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幸福課 第四集 積極的環境能改變人

早上好!請他們獻歌時,本來想選另一首歌,但是…算了吧。 我們確實愛你們!今天課程的內容是上節課的延續,是這門課的基本前提 「我們來自哪裡,我們將去哪裡」從各個方面展開論述螺旋的基礎。我們將在本學期一起創建它!上次我們講到改變有多麼困難。我們談到「雙胞胎研究」。 舉例說明了 Lykken和Tellegen提出的「也許改變我們幸福水平和試圖改變身高一樣困難和徒勞無功」。然後談到這些研究學者們犯的一般性的失誤和錯誤,誤解改變的本質。因為如果一個人在改變,問題已不再是「是否可能改變?」 而是「怎樣才可能改變」。 還談到劍橋-薩默維爾研究,證明勞斯萊斯干預徹底失敗。五年來,劍橋、哈佛和麻省理工的頂尖科學家、研究人員、 精神病專家和心理學家瀝盡心血,帶著美好的意圖實施改變,但最終失敗。不僅沒有實現正面的改變,實際上是帶去了負面的改變。

還記得嗎? 干預組的酗酒比例和對照組相比是增加的。未參與干預的對照組更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後獲得升職。改變是困難的,但我們又說「Marva Collins實現了改變,所以改變是可能的。」Martin Seligmen和Karen Reivich 及大量學者都成功地實現改變。困難在於,如果我們想成為實踐理想主義者,就要理解是什麼帶來改變然後去做,傳播理念、傳播研究的理念。即使研究並非總是傳達好消息,它傳達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為的方式而不是空洞的夢想、渴望、希望、願望,那遠遠不夠。好的意願、理想主義、好的意圖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紮根於研究。這正是Maslow的想法。當他談及類似的曼哈頓計劃時。科學家、積極心理學家、當時的心理學家、社會科學工作者聚在一起,在流行學術領域中挑選出幾種觀念、幾個有效的項目,再複製它們,研究最好的。正如Mariam同學課後找到我時說的 「流行學術其實是要將傑出大眾化」我喜歡這個說法。

將傑出大眾化,研究最好的再應用在其他人身上。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偉大的計劃,有了Maslow創造類似曼哈頓計劃的偉大想法。但是如果我不想參與計劃?不想成為學者?只想做自己的事,我能否實現改變?答案是,絕對能夠。人若想在世間有所為,真正實現改變,面對的最顯著障礙之一是他們低估自己實現改變的能力。心理學界有很多研究。愛默生和莫斯科維奇是先驅。他們和其他學者都證明少數人,經常是一個人,如何實現重大改變,能實現顯著的改變。愛默生說「人類歷史是少數派和一個人的少數派的權力記錄。」很多社會科學研究支持這個觀點。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說「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有思想,堅定的市民可以改變世界。事實上,正是這群人改變著世界」。所有改變從一個人或一小眾人的思想開始,然後不斷擴大。問題是「它如何擴大」以及為什麼我們難以理解我們能夠做出改變這個事實。並接受「被同化以及據此生活。」如果我們能了解我們需要理解的,是改變如何發生,改變以指數級發生,我們與其他人的聯繫及他們與更多人的聯繫,形成了一個指數函數。可以用你們熟習的「蝴蝶效應」為例加以解釋。一隻蝴蝶在新加坡拍動翅膀,理論上能在佛羅里達引起龍捲風。原因在於粒子的連續碰撞。

它也解釋了六度分隔理論。我們都是關聯和相互關聯的,在一個潛在善的網路里。為了說明人類網路的指數本質,我們來以笑為例。研究證明笑有傳染性,別人笑會引起你發笑,你發笑會引起別人發笑。以此類推,即使路人與你擦身而過時,你沒笑,表面上你沒有笑,但你面部的細微肌肉會收縮讓你感覺更好。笑是傳染的,如果你的笑感染了三個人,這三個人每個人又引起另外三人發笑,那九個人每個人再用笑容感染三個人。只需要20度的分隔,從你用笑容感染三個人開始,全世界就會笑起來。社會網路的指數本質,讓別人感覺良好也有感染力。恭維別人,如果你能讓三個人甚至四個人度過美妙的一天。他們會推展讓四人有美好的一天。以此類推,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整個世界都會感覺更加美好。這是指數函數的本質,笑和笑聲是傳染的。為了說明這一點,我會插播一段錄像(西班牙語)很難不笑不是嗎?我要再看一遍。

報歉,今天講座的主題是嬰兒,一會還有另外一段。讓我們先理解指數函數的本質,以便理解「一」的力量。我想找個人和我作個交易,交易是這樣的,我要做的是要求你們,純屬自願,可以不做交易。是這樣的,我要求你們每天給我······還是我給你們吧。我給每個和我作交易的人,每天一千美元,連給30天。你們給我的是,第一天,一分錢。第二天,二分錢。第三天,四分錢。每天給我前一天的兩倍錢,從一分錢開始。誰願意和我作這筆交易?我會在未來30天每天給你一千美元,你們要做的是在未來30天給我一分錢,第二天二分,然後是四分、八分,以此類推。

