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面】城市裡的追夢者

隨著中國社會城市化進展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希望依靠他們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幸福,因此背井離鄉進入城市成為了他們的命運,甚至成為了年輕人的成年禮,如果你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小村莊,去某個大城市打拚,在大多數親戚看來即使你夠大卻依然是一個孩子!但即使他們邁出了這一步,生活依然迷霧重重,過低的文化程度,技術的缺失使他們在城市中的生活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對於大多數打工族來說,城市意味著發展的平台,意味著公平的機會,意味著不需要依靠複雜的關係來維持生活,也意味著孤獨,落魄和恐懼。

隨著改革開放導致的社會階級固化和社會差異擴大的現象不斷加重,城市底層與上層生活已近乎完全脫節,這讓那些打拚者美麗的夢和他們渴望的尊嚴一樣往往成為了一個個剎那的泡影,美麗而又短暫,現實的確讓人感傷!

單就勞動力質量來看,實際上許多資深的打工者已經在長期的工作中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其工作領域的技術,或者說已經具備了脫離單純手工勞動力隊伍的資質,其製造的產品即使在世界發達國家的相同領域也可以獲得一席之地。但現實是由於我國的技能分級制度並未建立起來,加上社會以錢而不是知識,技術作為價值衡量的風氣致使他們的「升級」並不能完全得到社會的認可,也就是說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仍是被完全禁錮在原來的階級和地位,即使具備了社會地位上升的資質,但卻完全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生活。我們常常發現,相比其他人員,打工族換工作的頻率往往更多,但頻繁更換的工作實際上並沒能改變他們的薪資和生活的水平。他們依舊蜷縮在基礎公共設施並不能滿足他們需求的開發區,工業區。忍受著社會分給他們的那一杯羹。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問他的母親天氣這麼冷,怎麼不生火爐?他的媽媽說:「家裡沒有煤。」孩子便問:」為什麼不去買?」媽媽解釋道:「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錢買煤。」孩子又問:「爸爸為什麼失業?」媽媽答道:「因為煤生產的太多了。「其實這並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因為對於現在的大多數打工族來說他們生產的東西他們自己實際上可能一輩子也買不起,或者他們根本就不能理解他們手中的產品究竟是什麼。他們只是機械地重複著他們所在崗位應該做的工作,為了用來換回本是自然饋贈給全人類的資源而需要的一張張紙。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呢?他們為社會創造的財富可能與社會分給他們的財富並不對等,這樣的勞動或許用壓榨,剝削更為貼切!

我想一個社會的優劣並不能僅由頂層甚至是中層來決定,而是更多地要取決於那些最基層人的生活質量!我們的社會應該是屬於全體成員的,哪怕是作為最底層的人,他也有權利享受社會發展的福利。然而事實是雖然我們實行了改革開放,雖然有許多人已經通過這趟開往幸福的列車駛向了小康,但對於農村的大多數打工者來說,他們並沒有能如願以償地上車。他們和他們所追求的幸福著實令人堪憂!

我相信對於打工族中的大多數人來說,每天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地工作並不是敬業,更不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富強,而是生活重壓的脅迫,是一種由於生存而發出的無助的無聲吶喊!

推薦閱讀:

【城市筆記?烏鎮+嘉興】2017.8.13
北京對上海的優勢在哪裡?
自然的力量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館,館子里一定要嘗試的菜式有哪些?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真正難點在這裡

TAG:城市 | 城市發展 | 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