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除了自我欺騙,學習沒辦法輕鬆快樂

有人問我,「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的學習輕鬆快樂么?」

我的答案是,除了自我欺騙,學習沒有什麼可以讓你輕鬆快樂的方法。

這裡的「自我欺騙」有雙重含義:

(1) 你沒有真正學進去,但是你可以騙自己已經學到了,「醍醐灌頂」,於是你感到輕鬆快樂。

(2) 你真正花了苦功夫學,這個過程異常的艱辛,但是你能苦中作樂,你在學中和學會以後騙(告訴)自己「這個過程很快樂」。

在以上兩種場景上,都涉及到「自我欺騙」,如果這個詞過於尖銳,我們可以說「自我催眠」。

對於第(1)種情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我們往往通過一些儀式,來達到激發自己情緒的效果。一旦感覺到位,我們就會認為,這件事情已經做到;至少在當下,我們不會太介意有沒有真正的效果。

對於第(2)種情況,其實是成長者應該具備的能力。不怕吃苦,而且吃了很多苦,最終學會了,但是由於「自我欺騙」的能力存在,我們能夠提升自己對於「苦」的耐受程度,從而,可以從苦中感到快樂。

在第(1)種情況中,快樂的感覺往往來得比較容易,是一種初級的快感,只需要在大腦里激發一下,想像出美好的樣子,並不需要花費太多腦力,就可以獲得。這種情況的唯一壞處就是,你並沒有真正學到,而且快感走得也快。

在第(2)種情況下,我們如果參與到真正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體會到上坡的壓力與痛苦,在未知世界的不確定感中,我們的內心經受折磨與考驗,被錯誤與挫折糾纏,一點也不舒服,甚至會非常壓抑。但是如果我們能調節自己內心的感知敏銳度,不把這些當成痛苦,而當成經歷的收穫,以及成長的淬鍊,我們就有可能從這些痛苦中,萃取出快樂。

在我的持續行動經歷中,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

如果你想要進步,選擇第(2)種情況通向的道路,這會給你帶來最終的進步與蛻變,最終會給你持久的快樂。

但是在生活中,讓我們做出這個選擇,卻是有難度的。因為情況(1)的方向。非常具有誘惑力,太吸引人,以致於很多人都誤入歧途。

首先,從人性來說,我們本身就有一種偷懶怕累的傾向。而這構成了成長的原罪,也構成了商業的原罪。

當大眾的內心表現出這樣的傾向的時候,如果你要從大眾身上賺錢,那選擇「迎合」策略的收益,一定會比選擇「教育/告知」策略要更大。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喜歡接受教育,被人斧正,用嚴格的標準要求,這些都是很不好的體驗;放蕩與懶散是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心魔。

其次,學習涉及大腦迴路的改造,這必然要消耗能量,必然是艱辛的過程。

越是有效的學習,越涉及到大腦理智與心智的開發,這就像登山,是一定要消耗能量的。這和買好房子要花更多的錢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明白這一點,就不會在內心猶豫「有沒有輕鬆快樂的方法」。

登山的快樂來自於逆勢攀登時的苦中作樂,來自最終登頂時視野體驗,學習的快樂來自於學會並熟練應用,來自於鏡子里一個全新的自己。

但是脫胎換骨決不是容易的,有門檻,而這個門檻就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否則的話,人人都隨隨便便脫胎換骨,那就變成萬聖節晚會了。

當我想明白「學習沒有輕鬆快樂」這一點以後,學習進步反而更快了。我開始大刀闊斧地砍掉所有宣稱可以幫你快速學習的方法,不再受這些信息所干擾,就採用最笨最原始的最辛苦的方式去學習,持續行動下去。反正你知道學習不會很舒服,那為什麼不大膽一些,試試更辛苦更艱難的道路呢?

