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頭採的是銀針,不是牡丹王,更不是牡丹,記清楚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在S師傅家當泡茶小妹。
每天接待三四拔客人,有經銷商,有散客。都是外省朋友。
發現跟客人們聊天,蠻有意思。
比如,今天就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哎,別人家有頭采牡丹王,你家有沒有,拿出來喝喝看啊?」
李麻花當場卡住,麻利地回復人家:「頭采,就是最先採的茶,牡丹王是第二采了,哪來的頭采?你是被人騙了!」
!@#¥&*(
這下換客人當場呆住,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村姑陳趕緊打圓場:「今年牡丹王不錯,泡一碗半成品給你們嘗個鮮!」順手遞個小木盤給李麻花,催她去倉庫拿茶。
一場風波才順利揭了過去。
(茶園小花)
《2》
李麻花說的道理沒錯,確實沒有頭采牡丹王這個概念,只是她太急了,不懂表達,讓客人難堪了。
頭采,顧名思議,就是春季第一批、第一拔採摘下來的茶。
福鼎白茶的第一拔頭採茶,除了銀針,沒有別的。
因為,從外形上看,白毫銀針是芽頭,而牡丹王是芽頭帶葉片。而茶樹們休眠了一整個冬天之後,春暖花開之際冒出來第一批新綠,肯定是芽頭,不可能帶著葉片——植物總是先發芽,再長葉,繼而開花,終是結果,這是自然規律,小學就學過的。
所以,頭一批採下來的白茶,除了銀針,再不可能是牡丹王。
鐵定會有茶友會問:「那會不會有茶農,在採摘頭採茶的時期,不採銀針,多等幾天,等葉片長起來,長成牡丹王之後再採摘呢?如果這樣的話,頭采牡丹王不就順理成章出現了嗎?」
嗯,確實有這種可能,可能會有茶農,春茶季的頭幾天,大腦一熱,放棄了采銀針(米針),過四五天等茶長成牡丹王再去采。
相論上,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村姑陳相信不會有這樣的茶農,會跟毛爺爺過不去。
一斤頭采銀針的價格,是一斤頭采牡丹王的兩倍,再沒有讀過書的人,也曉得算這筆帳。
除非是李麻花這樣的缺心眼兒。
《3》
那麼,頭采牡丹王,又是怎麼問世的呢?
這還得從頭說起。
關於頭采這個概念,在去年春茶季的時候,被村姑陳首次提及。
之後,便被很多茶掌柜借用。
2017年,村姑陳家的頭采米針上市之後,圖片迅速被盜走,多個掌柜跟風而上,推出了他們家的頭采銀針。
茶友們多次在別人家發現村姑陳的圖片,發來爆料,然而,除了一聲嘆息之外,村姑陳別無選擇。
有人知道的委屈,便算不上委屈。
沒想到今年,學會了頭采概念的掌柜們,可能在去年嘗到了頭採茶的利潤甜頭,食髓知味,想再續去年的紅利。於是,他們移花接木,想當然地把頭采這個概念,移植到了牡丹王身上,奇葩之極的「頭采牡丹王」橫空出世。
殊不知,這種「文字上的移植」伎倆,正正好顯示出了他們對白茶的不了解、顯示出了他們白茶知識的淺薄和道聽途說、以及胡亂創造概念的任性妄為。
擁有這般超凡創詞能力的掌柜,村姑陳真心佩服。
舉許,到了秋茶季,還會有新詞創出來,比如,頭采壽眉?
敬請期待。
《4》
消費者們,都是善良的鹿,容易被騙,也容易被引導。
尤其是喜歡喝茶的茶客們,求新求異的心思,又比別人更加熱切些。
現有例證:李麻花一聽說哪裡有什麼奇茶怪茶,大半夜都會飛車去蹭一杯。有一次差點訂機票飛去西安,據說古墓里挖出來什麼老茶......後來論證過是謠言,她才消停。
茶客們去年就聽說過「頭采銀針」,知道不錯,也有喝過的,也感覺不錯。那麼,當他們今年再聽說「頭采牡丹王」,自然而然把它歸結到「頭采銀針」那一等級去。
在移情作用下,對去年頭采銀針的好印象,一滴不剩地全給了這新冒出來的「頭采牡丹王」。
接下來,掏腰包,花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茶客們的貪新求異心理,就是愛發明新概念、愛創新辭彙的掌柜們的倚仗,掌握住了這點心理,他們便可以肆無忌憚地發明新詞,創造新茶,把普通的茶,包裝成上好的概念茶,賺個盆滿缽滿。
原來,茶掌柜的本職工作,是淘好茶、尋好貨,為顧客把關,尋找好茶。然而,走通了「創造新概念」這條捷徑,他們便不會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職上了——找好茶,要費時間費精力,還要考驗自己的喝茶技術,太麻煩。
而「創造概念」這種營銷方式,就不需要了費什麼心思,只要看行業內的領軍人物在宣傳什麼,把他的概念抄一抄,修一修,改一改,就成了自己的新概念,借著他的高人氣,乘著他的東風,便能揚帆起航,鵬程萬里。
這些憑空臆想出來的新名詞,今年是頭采牡丹王,也許,明年就是頭采牡丹,後年是頭采貢眉,大後年是.....
(頭采米針尚在萌芽)
《5》
對於這樣走捷徑的營銷方式,胡亂創造概念的銷售策略,村姑陳其實挺崩潰的。
我始終覺得,尋找高品質的好茶,才是一個品牌,一個掌柜的立身之本。
無論有多少概念,無論有多少炒作,無論有多高大上的包裝,無論是不是傳承人,這些都是外因。
顧客買茶,會參考包裝、挑選工藝、挑選山場、參考年份......然而,這些外因統統算進去之後,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一個最本質的東西——喝。
茶,是拿來喝的。
無論概念多新穎,炒作多火熱,只要是不好喝,前面提到的那些外因,那些附屬物,都是浮雲。
是的,「好喝」,才是一款白茶的核心競爭力。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你手裡的白茶,升值了嗎?
※白茶製作中,為什麼沒有殺青工藝?
※白茶說大事記(2015~2017)
※至清、至真、至味是白茶
※白茶茶餅具體是什麼茶葉製成的?
TAG:白茶 |