒錯。我們都擁有所有力量中的一些,然而, 我們仍然有特定的偏向,它植根於我們的基因或者早期的經歷,並不是說我們就不能或不應該培養其他力量,而是我們因該更專註這些對我們來說更本性的力量,因為這是我們能獲取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最後的成功,傳統意義上的成功,當我們利用這些個人的力量時,我們最能夠成長 最能發展,學到的也最多。再問問自己 很快你們就會看到列出各種力量的單子,問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最能感覺到自己,是我投入地工作是嗎?是我懲惡揚善表現英勇時嗎?這是我覺得最真實 最有活著的感覺的時候嗎?是我學習新知識嗎?是我去博物館是嗎?是我祈禱時嗎?是我被幽默的人環繞時嗎?什麼時候我最真實?這是力量的列表,花一分鐘看看,它們分為六個類別,共有24種人格力量,我只是讓你們提前看看,因為你們的作業中會拿到一分帶描述的所有力量的列表,花點時間將他們看一遍,問你自己;說到這些力量時,你是誰?

好,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我要向你們介紹兩個練習,兩個建立於VIA上的練習,建立於這個問卷之上,建立與你們對自己的個人人格力量的認知之上,你們要做的第一個練習是下周你們作業中要做的,第二個練習我非常推薦大家做,但由於時間關係不能一起做了。 第一個練習,基於Peterson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研究的結果,對於幸福和成功具有顯著效果和影響。 他是關於建立能力的,關於找到人格力量,然後不斷追求它們,再簡要概括一下什麼叫建立能力,當你在考慮以及應用人格力量時,我們所知道的是它可以使你有一個更快樂的自我和諧的旅程,比如你發現做某事,並持續不斷地學習新鮮事物是我的人格力量或者表達感恩是我的人格力量,是我喜歡做的事,那我就會更快樂,換句話說,回到我們第二或第三節課上講的模型,它可以幫助我們從零走向正。然而,這項研究發現的是,它不僅能使我們從零走向正,而且能使我們更好的處理負,(從零走向正)這是直接的(更好地處理負)這是間接的。

怎麼做到的呢? 通過建立能力,如果你仔細想想這正是積極心理學所要做的,正如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是關於建立能力的,是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使我們適應性更強,或者用另一個類比造一個強勁的馬達,從而使我們更好的處理困難,處理很難的逆境,因此培養VIA直接影響我們的奮鬥過程,我們更樂在其中,從零到正 然後他還有別的作用,它還幫助我們建立能力,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面對消極,面對困難,面對可能出現的逆境。

過程是這樣 的第一步是找到你的人格力量,顯而易見的。而找到力量的方法又分為兩步, 首先,做問卷 做測試。這就是那個網站,我會將它發給你們,是Powerpoint做的,做這個問卷共240道題,可能花半個小時的時間,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答案,不是像「你最好把敬畏列在前五,最好不要把審慎列為第一」之類的,順便說一句,我把審慎列為第一沒有好或者不好,只是識別出你是誰,它們所有我們都有24個,感激是排在我的第19位的,這是不是意味著我不喜歡感激,我每天所進行的感恩對我來說都是沒有好處的呢? 當然不是!但排得更靠前的是我對學習的熱愛,所以做做這個網上測試,找到你的前十,他們推薦前五位,我推薦前八位到十二位,找到這8種或12種力量,讀讀它們的描述,他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說明了你的什麼特質,然後問問你自己這裡面哪五個或四個或者也可以是六個,大約是五個,哪五個符合我們之前講過的標準,也就是,什麼是真正的我?或者哪些最能讓我感覺到充滿活力,充滿動力?或者哪些最能使我成長發展?從這8到12種力量中找出4到6種符合這些標準的力量,然後從中任意選擇一個,並應用它,也就是接下來一周七天的每一天,這會是你們下周的任務,來應用這些人格力量,這七天之後的時間,就看你自己了,希望你們能將其轉化為一種例行公事,一種習慣,然後再應用下一項人格力量,或者還是同一種,但用不同的方式。