我開始挑有難度的書來讀,做很多人看來太辛苦的事情,我在讀《國富論》《資本論》《戰爭論》這些同行根本都不會看的書,在做一件又一件像苦差事一樣的事情,比如每天6點起來讀。這個過程的確讓我備受煎熬,但是好在有持續行動的功底,我一直走了下來。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在自己身上發現了許多變化;而反觀那些一直在找快速學習方法的人,卻並沒有什麼實質的進步;因為他們沒找到,因為本來也沒有。

我有一位朋友,業內頗有影響力,在2011我們剛剛認識的時候,就說在研究快速突破英語的方法。七年之後的現在,我看他英語並沒有什麼變化,還時不時地說又發現一個新方法(其實你踏踏實實學,都能發現這些老套路),卻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但是如果你把這七年的時間拿來下最笨的苦功夫,英語早就不是問題了。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人不同意。因為市面上還有大量的聲音在告訴你,用我的方法學習最快,用我的技巧提升最多;還有人告訴你,光有努力也沒有用。在幾年以前其實我並不能理解這件事情,有了本文的視角,其實好解決。原因很簡單:

如果不告訴你學習可以輕鬆快樂,你不會掏錢買課;如果不告訴你閱讀寫作可以很快學會,你不會參加訓練營;如果不告訴你21天速成,你不會轉發到朋友圈分銷賺錢……

為了賺錢,往往不能說真話,要說你喜歡聽的話。這就是商業世界在做的事情,哪怕披上了在線教育的名頭,本質還是商業。而鑒於情景(1)里自我欺騙的可能性,即使你花了錢沒學會,在短時間內,也依然會感覺良好。商業會有一整套營銷的手法,讓你感覺這件事情超值,儘管沒有在學習上未必用。

但是當學習變成了消費體驗的行為,和結果就離得很遠了。作為學習者你就記住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學習體驗太好了,太舒服了,你會感覺良好,但是你不太可能會學到一些能沉澱下的東西。但是如果這個過程讓你懷疑人生,備受煎熬,最終你又挺過來了,恭喜你,還真有可能收穫了些本事。

另外,如果你的學習x總是指望別人可以給你一些讓你感覺快樂又輕鬆的方式,你就不具備獨立攀登的能力。而這就意味著,當你需要學習新的領域知識的時候,你就非常依賴外界有沒有正好對你胃口的知識供應。你關注的就會是有沒有「特別好懂」的教材或者信息,而不會關注要怎麼把本來的樣子搞清楚。你指望的就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的工夫。而學習其實就是要學到本來的面目,而不只是知道別人精巧裝飾後的結果。這就像登山一樣,如果你只能依賴別人修好的步道才能走上去,其實就失去了自己開拓道路的能力。做知識世界的開荒者,而不是遊客,前者擁有的是認知優勢,後者做的只是不停地買票而已。

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正在變成一場大家一起認認真真走過場的集體儀式。儀式的目的就是把場面做的好看,方便交差;至於有沒有用,沒有人會管,甚至也不需要管。很多人在大學裡可能經過集體評獎寫材料的事情,把同學找出來,拍幾張照片做樣子,把材料一寫,一份優秀事迹就出來了;現在的學習,就是這個樣子。

警惕專門教你如何學習的人。如果一個人的專業就是研究如何學習,但是自己卻沒有真正學習一些新知識,進入新領域,反而天天給你講要怎麼學最高效,那麼這就和騙子比較像。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好的學習者,那你往往在忙著學習新的領域並付諸實踐,沉迷其中而根本無暇告訴你怎樣學習最輕鬆快樂。好的學習者其實自己也是在不停地學習新知識,然後有空順便寫一寫。比如你今年把德語學會了,明年又搞懂了機器學習,後年研究了區塊鏈,然後又學會了寫古詩……否則如果專門以研究學習為職業,很容易紙上談兵,耽誤他人寶貴的時間。

給孩子「快樂教育」是否靠譜?家長怕孩子辛苦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不讓他吃苦,長大以後孩子敗家,你怕不怕。所以最好不要聽信商業的蠱惑,選擇輕鬆快樂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推行的減負,是利空普通家庭的前程,因為你沒錢給孩子在課外加料,慢慢就會落後下去。但是家長要刻意培養孩子苦中作樂的精神,也就是這件事情我知道很苦,但是我的孩子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不會把苦當真苦而逃避。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可以超越大部分同齡人了;你作為家長的下半生,會享受到時間的強大複利。

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你自己的學習要不怕吃苦,否則你和那些專門教人如何學習但是自己卻不學習的人,沒有什麼區別。


推薦閱讀:

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TAG:努力刻苦的光陰 | 學習 | 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