任何人?誰想做這筆交易?一個人,還有嗎?我少了三萬美元,還有嗎?很好,好!是這樣,結果將是這樣。在第30天,我再給你一千美元,你將從我這裡一共得到三萬美元。在第30天,我將從你那裡一共得到,包括前29天,不 ,在第30天,我將從你那裡得到5368709.12美元。再翻倍,乘以二。這將是我在一個月賺到的錢。第一天一分錢,第二天二分錢······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不懂指數函數的本質,也不懂「一」的力量。再舉一個例子,開玩笑的,我放過你。另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捕獲了我的想像力。在我小時父親給我講象棋遊戲的由來,有些人可能知道這個故事。象棋遊戲的發明人,他在印度,去見當地的國王。國王很喜歡這個遊戲並說:「我要如何獎賞你?」 象棋發明者說:「不必,真得不用獎賞」國王說:「不!我想獎賞你!我要怎樣獎賞你?」 於是象棋發明者說「好吧,我希望,在第一個方格上,我想要一粒大米,在第二個方格上,我想要兩粒大米,第三個方格四粒大米,以此類推······那就是我的要求」國王問:「你確定只想要那麼多?我可以給你更多獎賞,這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發明人說:「我確定。」 國王指示助手去實現他的願望。當他們開始計算需要多少粒米填滿所有方格時,從第二格到第63格。他們發現米粒,能厚厚地覆蓋全世界。再一次,誤導······沒有理解指數函數。因為我們不理解,指數變化的本質。

最後一個例子,你們認為需要折多少次,你們面前都有一張紙,你們認為需要將紙摺疊多少次,才能碰到月亮?月亮離我們24萬英里,需要摺紙多少次,才能碰到月亮?41次!如果你們有一張紙,再在下課之前摺疊41次,你就能碰到月亮。我不理解人類登月有什麼大不了的,在我看來很簡單。得出的結論是,我們低估影響改變的能力。因為我們低估了指數函數的增長。我們活著的每分鐘都在影響世界和他人。問題是我們選擇哪個方向,是成為推動改變的力量?深思熟慮,成為實踐理想主義者?還是只有好的意圖但不付出?必要的努力發揮正面指數函數的作用。這門課的最後一份作業,是由你們做一次報告。選修和專修學生都要做,你們要準備一次講座。我們在組織課堂時心中就有這個想法,你如何影響改變那些被你改變的人,希望能進一步影響其他人等等。從許多方面,此想法取自電影「讓愛傳出去」我想插播一段片段,引出接下來的話題「讓愛傳出去」為那些沒看過電影的同學。電影「讓愛傳出去」深刻地描述了人類網路是指數函數的觀點。我們低估了自己影響改變的能力。因為我們低估了指數函數的增長。如果世界只是個巨大的失望會怎樣?除非你把在這世上討厭的事物翻轉過來。

你們可以從今天開始,這是我,這是另外三個人,我準備幫助他們,他們每人再幫助三個人,再每人幫助三個人,但必須是很重大的幫助,他們無法自己做到的事。一個想法可能改變世界,車壞了?很敏銳的觀察力,我能幫你。你給我一輛嶄新的捷豹但不要回報,你可以稱為陌生人之間的慷慨解囊。你對我兒子說了什麼,讓他把一個流浪漢帶回家?我有新聞相信我。Chandling and Moss的高級合伙人往外送新車,把愛傳出去,幫三個人三個大忙。不可能把兩個人放在一起令其彼此喜歡,就是它,把愛傳出去。喜歡這個主意,你可以改變一個人,想進來留下嗎?這很複雜。進來,本來就該很困難,我不在乎你的燒傷。Eugene 如果那是你的顧慮,那是你顧慮嗎?我不能,我很難過。別說你有多為我難過,也許你害怕被拒絕,我無法拒絕你,你變得太快,你還會向外傳遞愛嗎?為了我,再給她一次機會。要來不急了,我想穿那條綠色的裙子。不,你很香!真的?是的。「把愛傳出去」是洛杉磯興起的一場運動。學生:「別說笑,一場運動?要是我們不改變世界,你會讓我們不及格。」你可能只得一個C,影響三個人,每個再影響三個。以此類推,經過20度分隔就能改變世界,整個世界。