給你們舉一個個人例子,我第三次教積極心理學時,學期到了一半時,我開始覺得有點疲倦有點精疲力竭,我之前已經教了兩次,我知道自己會說什麼.我聽過自己以前說過,我覺得我失去了精力,失去了教學的動力,然後我就回到VIA,我說「這倒確實說得通」 因為我在審慎之後排第二位的是對學習的熱愛,而當我反覆教同一門課時,我就沒怎麼學新東西,確實我在工作時能學新東西,我經常在學習, 那些來過我辦公室的人就知道,我們說話時我會寫下一些想法,但總體來說 在這門課上我教的是一樣的東西,然後我就說「好吧,那我就要實踐一下這個練習」對我來說,這個練習就是繼續追求對學習的熱愛,即便我是在教同樣的課,即使我教同一門課,我還是很忙,但我仍然每天抽一小時出來做點新鮮的事,閱讀一些我沒讀過的東西,而兩天之後就對我起了效果,我的能量回來了,它對其他領域產生了涓滴效應,例如我的教學,因為我閱讀了新鮮事物,它幫助我更好地教學,不僅僅是帶回了活力,而且給我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想法,有時我會告訴你們我剛讀了這本書,我讀到了這些內容,即使我很忙我也一直這樣做,因為我知道這對於幸福,對於終極目標,對於成功都非常重要,所以不管是什麼,不管你排名第一的力量是什麼,都應用它直至它成為習慣,然後,這也將是你們練習的一部分,每天晚上描述你當天如何應用了你的力量,然後用它規劃第二天。你明天要做什麼?為什麼?因為這能加強你的神經通道,請記住這一點。Character Strengths, Character Building Experts: VIA Character/survey/Surveys/TakeSurvey 註冊登錄即可

某種程度上說VIA之於DSM就像PPEO之於PTSD, 還記得嗎? 這可以作為一道GRE題,這個類比是PPEO-積極. PTSD-消極, VIA和DSM相比較也是同理, 等價於積極心理學以及傳統精神病理學,這事之後的第二個練習,你可以將其應用於解決問題,因為在VIA間接地建立能力,幫助我們面對問題困難和逆境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用它來影響這些困難,來直接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比方說 第一步,和前面一樣,你首先通過做測驗 看看這些力量是否符合標準,來找到你的人格力量,然後找到你的問題,不論是在個人生活,或者是在運動方面或者是情感方面或者工作方面,找出你想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問問自己如何能夠應用其中一種或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遇到的一個,我極力避免的問題,我害怕冒險,我不會不顧一切,因為我很焦慮 並且害怕。而對學習的熱愛是我的一種力量,我所能做的就是用對學習的熱愛來處理我的恐懼,焦慮和害怕,怎麼做呢,通過學習任何有關如何更好地解決焦慮和恐懼的知識,我也正是這樣做的,熱度任何我能找到的書,和我認為了解這方面的人聊天,利用這個力量將其應用於我的弱點,人際關係也一樣,比如說我們的人際關係正面臨一定的困難,而我的力量之一比方說是真誠可靠,那我如何將我的可靠用於我和我夥伴之間的關係,最終達到更高層次的親密,長遠來看 改善我們間的關係,我也正是這樣做的,將我的力量應用於產生更加親密的關係。想想你們自己的例子,這不是作業,但我十分推薦你們試試。

讓我們來匯總一下這些概念,讓我們看看你們現在或者將來,會做的決定,無論是明年或是三年之後或者20年,40年以後,你如何去做決定,什麼是制定一個自我和諧的奮鬥過程以及目標的有效框架呢? 其中一種方法就是看看Amy Wrzesniewshi的研究,我在之前的課上講過,但還是值得反覆再提,關於工作方向的研究,這不僅適用於工作,也適用於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Wrzesniewski他們發現的是,人們對於工作的概念,可以分為三類有些人認為他們的工作是工作,有的人認為是職業,還有一些人,但很不幸不是多數,希望在將來成為多數,有些人認為它是一種使命,這並不意味著將工作視為使命的人,就不會時不時覺得這只是工作,但總體而言 他們認為他們的工作是一種使命,而非職業或僅僅是工作,你可以用以下標準來區分出他們,他們的動力是什麼,是什麼讓他們持續努力、什麼推動或拉著他們,他們如何理解工作,他們如何詮釋工作的地方,他們的期待是什麼,最後,他們對這份工作的未來所寄望的是什麼。

