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八任外交部長兩任總理,留下警句「弱國無外交」,至今背著賣國賊罵名

敘利亞這兩天戰火持續燃燒,敘外交部長失神落寞、無能為力的照片,讓無數熱愛和平的人們為之動容。

「弱國無外交」這句話,再次喚醒了中國人在一百多年前的屈辱記憶。

但這句話最早是由誰說的呢,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

2013年10月,上海遠東出版社的社長造訪法國,希望獲取《圓明園四十景》的再造件。他在拜訪當地一位歷史學家時,發現了一本泛黃的法文書籍,上面寫著作者LOU TSENG-TSIANG(陸徵祥)。

社長當時就驚呆了。

陸徵祥何許人也?

很多對中學歷史課本還有印象的同學記得,他就是當年簽訂《二十一條》的「賣國賊」之一。

「弱國無外交」就出自他的口中。

事實真像教科書中寫的那樣嗎?

今天我們就來閱讀這本由陸徵祥的《回憶與隨想》,深入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文末依舊有驚喜

上海富二代學外語上北外

故事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

雙子座的陸徵祥於1871年出生在一個上海富商家。

由於生他時母親身體不好,在他八歲那年就去世了。年幼的他在虔誠的基督徒父親教誨下接受了洗禮。

當時的上海早在30年前就已經因為《南京條約》的規定,成了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還出現了外語學校,但國人大都比較排斥,認為去那兒是投敵叛國。陸徵祥的父親眼光獨到,送兒子去了外語學校學習法語。

由於清朝朝廷缺乏外語和外交人才,隸屬於外交部的京師同文館(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招生。陸徵祥18歲時大病一場,之後奇蹟般的考上了這所學校。於是他從上海來到了北京。

同文館前身是乾隆時期培養俄文翻譯人才的俄文館,後來有英、法、德、日文等。還包括天文、算術,義和團運動後停辦,1902年併入京師大學堂

21歲的陸徵祥並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外交官,早年的他無非想的就是來混個文憑,有機會去海外出個差,回國再到郵政系統謀個公務員差事。

命運再次沒有按照小陸同學的計划走。

剛上學一年,他便參加了學校的一次比賽,因為成績太好,在甲午戰爭前3年(1892年)被授任為四等翻譯官,去了聖彼得堡的公使團。

兩代外交家的思想對話

陸徵祥到了聖彼得堡,這出國一待就是十四年,也成了和父親的永訣。

都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陸徵祥的第一任領導許景澄恰好就是一位人師。

小陸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剛見到老闆,就冒失的說,領導好,我只是來實習鍍個金,以後還是要回國發展,畢竟國內機會多。

沒想到,上司許景澄不是一個普通老闆。

他是當年沆瀣一氣的中國政壇中少有的既有眼力價兒,且開明有血性、有見識的大臣。

許景澄(1845年—1900年)浙江嘉興人,同治年間進士。1880年開始外交生涯,曾於1890年任駐俄、德、奧、荷4國公使。1892年沙俄侵佔帕米爾地區,他作為中方代表,駁斥了沙俄侵略行徑。

許大使鄭重的問了年輕的陸徵祥一個問題:

國家培養外交人才是幹嘛的呢?是讓你們每個人都到海外來混個臉熟然後回國當個小公務員嗎?小夥子,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估計一方面是母親早逝,另一方面又受儒家經典教育,忠孝觀念頗深。他坦陳是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

那就跟你爸說,如果他原意,我可以把你培養成為一個外交官。許大使也毫不含糊。

陸徵祥當時就為之一震。

「外交」實話實說在當時是最難乾的活兒,天天和狡猾多端、包藏禍心的洋人打交道,這事兒極不簡單。但是有外交專家的承諾,這還有啥好猶豫的嗎?