第三個前提,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很多研究表明,基於外在因素改變快樂很難。對幸福的研究,心理學家用這個詞來描述快樂,已經進行了很多年。直至最近,多數完成的研究,使用的都是問卷方式。很多人置疑問卷的真實性和價值。因為它是主觀的,我們是在測量真實的東西嗎?過去幾年,呈現的情況是越來越多心理學家,使用大腦掃描。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腦電圖及其他手段。他們的有趣發現是,兩者有很大的關聯性。在所謂的客觀手段,如大腦掃描、腦電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生理學手段和人們對自己的幸福的評估。換言之,即快樂的主觀水平,兩者有很大關聯。

這在很多方面給多年來進行過的研究提供了可信度,在擁有技術進行更全面的研究之前,我和大家討論的各種研究,有些使用大腦掃描,其他是自我評估。兩者同樣有意義有價值,我們會深入討論研究的進行方式當我們談到冥想等現象,或像是Richie Davidson 通過掃描大腦,顯示八周的冥想項目。可以產生重要改變,或年輕的Joshua Greene 他對道德進行研究 顯示大腦里有道德中心。手段更成熟、更有趣。有趣的是,它驗證了許多至今通過不全面的方法,所完成的研究的正確性,像自我評估 Daniel Gilbert所作的研究。他教初級心理學的「有效預測」。

以下是他的一個研究。他所做的是去訪問接受終身職位審核前的教授,他們要麼得到要麼得不到。他問他們「你會多快樂如果你得到終身職位?」 他們說「喜出望外,這是我多年努力的目標,這將會是將是夢想成真」。 「你會快樂多久?」他們說「餘生都會很快樂,因為這是我們努力很久的目標,它會讓一切變得更簡單。我可以停止不成功便成仁的競爭,我可以更加享受工作,這將改變我的人生。」他問他們「如果得不到終身職位會怎樣?如果被拒絕呢?」 他們說「我們會很難過,這是我們多年來努力的目標」。「那你們會痛苦多久?」 「可能直到我們在別處獲得終身職位,即使到了那時,可能也不夠。」如果在一所學校無法獲得終身職位,就沒有可能在更高學府取得。經常是在別的院校獲得那些比拒絕你的學院,差一等的院校,所以那會讓人難過很久。Gilbert再去訪問他們,這時他們已知道終身職位審核結果。有些得到,有些沒得到。他問「你們感覺如何?」得到的說「喜出望外,我們沒從這樣快樂過。」 「你們的快樂會持續多久?」「餘生都會倍感快樂 我們成功了!」 然後他去找沒得到終身職位的並問「你們感覺如何?」 他們很難過,而且確信,會難過好久。

三個月後,他再去訪問他們,六個月後再去。Gilbert和他的同事發現,幾乎每一個人,不管得到還是沒得到終身職位,都恢復到之前的幸福水平。如果他們之前是快樂的,六個月後也是快樂的。如果他們之前是不快樂的,不管他們是否得到終身職位,他們都是不快樂的。換言之,情形看似這樣。然後回到基礎水平,或者看似這樣。然後回到基礎水平,他們對中彩票的人做了同樣的研究 「如果你真得中了一千萬美元 ,真得能讓你更快樂嗎?」是的。更快樂一段時間並不長久。西北大學的Philip Brickman做了這個研究。

經過六個月。人們恢復基礎的幸福水平,遇到嚴重意外的人,意外導致癱瘓,經常地、一般性的… 再次強調,這是平均而言,都會恢復到基礎幸福水平。他們以前是快樂的,一年後,他們也會快樂。如果不快樂,將維持不快樂。極端情況對我們的幸福影響很小,伊利諾伊大學教授Ed Diener 就快樂水平作了大量研究。他自70年代開始研究,他的研究顯示,他和其他人,包括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 表明財富對幸福水平的影響很小。就像中了彩票,對我們是否幸福影響甚微,並不是說一個沒有足夠食物,一個無家可歸流落街頭的人,每個月多有一兩千美元,那當然會讓他或她更快樂。但超出基本需要後,當我們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即有食物、住所、基礎教育,這些需要一旦得到滿足,收入的影響就微乎其微。幾代人之間沒有變化,我們這一代比父輩富足比祖父輩更加富足。我們不是更快樂,這是全球現象。