那些將工作僅僅是認為工作的人,他們的動力是,每個月末或者每個周末的工資,工作是我不得不做的事,它是瑣事,我別無選擇。他們期待什麼呢,沒有什麼,他們期待星期五,期待放假休息,期待學期結束,期待兩年研究生結束,或者之類的。 而將工作視為職業的人,薪酬和晉陞是他們的動力,不斷不斷地升值,工作就像賽跑,跑到最高處,這就是好勝者常有的情況,他們的期望是更多的特權,更多的力量跟多的錢,更多的特權,更強的力量,晉陞,升職,不斷地成就,他們寄望的是不斷的升職,這也同樣用於其它領域。比如說,從醫學預科到醫學院,到最好的醫院的實習,到主治醫生 到部門負責人再到醫院院長。可以是從分析師到合作人 到合伙人,也可以是從助手到副教授 再到正教授,這種競爭實用於各個領域,而那些幸運地將工作視為使命的少數人,他們的動力來自於工作本身,是一種自我和諧的目標,是自我和諧的奮鬥過程。他們怎麼理解工作 他們認為這是種任務,是種使命,他們本就該做這個,做這件事比起所有其他事都更樂意,他們不認為這是瑣事,能夠參與其中就是一種特權,他們的期望也是他們的使命,是使世界更美好,而最後 他們寄望的是更多的工作,從而他們能實現自身,成就自身。引用軍事名言「可以成為任何他們想像成為的人」。

講到這個,要在每時每刻都感覺到召喚或使命,以及自我和諧的旅程是不太可能的,就像不可能總是能夠體驗到這麼多的快樂。舉個例子,教學就是我的使命,我感受到了召喚,來自於這件事本身 我做這件事比其他是更樂意。同時,教學中也有很多我不喜歡的東西,我確實偶爾會感覺到「這是我的工作 我必須要做的」的感覺。 比如每次上課前備五遍課,第一遍非常有趣,第二遍第三遍就有點重複了,但我知道如果我要把課講好,因為教學是我的使命。我必須要反覆備課,我也能感受到備一兩遍課和備五遍的區別,所以這對我來說很重要。但這是我的工作 就是瑣事 我不得不做的事。然而,記住涓滴效應,由於整體來說,這是種使命。整體來說 這是自我和諧的目標及過程,所以即使備五遍課也沒問題,也沒那麼糟,或者比方說你很喜歡一門課,假設是1504再做個假設,你一周後就要期中考了,你不可能不會享受其中每一步,比如把書看兩遍 或者看三遍,但如果整體來說這件事是自我和諧的,對你來說很重要,你很喜歡, 那麼那樣也就沒那麼糟糕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當你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你建立了新的聯繫,理解了你覺得很重要的知識。

關於使命同樣要記住的一點是,它確實從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你工作的種類,但更取決於你對工作的理解,我在書里講到的研究 是關於醫院裡的清潔工的,他們將他們的工作視為使命,為什麼? 因為他們不是將工作詮釋成「我必須清掃垃圾 打掃廁所」, 雖然這是他們實際的工作而是「我在照顧這些病人,沒有我的努力 沒有我這些出色的工作,就會產生更大的污染,醫院裡會有更多人受害」 而這些人,這些將工作理解為使命的清潔工會更願意和醫院裡的病人聊天,更願意伸出援手。 有趣的是同一家醫院裡的很多醫生將他們的工作僅僅視為工作,你會更容易, 同樣沒有好壞之分,你會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使命感,如果你在單位里是領導 而不是門衛或者清潔工,會更容易感受到. 但這並不代表打掃醫院的人就不能找到使命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Wrzensniewski在研究中給出的例子就是比較這些清潔工和其他清潔工,比較使命和瑣事 以及比較將工作視為瑣事的和將其視為使命的髮型師,我相信你們都被將理髮視為使命的髮型師剪過頭髮,我的意思是心理學家比理髮師要多,或者工程師 有的覺得他們的工作是「好吧,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就這樣吧」 有的則從更大的角度來考慮。我不是無足輕重的,我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將所有對工作的理解都歸於這三類。

