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不僅是一場離別

上周日受同學家長之邀,帶孩子去她家玩。

《冬天裡的一把火》,原本租住在我們小區社區存車處的同學家只得另尋住處。好在一位忘年交的小朋友提供了自己的租住地,離小區乘長途公交車兩站地,交通方便。孩子在小區里上小學,自己回家不算太遠。

春節過後,同學家順利搬到這,說起這地方的名字頗為高大上——草場地國際藝術園區。獨居的房子自帶衛生間廚房,周邊公交車有好幾趟,生活還算便利。雖然春節後房價漲了不少,但比起小區里的獨居划算、比合租方便。孩子媽媽在一家德國人開的服裝工作室工作,因為打板技術好,老闆一直很欣賞她,收入是我的兩三倍。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有時周末他媽媽加班就自己獨自一人乘地鐵去大興奶奶家。孩子爸爸開滴滴出租,不是京牌京車京人,白天怕查,只能晚上出去拉活,白天睡覺,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

開學後,孩子媽跟我說,打算下學期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寄宿學校。山東作為人口大省,歷年也是高考大省。寄宿制的中小學校基本都是私立學校,每年費用明面上的大約2萬元。地球人都知道帝都的課本相對外省市學習內容簡單,孩子回去後先要參加入學測試,如果成績達不到要重讀四年級。

孩子爸開滴滴收入不穩定,家裡基本全靠孩子媽的穩定收入支撐。想到要把孩子一個人送回家鄉,當媽的有幾個能狠下心。可是畢竟在帝都十多年來收入比起老家不知好多少,換作在家鄉當裁縫,每月能有二三千元收入已相當不錯。何況孩子在這裡不能參加高考,即便學習再好,也終有需要回到家鄉的一天。

這孩子挺聰明,喜歡畫畫,但是不學習。再加上知道自己下學期要回老家,更是放任。雖然奶奶已經在春節前回到家鄉,可他還有個三歲的小弟弟需要奶奶照看。況且老人自身沒什麼文化,對孩子學習也不太重視。

朋友的公號里發表一篇文章,不考大學的孩子有多傻。文章中心意思,上大學不僅僅為了能找到好一點的工作,更重要的通過大學期間的學習,鍛煉思維能力、開闊眼界,從而拓寬自己的人生維度。我個沒心沒肺的留言,說這純屬精英階層的文化優越感。至少對於這位同學來說,我已經大致想像到他成年後的樣子。

沒有讀過書的爺爺在天津給企業看倉庫,初中沒畢業的爸爸晝夜顛倒開滴滴。不喜歡讀書的孩子,雖然繪畫方面有些天分,但回鄉以後獨自湮滅在寄宿學校,再沒有機會參加正規的美術培訓。畢竟藝術才能的培養需要大把的金錢和時間,而且投入產出比不一定是正向的。為生活疲於奔命的媽媽,等待她的將來是為兩個兒子的婚事累白了頭髮,正如現在為大兒子央求兒媳別離婚、為小兒子結婚攢錢累彎了腰的奶奶,他們老家的彩禮金已經越上20萬元的階梯還不包括房子和車子。

勤奮和自律與聰明的頭腦同屬稀缺資源,但前兩者更為難能可貴。孩子自小缺少家長的督促,能否參加高考都懷著疑問。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將引領社會層級的變化。中美貿易戰的核心競爭力是掌握核心技術,留給初高中畢業的人的機會越來越少。雖然現在的社會生存不是難題,但是改變命運、改變人生、過上更好的生活,始終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只可惜這個目標對於不讀書不上大學的孩子愈加遙不可及。

美國電影《我,花樣女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94年花樣滑冰運動員南茜·克里根被對手托尼亞·哈丁的丈夫傑夫僱傭的暴徒襲擊,致使克里與利勒哈默爾冬奧會花滑金牌無緣的故事。哈丁出身下層社會,天賦異稟,簡直可謂為花滑而生。可是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她舉止粗俗、滿口髒話,甚至賽場上襲擊裁判。雖然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完成跳躍轉身三周半的花滑運動員,終因不當行為被禁賽,離開冰場的她連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

社會如此現實,忽視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種象牙塔里的一廂情願。父母的維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熊狀元的寒門再難出貴子言論不是空穴來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據統計獲獎的孩子大多數來自高知家庭。因為他們的父母有專業領域的認知、有實驗室的資源、有與知識相關的人脈,而這些恰恰對於社會底層孩子父母來說如同皇帝在皇宮裡用金扁擔挑水一樣遙不可及

推薦閱讀:

用"教養"這個詞去評論別人是一種有教養的行為嗎?
如何看待孩子補課這一現象?
初升高補課有必要嗎?
人生,不過是一場叫做地球OL的遊戲(第四幕)丨知乎9k贊回答續集

TAG:離別 | 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