不論是中國、英國還是澳大利亞或美國,幸福水平幾乎是靜止的。焦慮水平和抑鬱水平,正如第一堂課講到的,有明顯的加深。收入水平的影響很小,總得來說,外部環境的影響很小。回想你們的親身經驗,你們感覺如何?回想自己考入哈佛時的體會,信箱里收到一個大包寫著「已錄取」在四月一日或12月未,當你拿到大包時,有何感受? 可能是喜出望外可能是你人生的亮點。在那一刻,如果你們像我一樣,你們也會想「成功了,我會快樂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我在高中很努力。很多時很困難,很多時很痛苦,但完全值得。我考上了哈佛!」第二天,你還會有這種感覺,因為學校的人開始談論你如何考上。你感覺很棒,不是嗎?可能整個高三都會感覺很棒,當然難免起起落落。但總是來說是高水平的快樂,這種快樂將持續一生。來到這裡,經過新生周,你知道快樂會持續一生,因為身邊都是傑出的人。大學生活很豐富,派對不斷。你說「人們對哈佛的想法都錯了,這裡其實是個派對大學。」你們很確定這一點,不是嗎?不僅是個派對大學,而且未來四年甚至以後,都會過得很快樂。因為你的人生被這封錄取信改變,沒錯吧?事情也許從開課第一天就發生變化,但沒有完全不同因為這是購物期,妙不可言的階段。你們選擇課程,比去商場更過癮,有三千門課程任你挑選。在哈佛的第二周妙不可言,這種情況將持續下去,餘生將是一浪高於一浪的快樂。事情突然開始發生變化,輕微地、非常輕微地,要寫第一篇論文時,情況徹底改變。或期中考試來臨時,你恢復基礎幸福水平。

如果你在高中、初中時經歷過很大壓力而且不快樂,一般來說最好的預言家會說,在哈佛呆上一個月,你會有同樣的感覺。外部環境影響甚微,同樣地。居住地的影響也很小。人們會想「如果我搬到,尤其是在白天,要是搬去加州,我會更快樂?」 錯誤,加州人不比麻省人更快樂。剛去到一個溫暖的地方,會感到放鬆,幸福水平高到值峰。但很快我們會恢復基礎水平,和以前的我們一模一樣。我會進一步說明。雖然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我敢和你們打賭,下面的說法是正確的。我們的幸福水平不會有所不同,不論我們是生活在河邊還是呆在監獄,這個例子把理論推至極限,但是真的。我喜歡這件襯衫。什麼?不能和大狗一起跑就呆在院子里。這裡有韓國學生嗎?好的,你在這麼冷的日子趕來。很出色,我很感激!我們真是受寵若驚,不會有所不同,微乎甚微的區別。我們在哪裡,我們生活在哪裡,收入水平、是否中彩票、是否取得終身職位、入讀理想中大學、找到理想工作,大四學生可能已經找到。沒錯,你們會感覺極至的幸福。我肯定拿到錄取信時,你們的幸福感也達到峰值,但很快又恢復到基礎水平。對基礎幸福水平很重要的一樣東西,它是一個外在因素。那就是民主和壓迫。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通常明顯,比生活在獨裁製度下的人更快樂。

以女性為例,生活在壓迫制度下的一般沒有生活在自由國家的女性快樂。生活在達爾福爾的人,肯定沒有生活在丹麥或美國的人快樂。這些是能產生區別的。極端情況,比如我舉的無家可歸者的例子,收入當然會改善他的境遇。移民到自由國家,當然會讓他們更加幸福。但在這些極端情況之外,增加或減少的外部環境,產生的區別很小。這即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壞消息是,看來不論我們怎麼做,都無關緊要。我為什麼還要努力爭取好工作?我為什麼要拚命入讀這所學校?

如果這些都無關緊要,總要經歷高低潮。答案是,是的,它不會改變我們的幸福水平,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水平。很多人說,一般的快樂或不快樂水平是由於人們有過高的期望,如果能降低期望,降低壓力水平,我們會更享受生活。我不在乎成績是不是B,不在乎會讓我更快樂。如果我降低期望水平,我不在乎從事什麼工作。只想快樂,你可能會快樂。降低期望水平會略微快樂些,但從長遠來說行不通。下周我們會談到這個問題,長遠來說行不通。問題不在於是否降低那些高的期望,這一點不重要。問題在於正確和錯誤的期望,而不是低的和高的期望,那不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水平。能影響幸福水平的是我們的期望是正確還是錯誤。錯誤的期望認為進入某間公司、獲得升職、找到理想的伴侶,就能讓自己更快樂。搬去加州或哈默堡,這本身不會讓我們更快樂,那是錯誤的期望。正確的期望是相信內在的改變。這些事情不會讓我們快樂,事實上,我們的準備和體驗幸福的可能性,主要由我們的心境決定,不是我們的地位或銀行賬戶狀況。我們要改變我們的認知、心境,要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詮釋,以及我們的遭遇、成就、失敗。重要的是我們選擇領悟什麼,精力集中的焦點是什麼。重要的是轉變,而不是外部信息或外部成功。1504這門課程的重點,是關於轉變,正如我在第一課中提到的。

我想進入第四個前提,這堂課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在很多方面,我們能理解人類智力發展歷史,僅僅基於這個觀點,應不應該接受人類本性?我們能否完善它?它能否改變?這個工作或者說這些觀點,基於Thomas Sowell的成果。Thomas Sowell哈佛58屆學生,目前就職斯坦福的胡佛研究院,我心中的一位知識分子英雄。他的工作和作品的貢獻在於解釋了人們為什麼會選擇一個黨派反對另一個,為什麼會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摒棄另一種。這本書幫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了解別人。不論是政治上、心理上還是哲學觀上。對政治感興趣的同學,如果說有一本書是必讀的,讀完Marva Collins的作品後,就是這本 Thomas Sowell所執的觀點是什麼?