想想投資銀行,我知道你們中很多人都想去投資銀行,一種理解投資銀行的方式是「我要去那兒 我要賺大把大把的錢,過上舒適的生活」這是種很重要的動力,人們不因該完全抵制物質上的舒適,沒有關係,然而僅僅這樣只看到這個的人「我能讓我過上很好的生活,我要送我的孩子去最好的學校這挺好的,我要住在漂亮的社區里,有一所漂亮的房子和一輛豪華的車 有很多的特權」 這是人性 這些需求都是正常的,但僅僅看到這些的人不會快樂或者不會長期的快樂,但如果不僅看到投資銀行的這些方面,還看到他創造崗位的機會 而它確實如此 JP Morgan和他之後的所有投資銀行家創造了成千上萬的崗位,在投資銀行業出現前都不存在的崗位,而投資銀行也能潤滑經濟的齒輪,能夠提供機會 使得你能夠繼續,不管從經濟上還是知識上,奉獻與非營利組織,因為當今許多非營利組織最需要的就是有效 健全 專業的財政政策,而這正是你作為投資銀行家或者顧問所能學到的。 有的人說「你這樣看待投資銀行是在給自己找借口」 你並不是再找借口,你知道你所做的是什麼嗎? 你只是看到了事實,真實的事情 不是人為製造出來得,但很多人看不到他們就像很多人看不到公車上的孩子,而如果你看不見它 那麼你就會認為它不存在。

對於很多投資銀行家來說,他們最終精疲力竭 因為他們沒有看到這份工作的積極部分,如果將其當成是就一定能看到的部分。許多工作,無論是在醫院做清潔工作,或者是作為一個醫生或者是作為投資銀行家,成為老師 志願者 和尚 不管什麼都能被理解為工作,也能被理解為職業,也可以被理解為使命,通常選擇權都在於你,看你怎麼詮釋它。Abraham Maslow說「沒錯我們許多人迴避了我們天生的職業(使命 命運 天使 職責)因為我們經常逃脫了一些本性,命運所指定(或者說暗示)的責任,即使有時是意外的,就像Jonah試圖逃離他的命運最終失敗了一樣」。 你的命運是什麼?使命是什麼? 天命是什麼?聽從暗示你天命的那個聲音,聽從指引你使命的召喚。它是什麼? 問題在於我們沒有花時間來思考這些問題,有時是因為我們害怕得到答案,萬一你想去教書呢?而所有來自外界的壓力讓你去做顧問怎麼辦?或萬一是投資銀行呢? 而來自朋友和同事的壓力說「你應該做點別的」 用你的哈佛文憑去找更好的工作時的壓力,最好的工作就是聽從你的內心,因為當我們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時,當我們追求自我和諧的目標和自我和諧的奮鬥的過程時,我們才能真正地活著,才能將世界變得更美好。甘地說過「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

如果你想讓世界更快樂 就要從自己做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這可能是你要問你自己的最重要的問題,而答案是有可能改變的,今天可能是這樣 兩年半後可能就不一樣了,二十二年半後可能又完全不一樣 或者五十年後。但問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真正地問自己這個問題 就有了可能性,能看到我們以前看不到的東西,打個比方,看到了公車上的孩子,我們的使命 天職 責任 使命。 我覺得將這一點概括得最好的是兩年前坐在你們現在坐的地方的一個學生,也是《商業中的女性》的創辦人之一,Ambani Cartert. 她說「我們不因該專註於生命中可以擁有的,而應想到那些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少了什麼你活不下去? 你需要什麼?

