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畔的王朝——曇花一現的塞薩洛尼卡帝國(一)

序幕: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為了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並奪取埃及,在1202年,教宗英諾森八世號召基督教世界掀起新一輪的十字軍遠征。等到1203年1月,春日尚未降臨義大利半島,一支主要由法國士兵和倫巴第僱傭兵組成的龐大軍團已然集結在了威尼斯及其附屬城邦的各個港口。

然而戰爭經費卻令這支遠征部隊的領袖—博尼費斯侯爵—苦惱不已,所幸在關鍵時刻,一位遠道而來的拜占庭皇族紓解了他的困境。來者自稱阿列克修斯.安格路斯,宣稱只要十字軍願意恢復他那被罷黜的父親的皇位,他就願意以君士坦丁堡內的珍寶資助十字軍向聖地開拔。顯然,這是一筆難以回絕的交易,十字軍為了試探自己的實力,其兵鋒甚至一度進犯匈牙利王國,迫使後者向教廷申訴才停止敵對行動,而等到6月,十字軍部隊抵達君士坦丁堡,城內的篡位者阿列克修斯三世在一擊之下,立即覆亡,8月,那位曾造訪義大利,並締結盟約的皇族被宣布為皇帝,也就是阿列克修斯四世。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從盾牌上可以看出這支部隊主要由法國人組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即位以後,新皇懷著對城外龐大的十字軍兵團的恐懼,為了確保盟約的延續,他決定刮搜教堂和民財以資十字軍的開支。然而這隻能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一方面,對君士坦丁堡的民眾而言,被信奉異教的十字軍擁戴的阿列克修斯四世顯然是一位陌生人;另一方面,擄掠民財的行為本身也引起極大的不滿。在這種情勢之下,一場政變悄然展開,並在1204年2月推翻了初來乍到的皇帝阿列克修斯四世。

既出於對帝國言而無信的憤慨,也深感於解決實際軍費開支的迫切需求,十字軍的領袖們決定撕毀盟約,並立即對東方的大都會--君士坦丁堡展開猛攻。戰役結束後,一些來自西歐的軍官們將爭位者阿列克修斯五世從十四餘米高的狄奧多西城牆上扔了下去。那些十字軍的領袖們決定,不再允許君士坦丁堡自行產生皇帝,轉而將其改造成為一個隸屬於天主教世界的僕從國:拉丁帝國。從之後的歷史來看,這一決策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它使得曾經被成為「基督之盾」的東帝國迅速的衰落下去,再也不能為歐洲提供抵抗東方民族入侵(匈奴人,撒拉森人,波斯人,突厥人,etc)的有效屏障。

天子御龍而去,皇帝阿列克修斯五世被十字軍戰士處決(圖片來源:本人手繪)

而在城破之際,那些拜占庭的皇族們並沒有束手待擒,他們紛紛奔向了為數不多的仍然效忠於帝國的各個行省,並在那裡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延續著羅馬帝國的生命。其中,科穆寧家族的狄奧多西.科穆寧.杜卡斯於1224年在舊帝國的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卡—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短暫統治,由於他自命為Imperator(拉丁語,意「凱旋將軍」,帝政後為皇帝稱號),這一政權也被歷史學家稱為塞薩洛尼卡帝國,即使統治者本身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一稱號:按照那個時代的風尚,他們也認為自己是整個帝國的繼業者。

雲山驚兆:狄奧多西稱帝

*今天累了,還要去遛狗,這一節近期擇日再更


推薦閱讀:

古典時代晚期歷史研究常用參考書籍一覽
每個時代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讀《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反思文化脊樑今猶在!

TAG:古典學 | 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