他把人分成兩個陣營。那些認為本性受約束,有局限性的觀點的人和認為人性不受約束 無局限性的觀點的人。認為人性受約束的觀點的人,相信人性無法改變,它是永恆的。我們有一些本能,有一些慾望,它們是固有的,無法改變,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作為人的物種只有與生俱來的東西,我們的缺陷不可避免,無法改變,不論好壞,我們只能接受。我們只能接受缺陷。執有人性受約束的觀點的人認為,我們的本能、慾望,我們的本性是永恆的,唯有接受,但他們沒有屈服,而是加以引導。如何引導?通過建立某種政治機構,引導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人性向好的方面發展。執有這種觀點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創造了它們,創建了人生哲學、心理學,各種機構和體系,來引導我們有缺點的不完美的人性。

在哲學史上認為人性受約束的人,包括漢密爾頓、亞當斯密,學習經濟學的都耳熟能詳 Fredrick Kayak等。這些人認為「我們的本性是受約束的,是有局限的。」Edmund Burke說的。最準確闡述這種觀點的,是培根的話。他是17世紀時科學運動之父,是一名哲學家「號令自然,必須遵守自然。」不論是物質本質還是人性本質,我們都需要遵守它,本質是不變的。還有人性不受約束的觀點,也許你更樂觀,更加樂天,人性可以改善,可以改變,取決於我們去不去做。本性可以完善,不需要接受缺陷不可避免的觀點。可以完善它,有辦法解決這些缺陷。完善不完美的地方,我們的職責,機構的目標。不論是政治機構、教育機構,各種體系,各種組織,個體哲學家,心理學家,職責都是改變人類本性,完善它,把它變得更好。致力於此的哲學家有托馬斯傑斐遜、盧梭、蕭伯納、德沃金及其他傑出思想家。

Thomas Sowell的貢獻是,繪製了整個世界智力發展歷史,展示出人們執有不同觀點,兩種皆然不同的政治觀點。最好地闡述了本性受約束觀點的人。法國哲學家政治家Benjamin Constant說「命運召喚我們進行自我完善」執本性受約束觀點的人,是在政治上,並非總是, 但一般都是支持資本主義的人。比如亞當斯密,開創了「不可見的手」的理論,把不完美,有缺陷的本性導向好的,執本性不受約束觀點的人。傾向烏托邦主義或共產主義,並非總是有時是。為什麼?讓我們來改變人類本性,自利不是好事,長遠來說是有害的。所以,我們需要改變它。而認為本性受約束的人,他們會說「我們也許不是那樣,但本性難移,不能改變它,我們盡去完善它,把它導向好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基於人的觀念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手段,我為什麼要給你們講這個?這不是政治科學課程,因為它與心理學息息相關,它與心理學息息相關。我們認識了現實嗎?對人類本性執不同觀點,最終將影響我們心理。這是非常有意義和重要的。

我來解釋,首先,有些人在政治上執受約束的觀點。但在心理學上執不受約束觀點,並不總是一致,但多數時是一致的。這門課提倡的心理學觀點,是本性受約束觀點。換言之,那是我相信的觀點,我會用三個研究加以證明。從今天開始,直到下個學期,人類本性是固有的。我們有慾望,我們有生而有之的本能或上天賜與或經幾百萬年在進化中形成。這些本性不會很快改變,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它是固有的。不論好壞,我們都要接受它們。在接受這個本性後,我們唯一能做的,是通過研究首先來理解它。理解它後,好好地利用它。通過研究、探究,通過內省來理解它,然後好好地利用。如何引導我的本性?

現在我想演示一個案例研究,說明我所謂的本性受約束的含義。為何它對快樂、幸福、長久的成功如此重要,當論及到我們的心理時人性受約束觀點很重要。我談及的話題是准許為人。原因有三。第一,它說明了Thomas Sowell的觀點,在心理學領域的政治方面。第二,因為我認為它是,快樂和幸福的最重要支柱之一。第三個原因,因為它引起人們對何為積極心理學的誤解。當我開始教授這門課時,有六名學生,我記得有一天坐在學生宿舍里,獨自用餐。一名學生走進來說「能一起吃嗎?」「當然」我們共進午餐,他對我說「Tal,我聽說你教一門有關快樂的課程。」 我對他說「是的,沒錯。」他說「我的室友選了你的課。」 我說「那太好了」。六名學生中有了兩名,他說「Tal,你現在要多加小心。」我問「為什麼?」他說「Tal,你必須小心。」 我說「為什麼?」 他說「因為如果我見到你不快樂,我會告訴他們。」第二天上課時,我講了這件事並對學生說 「我最不希望你們以為我總是保持快樂,或者你們。在期末或學年末,那門課程要講一年。你們到學年末時,會一直保持快樂。」