我們的下一個話題 關於目標,關於我們上次講到的,我相信你們沒有一個人能想到,這對於你和你身邊的朋友來說 都是非常陌生的。 就是......我沒預料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但很快我們就會講到我保證,在我們進入那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之前,我只是想製造氣氛 這都是設計好的,在我們進入那個話題之前 講講制定目標的一些建議,非常基本的建議,首先 要將它們寫下來,寫下來就是做一種承諾,比起只是把他們說出來,最好是公開地把它們說出來,而不是只說給自己聽或者只是想想,但把它們寫下來完全不同,很多研究都顯示了制定計劃,列出並寫下目標的作用。

其次 制定最早期限,很多人都會說「最後期限」 我的妻子Tammy說「我覺得制定最早期限會更有效 更有幫助」。 也就是我們希望完成這些目標的日期,為什麼要制定最早期限呢? 因為目標, 尤其是自我和諧的目標是可以激勵我們的,換句話說 給我們注入活力,它們使我們的生活更快樂,更具有活力。 因此要制定最早期限 制定目標,這非常重要。不是「我馬上就做這些事」而是「我在2009年7月1日前做好這些事」。 加上日期 使它們細化,換言之,不是說我馬上 或者很快就會提升銷量,而是 我會在2008年12月31日前使銷量增加5%。具體的最早期限以及具體的目標。同樣,比如說我想健身,不是一般的「我想要更苗條健康」而是「我要在2008年10月15日前 每周跑四次步 每次5英里」 明確 具體的目標,我們講過 制定目標最重要的不是在於完成這些目標,不是說我們會因為完成就感到高興,或者沒完成就悲傷, 其關鍵在於給予我們能量 給予我們動力 使我們自由,是通往最終目的的一種方式,而最終目的是過程本身,是那些最有助於這個過程的目標或者我們所擁有的,不是所有,但一部分 完成了一半的目標,就像肯尼迪在1962年提出的目標「我們要在這十年中登上月球」 而那時能夠忍受飛到外太空以及回到地球所產生的高溫的金屬都還沒有發明出來,那時他們都還沒有能將人送往月球 並使用著陸的技術,然而他宣布了這個目標「十年內我們要做到」這給予了NASA動力,有些人覺得他瘋了 但它確實給予了他們動力。而在1969年後,NASA動力嚴重減少, 熱情急劇減退,一直持續到80年代中期,因為他們沒有類似性的激勵的目標了。

在個人水平上同樣可以看到,我在書里也說道,當人們有了目標而沒有實現這些目標 或者實現了目標卻沒有制定新目標時,他們就會感到精疲力竭,失去動力, 要明確目標。 Ellen Langer做了以下研究:聚集一組人,將他們介紹給成功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然後告訴他們,這些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然後她讓這些人 讓這些學生評估這些成功人士,然後問「你覺得你有多大可能達到他們的水平」, 然後他們給了這些人非常高的評價,尊重他們敬仰他們,說自己永遠達不到他們的水平。然後她又召集了另一群學生,帶他們去見同樣的人,同一批非常成功的科學家 發明家,一個舉動改變世界的人,他還介紹了他們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些過程和特點,比如說經歷的失敗,不安、失望、坎坷 以及他們最終是怎樣從這邊跨越到另一邊的。然後她讓他們評價這些成功人士,他們同樣給了這些人很高的評價。而當她問「你覺得你有多大可能達到他們的水平」時,回答則是有可能。

我們都知道 信仰是自我實現的預言,長期成功的最佳預言者,此外 是John Carlton做的研究,除了不斷地問問題,最重要的是相信你能做到。如果我們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我們比較不容易相信我們能取得這樣的結果,使成功破滅。Langer說「人們能想像到自己的每一步,但卻覺得高峰是難以攀登的」 制定一個長期目標,然後將其拆分為短期或者中期的目標 , 短期目標,然後制定計劃基於這些計劃建立習慣,一步一步來將成功細化, 就會更容易相信那是可能的,也就更容易確實達到那個目標。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等待已久的時刻,一些你們都不熟悉的東西,你們可能沒有仔細想過,但是是一種...... 請讓我說完,我會講的,壓力, 我在課堂開始時問「有誰想要少點壓力的」 你們大多數人都舉了手,壓力是一種全球性的,不僅限於美國或西方社會,而是全球的通病,在這節課最後,這二十分鐘里 我希望我們都像這樣, 如果你們沒到21就去掉啤酒。 處理壓力最重要的一點, 這是一種全球性的嚴重的流行病,我們講到拖延症,我出現拖延症時會這樣做,去Google圖片搜索這樣的東西,然後告訴自己這是你工作的一部分,這很重要。 這是關於認知重建的,在處理壓力時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抽出點時間。

