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楊柳綠 勿覆玄都花
北京楊柳綠 勿覆玄都花
北京的春天風和日麗,氣溫升高市民們也走出家門暢遊京郊,不過每年一度的楊柳飛絮,讓人頭痛不已。
好消息是日前市園林綠化局表示,為治理飛絮,將採取注射花芽抑製劑、更換長勢衰弱樹木、適量修剪枝條等措施綜合治理30萬株楊柳雌株。北京林業大學也表示,本市已成功選育出白楊新品種50多萬株,未來有望用來替換城區的楊柳雌株。
其實對於楊柳樹,很多人心中慢慢地都是懷念。我市集中種植楊柳樹要追溯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到當時經濟、樹種的限制,選擇了楊樹和柳樹等適合北京地區的土壤和氣候、易於繁殖成活且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較低等先天優勢,成為北京綠化的主力樹種。但是,柳絮飛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就不能從根上徹底「治理」一下呢?比如直接更換樹種。不少市民有這樣的疑問,特別是對楊柳絮過敏的群體,更是飽受困擾。
儘管我們的經濟發展、技術創新了,但是盲目地砍伐掉楊柳樹這種看似一步到位地解決飛絮問題的方式,未必是好辦法、好政策。反倒是保護栽植了半個多世紀,雖有爭議但依然在綠化崗位上發揮作用的楊柳樹讓筆者感慨。
這份感慨來源於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玄都觀觀桃花詩兩首。
其一《玄都觀桃花》
(又名《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其二《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兩首詩表面上寫桃花的盛衰存亡,實指當時朝政的反覆不定。作者寫兩首詩之間的十多年間,皇帝換了四任(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政治鬥爭不斷,憲宗末年,史稱「牛李黨爭」的亂局出現,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
顯然,1200年前的玄都觀桃花與今天北京楊柳命運截然不同。楊柳樹雖然有飛絮的問題,但是要從根本上認識到他們的綠化美化作用,而對於問題則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解決,而不是一刀切、推翻重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這樣的理念正是我們持續開展藍天保衛、堅持綠色生態發展道路的具體體現、措施和行動。
我們更能看到,在解決城市問題,推進協調整體發展上,多措並舉、依靠科學技術創新解決老問題、歷史遺留的方式,與習近平同志在海南談改革時的講話精神相符。他強調,廣大幹部群眾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
30萬株楊柳樹就是城市生態藍圖的重要線條,是支撐北京藍天保衛計劃的重要基點,半個多世紀以來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首都人。任何人都不能夠忽視掉楊柳樹的貢獻,更不能採取一砍了之、一換了之的武斷措施。而是要踐行「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在保護好、利用好、發揮好楊柳樹綠化作用的基礎上,科學、系統地解決好楊柳飛絮的困擾,讓市民盡情地享受北京的春日時光,共享發展的美好成果。
推薦閱讀:
TAG:楊柳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