只有兩類人,體會這種持續的快樂,不會體會到痛苦的情緒。像憤怒、嫉妒、失望、悲傷、不快樂、抑鬱或偶爾的焦慮。兩類人不會體會到這些痛苦的情緒,一類是精神病人,因此不會感受到痛苦的情緒。第二類,沒有痛苦情緒體會的,是死人。沒錯,所以,如果你們體會到這些情緒,那是個好兆頭,說明你不是精神病人,也還沒死。然而在當今的文化中,我們不准許自己為人,也沒有體會痛苦情緒的自由。我們為這種無能付出高昂代價。為拒絕接受,本性受約束,生而有之的事實,付出高昂代價。孩子和嬰兒,回到嬰兒期,我們准許自己為人,我們知道那是自然的。事實上根本不去思考,自然而然地經歷起起落落,後來當我們停止准許自己為人時,當表象變得很重要時,當我們開始發覺其他人在看我們時,時刻評價我們時,人們遠沒我們以為的那麼注意我們,那時我們停止准許自己為人。為此我們付出代價,包括精力水平、幸福感、快樂感、創造力。最終以成就大小作為代價,我舉一個準許自己為人的例子,准許為人,不是說大家應該像那樣。

我的意思是我們都需要一個空間,生活中要有一個地方,在那裡我們准許自己為人,可以是和摯友在一起時,我們關心的人。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時,寫日記時,這時我們准許自己為人,准許自己哭泣,快樂。如果不那麼做,我們付出代價。我們需要一個無條件接受自我的地方。我得到的最好建議,或者說是我們,是我妻子和我。當David 我們的大兒子出生時。Tok Shapiro醫生給的David在凌晨一點出生。早上八點時,他來查看我妻子的情況,查看嬰兒的情況。不知為什麼,他沒詢問我的情況,一切都正常,在他走出房間時,他轉過身說「還有一件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你們將體會至每一種情緒,極至的情緒。那沒關係,是很自然的事,我們都經歷過。」 然後他走了出去,這是妻子和我,得到的關於撫育孩子的最好建議。為什麼?

讓我舉個例子。一個月後,我開始偶爾對David產生一種嫉妒,因為這是妻子和我在一起後,第一次有人夾在中間。另一個人比我獲得更多的關注,不管我怎麼哭,我嫉妒他。然後五分鐘後,我對他產生最強烈的愛意。一種我從沒感受過的情緒,平時我會想「真是個偽君子,事情不對勁,前一分鐘充滿嫉妒,轉眼體會無盡愛意?」 這完全合情合理,完全正確,這是為人的一部分。因為我腦子裡裝著兒科醫生的建議,准許為人,那幫了我很多。我體會嫉妒,接受它,然後享受和讚美。我對David產生的積極情緒,准許為人。這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Daniel Wegner對「反語處理」做過研究,當我們壓抑一種自然現象時,那種現象只會加強。

我用一個實驗加以說明,在接下來的十秒鐘里,不要想粉色大象,在接下來的十秒鐘里不要想粉色大象,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嗎?就是大耳朵的小飛象?在接下來的十秒鐘里不要想粉色大象,我肯定沒有人想一頭粉色大象,是嗎?事實如何?多數人都會想粉色大象。因為當我們企圖壓抑一種自然現象時,比如提起一個詞時浮現出相應形象。只會加強它,壓抑自然的痛苦情緒也有此效果。企圖壓制它們時,它們會加強。當我聽說Marva Collins的事迹,並決定以教書為終身職業時,我知道必須克服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個性內性。站在聽眾前面我會很緊張,對我來說,超過五個人就算眾多聽眾。但我必須克服這個問題,我知道必須克服它。所以我會站在聽眾面前,在那之前,我會對自己說 「不要緊張,不要焦慮,今天不能焦慮,不要緊張,不要緊張,不要······」事實又是怎樣?我即緊張又焦慮,但在讀過 Victor Frankl 有關「矛盾意向」的闡述後,我開始准許自己為人。現在當我去上課時,緊張感 因為我准許自己為人,在課堂進行三小時後會消失。但緊張是可以控制的,每次上課前我仍會感覺緊張,其實這是件好事,它可以控制,我能應付它,能控制它,准許為人。