我來和你們分享一下 我以前講過的,摘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是由我們學校的Richard Kadison寫的一篇文章,他是本校心理諮詢處的負責人。「在一項針對全國13500個大學生的調查中, 近45%表示非常抑鬱,以至於沒法工作學習,94%表示對於他們做的事感到了過大的壓力」。45% 人們問我哈佛的課程情況,事實上那課程還挺有名的,他們說「是因為在哈佛嗎? 是因為在哈佛壓力比較大嗎?」不是的,事實上當Crimson 做了類似的調查後, 他們發現在哈佛是47%,所以其實沒有區別。 這是全球性的,不管是哪個大學哪個學院。 這非常令人吃驚,我震驚了, 過去16年里我都在大學校園裡,我知道情況是這樣, 但我還是對這個數字很驚訝, 而且這不是我們平時一天要經歷十遍的正常情緒起伏,而是會導致無法工作學習的抑鬱。

怎麼理解這45%呢? 通過看這94%讓我說得具體一點,可以看到 今天的學生要做的事太多了,當我還是Leverett宿舍的一個住校教師,因為我的博士學位是商學院的,我當時還是個預備商學教師,所以我當時做的事你們很多人都知道,我看學生們的簡歷,履歷,然後幫他們潤色,使其更適用於他們找工作的招聘及其他環節,令我非常驚訝的是 每年 幾乎每年簡歷都愈發令人印象深刻,字體更小,標題更大,頁邊距更窄,每一年 老一輩進入哈佛的人 他們會說「放在今天我肯定進不了哈佛」 確實是這樣,很不幸,但這是真的。 當我看到這些簡歷時 感到印象非常深刻,我會說「哇」 直到我注意到學生們為了這更小的字體和更窄的頁邊距所付出的代價,這代價就是過度緊張不安,太多要做的事, 壓力、焦慮,結果導致 有許多數據能支持這一點,結果導致了更大可能的抑鬱,這種情況我們時常會在大學校園見到,會在整個國家各處見到,會在世界到處見到。

我最近剛從中國回來,並沒有很大的差別,我最近也去過澳大利亞 也與此非常相似,在過短的時間內希望完成過多的事 學到更多的課 參加更多的學習社團,只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就是她 心理學家 獨一無二的Ellen DeGeneres在談論國家大事:「我覺得有一天情景喜劇只需要30秒,因為我們只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我們的注意力就只能維持這麼長時間,因為我們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很短, 我們都有注意力缺乏症或者說ADD或者OCD(強迫症)或者這種三個字母的病,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和耐心來把整個病的名字說完。因該有一個這樣的病 TBO-過於忙碌症,天氣預報可能是新聞最快樂的部分了,因為你們就能不時聽到些積極的東西,你們可以聽到「今天天氣不錯」或者「今天將會有個好天氣」, 聽積極的東西總是好的,因為我們總是聽到那些消極的東西,我們外面的世界如此混亂,以至於都沒辦法在注意到天氣很好,我們的節奏太快以至於無法注意到我們需要幫助來追趕這節奏,所以我們在這建一個咖啡店, 這裡建一個咖啡店,那裡建一個咖啡店..... 最小的咖啡店叫「大咖啡」。 我會要一杯咖啡伴一罐紅牛, 因為我很忙很忙! 我患了TBD我的瑜伽要遲到了 快 快點!」