深明大義的父親知道這事後,也義無反顧的支持了他的兒子。

在許大使的諄諄教導之下,小陸同學成長得非常迅速。

中國人在當時被歐洲列強視為東亞病夫。眼看著歐洲民主平等的先進文明,對比國內的腐朽和古老古時的制度。深深戳痛了小陸的心。

歐洲人筆下的馬嘎爾尼謁見乾隆場景,彼時的中國已經開始被歐洲人所輕視

此時,許大使的教導起了作用,他對陸徵祥說:多觀察,時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將你的計劃付諸實施。後來的陸徵祥未曾辜負恩師的厚望,一手組建了中國政府中最專業的技術官僚部門。

為了達到目的,要愛所有人,同時保持精神上的獨立。

兩個留著辮子穿長袍馬褂的中國人,都在努力為他們所熱愛的祖國尋找復興之道。

許大使告訴陸徵祥。歐洲的強大不在於他們的武器和科學,而在於他們在精神層面有一個古老的宗教。

陸徵祥意外得知,這個古老的宗教在幾百年前就曾經到過自己老家上海。

徐家匯就是當年中國最早皈依天主教的明朝正部級官員——徐保祿(Paul·Xu,徐光啟)留下的遺產。

歐洲人筆下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禮部尚書徐光啟

研究清楚中國和基督教之間的關係,了解傳教士們在傳教精神力量推動下,創造的科學和道德事業,也許能夠為祖國的復興找到一條道路。這也影響了後來陸徵祥加入天主教。

在內憂外患中保衛國家利益

陸徵祥的恩師許景澄後來死於庚子年。

由於義和團的排外運動,慈禧太后向各國宣戰,並下令進攻使館。

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許景澄,出於維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加以勸阻,他告誡朝廷內幫古板的老爺們,世界上還沒有兩國交兵斬殺來使的先例,這樣做恐怕十分不妥。

許大使原本是奔著別把中外關係做絕的目的,卻被守舊派羅織了和洋人勾結的罪名而處以極刑。

陸徵祥內一刻肯定十分痛苦。

後來為了紀念恩師,他拿一個月俸祿做了一批刻有許大使頭像的紀念銀幣,分別贈送給各國元首和政要。

繼承了老師的風骨他,時刻不忘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他的大小外事行動,都反映出一位有擔當的外交官如何在亂世中的不懈努力。

還在聖彼得堡時的他,努力構建起個人在歐洲政府要人之間的影響力和好感。

從沙皇、國王到公主、大臣,都對這位黃皮膚黑頭髮的年輕人有著不錯的印象。

而這段時間,在中國就發生了三次戰爭: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1903年發生在東北的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期間漫畫,中國被迫成為中立國

德國強佔膠州灣;法國奪取廣州灣;俄國強佔滿洲里;日俄戰爭在中國土地上交火.....一系列事件連續發生。

作為外交官,沒有軍隊來捍衛國家利益,又缺乏足夠的行政機構來修正內些不斷加劇的不平等條約。即使是飛蛾撲火,也還得徒勞的去試圖阻止國家繼續被侵犯。

這是那一代人內心最大的心結所在。

從聖彼得堡轉崗到荷蘭海牙是一次小轉折。

彼時的荷蘭統治了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在當時被稱為荷屬印度。由於早在明朝就有很多廣東福建沿海居民「下南洋」去謀生,印尼有大量的華人華僑。

為了維護當地華人華僑的利益,陸徵祥多次與荷蘭政府進行溝通,要求設立領事館,然而都被荷蘭殖民部拒絕。雖然荷蘭早已不復當年海上馬車夫的強盛,卻依舊保持著在中國面前的強勢態度。

經過陸徵祥的多次努力,終於推動此事最終落地。

清朝滅亡,民國首任外長+二任總理的努力

在大清朝行將就木前,陸徵祥還做了一件當時十分嚴重的事:他割掉了自己腦袋後面的辮子。

這在當時看來是赤裸裸的公務員瀆職違法犯罪行為,要受到嚴懲。

好在當時剪辮風潮已經興起,加上是團隊作案,也沒有遭到為難。在歐洲迎接國內訪問團時,兩江副總督微微一笑,大清國教育部長也只是皺了皺眉,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清末留著辮子的讀書人擺拍照