拒絕本性導致次優表現。不論在情緒上還是外在表現,想像每天早上醒來後對自己說「我拒絕接受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很麻煩,要被迫上下樓,我只想早上時飄去劇院,我只想下午時飄去餐廳,更加容易,更少痛苦。」想像過這樣一種生活,你真得能拒絕接受萬有引力定律嗎?那會是怎麼一樣生活?首先,你可能活不長。如果你不接受,人會從半空中掉下來的事實,即使你倖存下來。比如你在一樓,就算你真得倖存下來,你的生活將是處處受挫,拒絕接受現實事物,不論你喜歡與否。

所以我們接受萬有引力定律,不僅如此,我們利用定律發明遊戲。你們中喜歡運動的,教室里多數人都做運動。跑步時需要萬有引力定律。你能想像哈佛和耶魯,在沒有萬有引力的情況下進行橄欖球賽嗎?你能想像沒有萬有引力情況下的籃球賽嗎?我不是在說喬丹,而是普通人。我們接受它,並利用它發明遊戲。然而說到情緒時,我們卻不這麼做,這是關鍵點。人類本性的痛苦情緒,一如物理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號令自然,必須遵守自然」。航空航天工程師,想製造飛機,必須遵守,加以考慮、學習、研究理解萬有引力定律。心理學家也是如此,人類本性受約束的觀點,號令自然,必須遵守自然。然而我們卻不那麼做,我們的文化不那麼做,為此我們付出高昂代價。我們正在經歷我所謂的「大騙局」。我們是那種嘴上說「你好嗎?」 嘴上說「很好,棒極了!」事實上我們不是那麼好。更合適的回應是「我正經歷不順,恰逢困境,我很難受。」然而我們不想承認事實,我們不准許自己為人。因為我們覺得是自己有毛病。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情緒,每個人都說「很好,棒極了!妙不可言!」當我們被問到「你好嗎?」時,我才不要作唯一的掃把星,我才不要作唯一的喪氣鬼。於是我說「很好,棒極了!」就這樣我們幫忙壯大了這個大騙局。正是這個大騙局導致嚴重的抑鬱,嚴重的抑鬱是快樂付出的終極代價。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今天有那麼多人,感到抑鬱,達到45%。

全國大學校園都如此,沒有足夠的「准許為人」。我不是說要我們肆無忌憚地表達情緒。有人走向我們,在William James大廳的電梯里,我說「你好嗎?」。 「感謝關心,這得從我三歲時說起。」我不是這個意思。在William James大廳也許會遇到這種事 因為那部電梯運作得太慢。但不是那樣,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一個空間,生活中的私密空間,和摯友一起時,和家人在一起時,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時。我們要准許自己為人,我說的不是屈從,遠遠不是那樣,不是說「我很抑鬱,這是毫無辦法的事,我接受我的本性接受我的狀態,就這樣吧。」我說的不是屈從,我說的是主動接受,那是什麼意思?它意味著理解有些事,我無法改變,有些事我能而且應該去改變。我們會集中討論的一點是「差別」在有關「改變」的課上中會著重談,情感、行為和認知的差別,心理學的ABC 情感代表情緒,行為代表行動,認知代表思想,無條件地接受,准許為人。主要與情感相關,與情緒相關,它們是現實存在。就像萬有引力定律,那不代表我們要接受我們的行為和認知。

舉個例子,我可以······因為以前的經歷,嫉妒我最好的朋友。那種情緒本身不代表我是個壞人,這是人類本性。我從沒遇到過任何一個,從來沒有或沒有體會過······也許吹喇叭那個可以,除了他,誰都嫉妒過別人。如果說吹喇叭那個真得無欲無求,那也是修行幾十年的結果,嫉妒是人性的一部分,嫉妒沒有好壞之分。

憤怒也無好壞之分,抑鬱和焦慮也無好壞之分,那是人性的一部分。問題在於,我要選擇怎樣的行為,去表達情感?道德在此介入,我可以選擇道德和不道德的行為。對待最好的朋友,孩子或一般人,我仍會嫉妒最好的朋友。但選擇對他寬容和親切。認知也是如此,我們會深入討論認知,當談到認知行為治療時,我可以感受它。但不代表,我要屈從於對那種感受的想法。我們會頻繁談到沉思,其實沉思痛苦的情緒,沒有多大幫助。書寫描述更有幫助,向別人傾訴更有幫助,要勝過總是想著。被女朋友甩了多麼的慘,我還沒在快餐店找到新目標,沉思沒有幫助。我沒有必要接受,所有不理智的想法。下周我們會更深入地探討如何認知性地重塑自己的想法, 但情緒、情感即情緒,是無法改變的。重要的是要真實面對現實,這也是本門課的重要主題之一。從很多方面來說這門課不該叫「積極心理學」。我在你們選了這門課後才挑明,想退課也晚了,這門課不是講「積極心理學」 而是一門「現實心理學」課程。