TBD因該被收進DSM里,我們為這個TBD付出了很高的代價。首先,心理健康,抑鬱症最容易導致的後果之一生理健康,許多醫生估計約80% 我們的生理疾病是由於壓力所致, 使我們的免疫系統變弱。最後, 當今,今年曠工的最大原因, 全球來說 是關於我們的心理的,不管是壓力 或者情感 感覺 經歷,過去從沒有這樣,如今則是因為心理的原因,我們付出的代價,不僅是效率 還有創造力,回想拓延-建構理論, 當我們處於壓力下時,更容易變得狹隘和約束,相比於在盒子外思考來說。 好了,那我們該如何處理這種壓力呢? 該怎麼應對呢? 讓我們應用積極心理學,因為這確實是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的問題,至少我個人很早就想解決它了。傳統的問題,傳統的心理學家會問:「為什麼這麼多人壓力過大?」 這是非常重要的 非常好的問題,能夠引出很多好的回答, 但仍然不夠, 然後積極心理學出現了,而他們所做的是 同樣問一些積極地問題, 就像我們在講到關於危險人群的研究時說過,就像Marva Collins曾經問過一個不一樣的問題, 因為問題能打開思路 探索我們之前可能沒有見過的東西,這樣問題就變成「那些成功的過著健康快樂生活的人是怎麼做的」,換句話說,關注其作用的事物 也就是關注莖尖端的芽,因為雖然很多人都壓力過大 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一些人能夠很成功,同時過著健康和快樂的生活,他們是怎麼做的? 他們做了些什麼?

他們是這樣做的,人們發現他們有一些特別的特質,有兩點他們為自己建立例行公事。我們之前講過列行公事的。第二件事,也就是我現在要詳細講的,他們所做的第二件事 除了建立例行公事,不管是很多的例行公事,還是寥寥幾件 視乎個人需要和個人差異,除了建立例行公事他們還特別地不僅為工作 還為恢復也建立了例行公事,讓我們來解釋一下,我現在要說的是 心理學家以前沒有意識到的,因為它就像公車上的孩子一樣隱藏著 或者被第一個問題掩蓋著,只有問了第二個問題 他們才會注意到這些人將工作和恢復,列行公事化, 本質上他們發現的是, 這是我覺得研究壓力時所得的最驚人的結果,那就是問題其實不在於壓力,我們找錯了地方,事實上他們發現壓力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壓力實際上培養了我們的忍耐性 力量,並且從長遠來講讓我們更快樂。

稍等片刻,這是什麼意思呢? 想想下面這個類比,想想運動方面,你發生了什麼,你去健身房時實際上發生了什麼呢? 當你去健身房,你舉重時,你對你的肌肉做了什麼? 你在給你的肌肉壓力! 事實上,你其實就在...... 你的細胞在偷偷流淚,請問這是壞事嗎? 你所做的事是壞事嗎?完全不是,這是件好事,因為你舉重 然後兩天之後,再去舉重,然後下周 你接著舉重,長此以往, 你舉了一個月 兩個月 四個月 六個月,然後舉了一年的重之後,你就會像我一樣,或者也不會 所以壓力其實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比如說壓縮肌肉時 問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你去舉重 然後一分鐘之後,你又去舉重,然後不斷舉 不斷舉不斷不斷地舉,然後會發生的事就是,如果你不休息 不管是運動之間的休息,或者是休息幾天 那麼會發生什麼呢?你就會受傷 到時你就會受傷,那時你的肌肉就會拉傷,那時你就會鍛煉過度,這既有生理上 也有心理上的影響,這時你就是鍛煉過度了,換言之問題不在於壓力,不是生理上的問題 也不是心理上的問題,問題在於缺少恢復,那些既成功又快樂幸福的人是會感受到壓力的,然而他們很注重恢復。

就好像在座的任何運動員都知道 你們會有調整期 在重要比賽前都會有休息,你們不會每天去舉重,從心理層面上講也是這樣,如果我們不懂得休息 我們會付出代價,在生理層面上我們會受傷,在心理層面上我們會感覺到焦慮,最終可能導致抑鬱。 壓力沒有關係,他是好事,如果我們能恢復 它有時甚至是很令人興奮的。 我想和你們再分享一些我之前提過的書里寫的東西,《精力管理》我非常推薦你們讀這本書,也許在春假時你們可以讀一讀,Tong Schwartz和Jim Loehr想說的是:我們所要做的是將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從馬拉松運動員變為短跑運動員,從不停地跑 跑 跑 變為短跑,恢復 短跑 恢復。

