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了解什麼事情是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擾:

娃在家的時候很「守規矩」,但這一出門

辛苦建立的「規則」就很容易面臨挑戰

媽媽,為什麼別人能吃甜筒我卻不能吃?

剛才那個哥哥搶了我的玩具,為什麼我不能搶別的寶寶的?

你說過馬路不能闖紅燈,但為什麼那個阿姨可以?

面臨寶寶的這些問題,

兩岸 帶你先來看看大部分父母的解決辦法吧!

說教

很多父母都喜歡採取說教的方式來勸說孩子,比如剛才的搶玩具問題:「你應該把玩具分給小朋友啊,這才是懂禮貌的孩子,他們那樣做沒有你禮貌!」,尤其是老人們。

● 這些說辭是要求孩子做個好孩子、做個懂禮貌的孩子,其背後的含義是: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不好、不乖了。這種說教往往令孩子覺得很困惑。

恐嚇

「你不這樣做,媽媽就不愛你了!」

「你不聽話,一會就不給你買好好吃了」

「你不這樣做,我就告訴你爸爸,回來收拾你!」

……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你家的寶寶會成為實驗中的小白鼠一樣。給予太多的消極刺激——即使孩子聽話了,也容易缺乏安全感;並且一旦取消了消極刺激/懲罰,孩子就容易撒歡地做那些被禁止的事。

命令

「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甜筒你就是不能吃!」

「我給你說過了,你就是不能闖紅燈!」

● 當孩子還沒有發展出自我意識之前(2歲之前),多半比較聽話,這時候直接用命令的方式可謂簡單粗暴「有效」;

但當孩子大一點之後,一味地命令則容易加劇孩子的「逆反」「叛逆」,所以我們經常看見有的媽媽在公眾場合抓狂地命令孩子,卻毫無效果,最後變為恐嚇、破口大罵以及出手揍娃。

批評或暴力

之前和寶寶協商好的在外面不能大吵大鬧,但是碰到其他寶寶這樣,就開始「撒歡」了。為此我們開始了批評:「你之前怎麼答應我的,為什麼不能安靜下來?你看看你就不乖!」

我們實在是太喜歡批評人了,因為我們就是被自己的父母給批評大的。批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責別人的不對,這種方式對於自尊心比較強的孩子比較有用,會讓孩子感到內疚、慚愧,但是對於還不能理解別人的想法的孩子,以及習慣了批評的孩子幾乎無效。

當批評不好用的時候,我們就直接開始暴力行為-打一頓。畢竟還是有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打一頓,下次就不敢了。

1、想讓寶寶理解:換位思考

對於4歲以下的小孩子,儘管他們不能理解別人,但你卻可以試圖去理解他們,並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提出解決方案;這才是最有效的。

● 小一點的孩子,由於還不了解自己和別人所感知、所想和所做是不同的,所以很難理解別人的想法,這時家長需要首先和自己的孩子「換位思考」。

2、梳理寶寶的情緒

堵不如疏,試著「幫助」孩子表達和說出他內心的想法,這對孩子未來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是非常有益的。

3、四歲以上的孩子,能更好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也能慢慢理解別人的想法了。此時家長就要教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即猜測和推斷別人的處境和想法,並對他們的行為做出解釋。

「你覺得他為什麼能吃甜筒呢?」——然後在孩子回答的基礎上,再展開討論,並予以引導。

「他個子比較高,年齡大,所以可以吃一個」那麼可以順勢引導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長個子以後也可以吃了。

「他牙齒好,所以可以吃一個」那麼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冰淇淋對牙齒的影響,以及對胃口、健康等各方面的影響等。

實際上,孩子不僅「聽」你怎麼說,也在「看」你怎麼做——如果你希望孩子能理解別人、理解你,那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傾聽和理解孩子,在這一基礎上,共同商討出解決方案。


推薦閱讀:

寶寶廚房用品推薦--刀具、鍋碗具
為什麼要鍛煉孩子自立?
我的孩子難帶,超難帶!怎麼破?你需要重新認識「高需求寶寶」!
媽媽看到孩子嘔吐 100% 都抓狂!因為你還不知道……
10道「保命題」,務必考考孩子!

TAG:育兒經驗 | 幼兒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