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我們階層上升的秘密
文 | 張是之
一個悲傷的故事
有個小姐姐在上海工作,十幾年前就打算在上海買房,定居上海。當時的房價在媒體的渲染下,儼然已經成為不能承受之重,都在呼籲老百姓買不起房子了。然後國家就出台了有關調控政策,說是要抑制房價過快增長。
後來的故事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來首付都湊夠了,看到報道,看到國家出台的調控政策,決定再等一等,等房價降一降再出手。結果大家都猜得到,這一等,房價漲的比原來還快,原來湊夠的首付,後來連首付都不夠了。
說是悲劇,一點都不誇張,而這樣的悲劇呢?不光在買房問題上,不光在歷史上發生過,在其他問題其他時間,悲劇可能不斷地重複上演。
後來終於還是痛定思痛儘快下手了一套,十幾年過去了,現在手上的錢也早夠再買一套房子的,但她們總覺得有存款心裡才踏實,所以就一直沒買。
她們原來相信調控政策,以為房價能夠受到一紙公文的控制,結果錯失購房良機。現在手上有些積蓄,卻又完全意識不到,貨幣超發、通貨膨脹對財富的無形侵蝕有多麼嚴重。
如果她們稍微具備一點經濟學常識的話,也許就不會輕易相信房價調控的報道,也許就能意識到她們的財富正在以她們看不見的方式迅速縮水。
一個摺疊的世界
《北京摺疊》是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是22世紀的北京,空間被分為三層。上層500萬人口,生活24小時,隨後被封入膠囊沉睡。城市摺疊,變出另一個空間。中層2500萬人口,大多是白領,生活16小時。當他們睡下後,城市再次摺疊,又出現一個空間。下層5000萬人是清潔工和個體戶,生活8小時。
主人公老刀為了給養女交幼兒園擇校費,鋌而走險給人送信,穿越了三個空間,最後終於有驚無險地返回自己的底層空間。
故事雖然科幻,但又切合現實,觸及了社會分層、階級固化等社會問題。作者郝景芳本人也對社會問題很關心,希望通過小說折射現實。書中描寫的未來社會,機器人的廣泛使用,窮人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了。
《北京摺疊》榮獲2016雨果獎最佳中短篇,但縱使作者系經濟學博士出身,卻並未通過小說傳遞正確的經濟學常識。
電影《1942》中,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是什麼?可能是一口糧食,也可能是一塊樹皮。東西本身看上去的差距很小,可結果呢?有一口糧食的人,就能夠活了下來,沒有的人也許就死掉了,有口飯吃就可以賣兒鬻女。
貧富差距在變大嗎?當然是在變大,而且還越來越大。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從統計意義上看到的貧富差距的確是在增大,但之前貧富差距雖然小,卻意味著生和死。今天的差距雖然大,但已經不是生死之別。哪個差距更大,我們是不是該重新思考一番?
從時間的維度上看,富人的確在變得更富,但窮人並沒有因此變得更窮。對窮人自己而言,自己的生活是變得比之前更好了,而不是更糟糕了。
下圖是一個簡單的社會階層變遷示意圖。30年前貧富差距的確是小,階層劃分更加扁平,但收入中位線很低;30年後貧富差距變大,金字塔結構的階層劃分變得更加陡峭,但收入中位線上升明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注意,是中位線,不是平均值。
而金字塔顏色的變化,實際上是整個社會變遷中,階層分布也隨之改變,30年前的社會底層家庭,並不意味著今天依然處於社會底層,階層並未固化。
一個最好的時代
真實的故事是悲傷的,科幻的故事是殘酷的,但我仍然要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十八世紀,伴隨著工業化帶來的舊秩序的崩潰,向上的通道驟然打開,每個人只要努力,就可能取得成功。在此後的兩百年里,各行各業誕生了無數的巨匠。
1978年後的中國,市場自由的重新獲得,人們也逐步取得遷徙和貿易的自由,中國經濟開啟飛速發展模式,向上流動的空間和機會也空前增加。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雖然各種問題依然存在,但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公認的,成就有目共睹。
我們對市場制度的理解和認識,可以說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自由貿易,帶來階層流動性的加速,超過以往任何一種「科舉」制度。
近年來,「階層固化」成為中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知識是否還能改變命運」也經常引發討論,更上層的群體佔用著更好的教育資源,寒門再難出貴子,貧富差距正在加大等等。
現象客觀存在,但並不是事實的全部。事實上,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人類產值呈指數增長,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原先只有貴族、帝王將相才有權享受的東西,現在早已步入尋常百姓家。富人有的變得更富有,但窮人並未因此變得更窮。
每一階層的不同群體,都希望通過自己努力改善自身處境,更上層樓。如果階層的流動性發生了停滯,那一定是某些自由還不夠充分。
只要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再底層的民眾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財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是這樣,世界歷史的發展也是這樣。
對於人類而言,越自由,越富裕。
科學遠未普及
80年代之前,中國農民是不允許隨便離開他出生的地方的,即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只能在你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里打拚。
稍微放開一點自由,人們能夠自由流動,能夠根據自己的才能去尋找發展的機會,市場就迸發出了巨大的活力,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自己國家的身邊的故事。不是什麼屌絲逆襲,而是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北京摺疊》中所描述的禁止不同階層的人之間自由流動,這才是階層固化的根本原因。沒有自由,沒有選擇,論你才華橫溢,也只能接受現實。
對於小說的解讀,有兩個方向。
一種是,感嘆社會不公、結果的不平等,進而要求重新分配,要求富人要重新「反饋」社會,幫助窮人。
另一種則是,看到制約人們追求幸福的本質是對自由的限制,進而追求更多的自由,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人們通常容易想到的是第一種,因為這很直觀、很形象,但很可惜邏輯錯誤的。第二種,是自由讓人們發揮了更大的潛能,創造了更多的財富,邏輯井然,但很可惜大部分人看不透。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有一句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如果讓我選的話,我認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如果選擇追求結果均等的公平,而不是選擇讓人們去自由追求幸福,那麼我們很可能走向最壞的時代。
如果問,是什麼阻礙了我們上升的話?
答案是:對內,我們認知的缺失;對外,則是自由的失去。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我們可以讓它變得更好。
變得更好的方法,那就是科學的普及和自由的增加。
上一篇:中國做對了什麼?
題圖:(Claude Monet)The Water Lily Pond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文在寅特赦?
※碎碎念:覺得自卑,沒準恰好說明你正在快速進步呢?
※對低齡兒童來說一些常識是講道理有效還是硬性規定有效?
※《家鄉與故鄉》——(之二)家鄉的記憶
※「打破沉默者」為何能成為2017《時代》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