此時,革命的風潮卻已愈演愈烈,南方搞事情的一波接著一波起義。

偌大個朝廷,已經失去了值得效忠的合法性。

懷著滿腔革命熱情的陸徵祥在歐洲其他公使團團長的反對聲中,聽從自己的好基友、同時也是秘書的建議,給皇帝拍了一封電報,建議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詔退位,袁世凱組閣。

清帝退位詔書,未曾想復辟一波接一波上演

陸徵祥也被臨時議會選為了中華民國首位外交部長。

為了實現老師許大使的遺囑,優化外交部的體制,為修改不平等條約做準備,陸徵祥先是參考了法國和比利時的情況,隨即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確立了外交部的官員三原則:

1、推行外交官考試製度,堅決排除舉薦和徇私之風;

2、在全國招募人才,讓候選人共同為國出力;

3、挑選在國外學習語言的海歸人才進入外交部。

通過努力,外交部成了最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部門,而這些年輕人也走向世界,為中國在各個國家開設使領館奠定了基礎。

中國本來沒有過任何議會制的基礎,黨派鬥爭卻是優良傳統。在首任總理唐紹儀組閣失敗後,陸徵祥被選為了第二任總理。

其時,俄國對外蒙古的覬覦久矣,陸徵祥憑藉與俄國外長沙扎羅夫的關係,將條約對中國的危害降到了最低點,然而國會內幫議員沒有經驗,拒絕通過;結果俄國人一怒之下提出了更為苛刻的條件,嚇傻了的國會趕緊通過。

百年前外蒙古舊照,想起前些日子唐努烏梁海的新聞

陸徵祥的總理生涯遭到了首次挫敗。

為簽訂《二十一條》辯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機向中國提出了《二十一條》的要求。條約核心就是日本能夠指揮中國政府的方方面面,換句話說,和他們在1910年吞併朝鮮時的作為別無二致。

民憤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並沒有什麼卯用:日本人正缺少侵華借口,巴不得中國人起來抵制日貨反日。

要說最難當的還是外交官。這會兒能夠挺身而出的也就他們了。

說白了日本人志在必得,換誰這棘手的事兒都註定失敗。

陸徵祥正在國外公幹,原本可以置身事外。

主動往自己身上背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陸徵祥預感自己會重演李鴻章簽《辛丑條約》時的狀態

然而此時的老陸不是彼時的老李。

日本人揚言要從早談到晚。他也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各種磨嘰拖沓,花費大量時間在繁文縟節的招待上,今天喝茶明天吃飯後天賞花,裝聾作啞就是聽不懂日本人在說啥。

以禮儀之邦自詡的島國外交官反而不好發作,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

經過3個月的拉鋸戰,《二十一條》終於還是簽了。

最重要的核心6條款居然被陸徵祥談判團隊各種軟磨硬泡,硬是給日本人懟回去了。

日本人企圖在中國政府中安插間諜、管理中國警察系統、實行日化教育的企圖都被打破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火中取栗的仗。

雖然敗了但還不至於完全敗家,家底兒還在。實力不如人的情況下,這也是一種忍辱負重的選擇。

諷刺的是,這些條款在後來孫中山的聯俄政策中給予了俄國人。

簽訂《二十一條》舊照,左中為陸徵祥

「賣國賊」仨字自此不離身

很快,一件更為尷尬的事情發生了:袁世凱復辟稱帝。

何去何從?