因為積極心理學可能表示,我們只聚焦於積極的起作用的部分,忽略其餘不起作用的。我們要做的就像是改變鐘擺幅度,比起21比1的比率,兩方更均衡。我們做得更多,除了專註於積極的一面。與此同時,也認同痛苦的情緒和美好的情緒一樣都是人性的組成,我們越早接受越好。那並不代表在1504課程結束後,或修讀完另外100門課程,然後就可以把讀過的書丟了。並不是說,你就不會再感受到痛苦的情緒,只是你的心理免疫系統會變得更強。希望在本學期末就見成效,心理免疫系統會變得更強。那不表示我們不再得病,而是意味著我們更有抵抗力,即使得病,也能很快康復。極其快樂的人和極其不快樂的人,區別不是在於一個會傷心、難過、焦慮或抑鬱,而另一個不會。兩類人都會,區別在於他們能夠多麼迅速,多麼快速地從痛苦情緒中恢復過來。換言之,我們的心理免疫系統有多強,我們的心理免疫系統會加強。當我們准許自己為人時。很多同學可能讀到過這首詩,聽說過這首詩它非常好地闡述了,主動接受含義的基礎。它已成為AA運動的正式聖言「主啊,請賜我安詳,接納我不能改變的事物。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東西。並賜我智慧去認識這兩者的差別。」認識兩者差別的智慧。幸運的是,這樣的智慧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通過研究和在這個學期,進行的深刻反省中獲得。

現在我想做個練習,我想做一次群體冥想,希望你們理解,不只是在研究的認知層面上,還要在內心情感層面上去體會。准許自己為人的真正含義,感覺不自在的,可以不參與。認為沒問題的,一起來做。如果你覺得很勉強,我仍建議你一起來。如果你從沒冥想過,這是你們嘗試的好機會。我對你們的一個要求是,如果你不做,不參與的同學,請保持安靜。此外,我強烈建議你參與,現在我要大家一起,一起進入無條件接受境界,在座位上盡量坐直身體。

如果可以,後背在靠背上放鬆,雙腳舒服地放在地板上。感覺舒適,閉上雙眼,轉移呼吸的焦點,把思想的焦點,轉移到呼吸上,向腹部深深吸氣,然後呼氣,再一次深深吸氣,緩慢、平穩、安靜地呼氣。安靜地重複呼吸,如果走神了,回到呼吸上,深深緩慢地吸氣,深深緩慢,平穩、安靜地呼氣。多數人吸氣的深度不夠,我們沒時間讚美我們的呼吸,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存在,聯繫、關聯,心靈與身體的橋樑。情緒和思想的橋樑,腦和心的橋樑,繼續深呼吸,繼續深呼吸的同時,將焦點轉向情緒,轉向感受,你們好嗎?感覺如何?注意你的情緒,不論是怎樣的情緒,不論感覺到什麼,讓它流過你的全身。

自然地,體會那種情緒,你可能先體會到一種情緒,然後又體會到另一種。這沒關係,不論是怎麼情緒,接受它,體會它,准許自己為人,都沒關係。呼吸,繼續觀察體會出現的情緒,不管是平靜或快樂,不管是焦慮、困惑、無聊或喜悅。不管它是什麼,繼續向腹部深呼吸,平穩、緩慢、安靜地呼氣,讓那種情緒像呼吸一樣流動。隨著呼吸的加深,用你的心眼,看自己走出這間教室,走在校園裡,體會你的所有感受,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它們在那裡,不論好壞,在你走在建築物和樹木之間時,在你看到朋友和同學時。讓那些情緒流遍你的全身,自由地、輕盈地,通過體會這些情緒。不論是起是落,你正在做的是作一個人,繼續讓呼吸和情緒流動任其流動。如果你真得能准許自己為人呢?如果你真得准許自己為人呢?放飛想像,生命變得更加輕盈,更加簡單,不是想辦法戰鬥打敗我們的本性。我們接受它,我們接受自己,我們接受出現的一切情緒。深深、緩慢地吸氣,緩慢、平穩、安靜、平靜地呼氣。安靜地深呼吸幾次,擁抱這份安靜,靜止,擁護你自己,你的情緒。下次呼氣,深深、緩慢、安靜地呼氣。睜開你的眼睛,如果你身邊的人睡著了,輕輕地把他或她喚醒,放飛想像,想像你將體驗怎樣的生活,你將擁有怎樣的生活,如果你真得,准許自己為人。它是健康人生的支柱之一,不論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試試吧,每天提醒自己一兩次,准許自己為人,同樣也准許別人這樣做,你們應得的。


推薦閱讀:

有時你會絕望,但不放棄是對付困難的最好辦法
作為一個24歲的女生不想結婚生孩子,想趁年輕多出去見見世面,想把自己的事業做好,與生育年齡如何平衡?
我們這一代人的幸與不幸,全都應在「求仁得仁 ,亦復何怨「這句話上
小時候有沒有寄人籬下的經歷,它對你的性格形成和現在的影響?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