這個想法,這個想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曾經是個馬拉松運動員,我是指在工作上。 我每天工作14個小時,我熱愛我的工作,非常努力。然後我決定結婚生子,我知道因此可能一切會變得不一樣,我說「好吧 我必須妥協,我只能一天工作少於14個小時,如果我想和我的妻子以及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的話」 我從某種程度上有點失望,但我有我優先的考慮,我做了這樣的決定。 然後我遇到了Tony Schwartz,他只用了幾分鐘就改變了我的觀念,改變了我對我的人生應該是怎麼樣的理解,當他跟我說時 我立即意識到就應該是這樣的,我開始應用它。而今天我可能沒有一天工作14小時那麼有效率,但也十分接近了,而我顯然更快樂了,我比還是個「馬拉松運動員」時更有創造力。

他的建議是這樣的,他書里講到這樣一個東西,這是我推薦的一種習慣,用一到兩個小時 也就是大約一個半小時,來「短跑」專註地工作, 精力非常集中,然後在那之後「短跑」之後,在儘可能少分心的情況下 用十五分鐘來恢復,心理學家發現我們能夠「短跑」 能夠專註,按照我們的生物鐘能持續一到兩個小時,每個人可能不同,有些人是一個小時,有些人可以持續兩小時,平均是一個半小時, 「短跑」之後 休息十五分鐘,可以是冥想,聽你最喜歡的音樂,也可以去健身,可以多於十五分鐘,但至少要十五分鐘,吃午飯,休息一下 但在午飯時,不收郵件,不接電話,那些只會增加焦慮。而是和朋友一起或獨自完全放鬆,如果我們的一天是 短跑,恢復,短跑,恢復, 我們就能持續,能夠維持高水平的精力,做更多的工作,並且更快樂。

我現在的生活就是如此,我的一天就是短跑 恢復 短跑 恢復,我能做更多的工作,我理想的一天就是一個半小時工作,十五分鐘冥想,一個半小時午餐 一個半小時 運動,一個半小時 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我一天凈工作6小時,但在這6小時中,我能做比十小時還多的事,更不用說我更快樂,並且更有創造性了,這樣的關鍵在於維持靈活性, 因為...對我來說理想的一天是這樣的,然而總有一些別的事,比如說我經常出差,我要教課,在這種時候 我不在電腦旁寫東西或做研究,但是因為這些事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我會做的是,比如說,我要十個一小時的時間段,例行的每周十個一個半小時時間段,有一些這種時間段是在飛機上,這沒關係, 有一些時間段我在家裡或者在辦公室里,但每周至少要有十個 通常多餘十個,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段, 當我做到時,我很快樂,我感覺很好 我做了很多事。

又比如瑜伽是習慣,維持靈活性,對我來說很困難的一件事就是 每天留45分鐘或一小時的時間段,但瑜伽對我來說很重要,它使我感覺良好,我在放假回來之後會談到關於它的研究,所以我所做的是 拆分瑜伽的時間段,現在那15分鐘的間隔有時是15分鐘的瑜伽,15分鐘的日落瑜伽,然後下一個15分鐘做另一種瑜伽練習,所以我將瑜伽拆分成每天兩到三個時間段,又是例行公事的靈活性,這對我來說有用,非常有效。 關鍵在於 我最後要講講這個,關鍵在於保證不同程度的恢復,第一種恢復,從最小的級別15分鐘的冥想一小時健身或者午飯休息 隨便什麼。中間級別的恢復就是睡一個好覺,我們會講到睡覺的重要性,睡眠是對幸福 對快樂 對創造力,以及對你的記憶力的重要投資,睡眠很重要 每周都要休息一天,即使上帝也需要一天的休息 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 最後就是假期 J.P.Morgan說過「我可以一年工作九個月,但不能工作12個月」。 娛樂帶來創造力,記住這一點。 下周二我們會在這裡進行期中考試,周四不用上課,記住假期就因該好好地享受, 祝你們好運, 假期後見。

推薦閱讀:

努力和運氣,哪個更重要?
年少真的不知道愁滋味嗎?
請用一百字內描述你最想要的生活?
有人在夢裡經歷過另外一種人生嗎?
你曾經因為什麼事情或變故才放下了所謂的面子和虛榮?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