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海底隧道,挖掘技術哪家強?
海底隧道依照水深、通航等級和成本等細分,有四種建造方法。
圍堰回填
四部曲:
1、圍堰(填海填湖,將隧道建築水域隔斷)
2、抽水(抽光裡面的水)
3、施工(在無水環境下靜靜地造隧道)
4、回填(工程完工後清除圍堰,恢復到原來的河床/海床水平)
這種隧道施工工期短,工程難度低,不過也極具局限性,只適用於
- 水深較淺 (最深20來米,太深的水域對抽水機的功率要求就高了)
- 幾乎沒有通航需求(施工期間就別想有一艘船穿過圍堰水域)
- 內水、內海水域(跨國水域不可避免有通航需求)
比如將於2021年通車的蘇錫常太湖隧道,
沉管隧道
也是四部曲,
1、預製沉管(在沉管工廠里提前建造多節沉管)
2、開挖基槽(挖泥船在海底表層或淺土層中開挖一條基槽,保證平整度,作為日後隧道的地基)
3、沉管安放對接(用拖船將沉管一一浮運到海面/河面現場,並沉放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內)
4、回填(在沉管周圍回填物料,放置保護石層,防止沉管漂浮及保護隧道不被外來物撞擊)
https://www.zhihu.com/video/970412749772197888沉管隧道可以在較深水域施工,最深可達55米(土耳其伊斯蘭堡的馬爾馬雷海底鐵路隧道)。
不需要填海,但是對通航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因為每一次沉管安放相關水域的船隻都得配合改變航道。
所以沉管隧道不能建太長,越長需要的沉管數量就越多,沒完沒了地改航道任誰也受不了。
代表隧道有: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
香港跨越維多利亞港的西區、東區、紅磡隧道和建設中的沙中線沉管隧道
盾構隧道
盾構法就是最常見、貨真價實的隧道挖掘,在水下的地層或土層用盾構機掘進建成隧道。
盾構隧道用的是盾構機,又名隧道挖掘(鑽挖)機。
挖掘技術哪家強?全機械化的盾構機最強!
隧道鑽挖三部曲,
1. 開挖豎井(在隧道起始點深入地底建造通風井)
2. 安裝盾構機(將盾構機的組件由豎井進入,在隧道內完成盾構機組裝)
3. 三位一體挖掘隧道
一邊用切削刀片向前推進挖掘
一邊將挖出的土石運出一邊拼裝預製混凝土管片對剛挖出來的隧洞進行保護
https://www.zhihu.com/video/970411496912621568
盾構法完全不影響航道通行,能夠建造更長、更深的海底隧道。
目前兩大最長海底隧道:英法海底隧道和日本青函鐵路隧道,和全球最深海底隧道(挪威的Eiksund艾克孫德隧道,深度287米)均是盾構隧道。
那麼盾構隧道有局限嗎?有的!
隧道挖掘機對水下土層/地層的地質條件比較敏感,需要避開地震帶,避開複雜的地質條件。
隧道挖掘機適用於軟土地區,挖掘過程中如果遇上堅硬的岩石,有可能卡住造成刀片損毀。如果勘探沒到位未在施工過程中避開,延長工期增加成本是小事,嚴重的需要放棄盾構機更改隧道挖掘路線。
水深的限制
如果要再進一步建造更深的海底隧道,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米西嘆世界:這是迄今為止最全的「世界最長 」隧道清單啦!
中提到英法海底隧道比青函隧道海底部分更長,但論總長青函隧道勝出。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日本為了破紀錄刻意把青函鐵路陸地部分建得更長嗎?當然不是!
原因是兩條隧道的水深不一樣。
海底深處的隧道最後上岸不是通過電梯直接從水下冒到陸地上,而是沿著地底的土層漸進過渡到陸地上(引道)。
漸進的程度有一個參數叫做坡度。
受坡度限制,水深越深,陸地上的隧道相應地要更長。
青函鐵路最深的部分水深達240米,遠超英法海底隧道的75米。
所以隧道的陸地部分青函鐵路也比英法海底隧道長的多。
「瘋狂」的漂浮隧道
深海水域的隧道受坡度的限制,陸地上的引道很長,建造成本因此劇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隧道大國挪威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瘋狂計劃,那就是建造一條漂浮在海面的海底隧道。
挪威被稱為「萬島之國」,沿海諸多島嶼,因此建造了非常多的大橋和隧道方便交通。遺憾的是,挪威的地貌以峽灣為主,每道峽灣的跨度極寬,深度平均約1.6千米,傳統的橋樑和海底隧道在工程上都不可行。海峽兩岸看似很近,但受限於深水海域,一直無法快速相連。
挪威在2015年宣布,計劃用20年的時間在2035年之前建造浮在水深30.5米的漂浮隧道。整條隧道將由兩個弧形管道組成一條南向,一條北向,工程師們準備在管道上建設穩固的浮島,並將海底隧道與浮島相連,進而讓隧道漂浮在海里。這條隧道的成本不是一般國家可以負擔的,光預算就達到250億美金。
漂浮隧道完美克服深水和通航的局限,不過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漂浮海底隧道,面臨諸多技術不確定性和難點。漂浮隧道是否足夠安全,能否抵擋海浪,限重又該如何計算,如果隧道中發生火災,該如何疏散旅客?這些都是隧道能否成功的關鍵。
END
推薦閱讀:
※如何建造一條中國到加拿大的海底隧道?
※渤海灣海底隧道建成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渤海隧道 值得修建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怎麼修?第一步用大船鋪「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