離開政府宣布反袁?為了維持局面,陸徵祥選擇了留任。但是拒絕接受封號。這就是很高明的技巧,就像隆美爾服務於德國軍隊,但不加入納粹黨一樣。直到袁倒台,陸徵祥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沒有比拒簽更正確的選擇

還是在一戰前,對國際局勢洞察到位的中國外交官們,全力推動政府加入協約國。

事實證明這站隊很好,結果很差: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被列強賣給了日本。

當陸徵祥任命後來聲名鵲起的超一流外交家顧維鈞作為發言人時,遭到了列強們的無視。

各國都通過各種手段敦促、施壓,要求中國代表團接受既定事實,即把德國人在山東的利益轉交給日本佬。

陸徵祥這時候應該是使出了他慣常用的表面冷處理方式,私底下尋找同盟者。

幸運的是,中國代表團得到了同樣重視自由和平等的美國代表團隊支持,以及藉由在歐洲時陸徵祥給比利時留下的良好印象,比利時也站在了中國一邊。後來公布的情況顯示,比利時國王還要求將比利時在華租借地還給中國。

就在和約簽署的前幾天,各代表團都在紛紛打聽中國使團的態度。

北京政府發來指令,為避免被列強孤立,要求籤約。

第一次,陸徵祥覺得作為一個戰勝國,不應該繼續受到被宰割的待遇。他在最後拒絕了簽訂和約。

就在簽約儀式結束後的幾個小時,北京政府又來電了,而這一次,和他的選擇一致:中國拒絕在有損國家利益的和約上簽字。

巴黎和會上中國的遭遇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

激流當中隱退的一代奇才

當1919年底從巴黎回國時,陸徵祥受到了無數民眾的歡迎。

那樣的場景我們或許難以想像。

在經歷了這麼多的波折與無奈之後,陸徵祥這次選擇了悄悄離開。

作為一個外交人員,他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也為這個國家打造了最強的外交團隊。

很少有人知道,陸徵祥娶了一位外國太太。

他的夫人培德女士比他年長22歲,是一位比利時軍官的女兒。他對她幾乎是一見鍾情,並在上司反對的情況下毅然和愛人舉辦了婚禮,締結姻緣。

和稍晚一點流行娶日本妻子的文學家們比,陸對愛情的忠誠度,可以說甩他們幾十條街不在話下。

遺憾的是,他們並未留下任何子嗣。

而後來,他加入天主教,不能說沒有因為他的那位顧大局、識大體的妻子的影響。

更遺憾的是,他的妻子先他而去。

陸徵祥的剩餘二十五年時光都在歐洲的修道院中度過。

1949年1月,他已病重。前去探望他的修道院院長對他說:「中國佔據了你一半的心。」他無力說話,卻伸出三個手指頭。院長明白了:「中國佔去了你四分之三的心。」他疲倦的笑了。

本書點評

本書在2016年出版,印刷量3050冊,總字數20萬字。譯者的文筆可以說是相當了得,本書讀來非常親切,雖然原著是法文,但譯者卻將作者的心跡用中文生動的描述了出來,讓我們穿越時空,感受到作者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和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理想。

今天,我們都在關注中興和中國晶元業的未來,本質上和陸徵祥們在一百年前關心的問題是一回事。

這或許是最短的一本民國聞人回憶錄,但它一定是最耀眼的那一批中的一本。

本期讀書

回憶與隨想:從民國外交總長到比利時修道院修士

西天取經現代玄奘陸徵祥的傳奇人生

Memories and thoughts

陸徵祥 著

王眉 譯

上海逺東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定價:38元

別走開,福利在下面

本期贈書

轉發本文到10個微信群組

並在評論區留言集贊

集贊數前3名的同學

將獲贈一本《回憶與隨想》

筆記作者:二里頭單于,國立蠻夷大學歷史系盜墓專業出身,現就職某互聯網公司負責運營,博物館發騷友,塗鴉愛好者,囤書幾千部的重度藏書癖患者。

掃碼關注,更多文章

告別晦澀,讓學術走向大眾

閱讀經典,讓靈魂不再孤單


推薦閱讀:

孫中山為何非得讓位給袁世凱呢?
破心中賊——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成人教育小記
回望五四:寫在五四運動97周年之際
從「番婦」到「美人」:晚清國人眼中的西方女性形象
在中法戰爭中,為什麼左宗棠主戰,李鴻章主和?真相併不簡單

TAG: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